起始年级班主任带班策略

我的班级管理“突破口”

字体:16+-

刘岩 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

一个班级的健康发展,需要科任教师的支持与助力,需要有效的家校沟通与配合,需要班主任通过引导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信心与勇气,但实践中我们的突破口在哪里呢?

一、接手新班,以“让科任老师喜欢咱们班学生”为突破口

每接一个新班,我首先要求学生做好三件事:课前将黑板擦干净;将讲台、实物展台擦干净;科任老师一走进教室,全体学生立刻起立,声音洪亮地向老师问好。这样做,几天后就会得到积极的反馈。有的老师说:“你们班的讲台真干净,我的笔记本上没有一丝粉笔灰。”有的老师说:“你们班学生向老师问好声音响亮、充满热情,不像有些班,老师问好后,学生才有回应。”可见,科任老师已经从这些细节对我们班学生产生了好感。我把老师的夸赞转达给了学生,进而要求他们做到让科任老师走进班里就感到心情愉快。学生们经过讨论,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室打扫干净,物品摆放整齐,见到老师问好,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顶撞老师。有的学生还从家里带来花草装饰讲台。

一次,一位给我们班代课的老师夸奖道:“你们班的小孩真好!”原来这位老师上课时站累了,向讲台两边看了看,一个学生便主动将墙角的凳子擦干净送到了老师跟前。这件小事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科任教师发自内心地喜欢学生时,上课的状态一定是最好的,看学生的眼神必然是亲切的。学生也会从老师那里感受到关爱,师生关系便进入了良性的循环。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基础,何愁教师不认真教,学生不努力学呢?

二、转化学生,以“让家长感受到孩子进步”为突破口

进入高二,班里转入一个迷恋网络的学生。他曾经因沉迷网络20多天没有上课,家长一提起他就气不打一处来,恨得咬牙切齿。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个孩子除了对学习不感兴趣外,其他方面的表现都不错。于是我把孩子在学校很听话、能及时完成作业、值日不偷懒等优点通报给了家长。家长听后,对待孩子的态度慢慢好了起来。家长对孩子不偏激,给予理解,有利于孩子的转化。

可是,好景不长。一个周末,这个学生没有回到学校上晚自习。经询问得知,孩子自周五放学后就一直没有回家,家长找了一天一夜才在网吧中找到他,家长非常生气,不让孩子上学了。我了解了原因,原来这个学生周五只是想在网吧玩一会儿,不知不觉时间晚了,半夜回到家门口不敢进家,又返回了网吧。我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只是一时入迷忘了时间,后来知道回家,知道害怕,比以前20多天不回家进步多了。我把孩子带回学校,之后每当这个孩子有表现好的地方,我都告诉家长,让她不要总是责怪孩子,给孩子做点好吃的,买件新衣服,阴雨天接送孩子。慢慢地,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融洽了。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称赞班主任,孩子也会更加信服班主任的管理。

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注重鼓励。回答问题正确,竖一下大拇指赞一个;三天没有迟到,表扬一句;一周没有上网,赞一句“够男人”。在学校,学生总能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中的良好印象;在家中,总是能够看到家长的好脸色,学生自然会珍惜这个良好的局面。

任何人都不愿生活在横受指责的环境中。善于发现学生每一处细微的进步,善于把对学生的鼓励融入一个个平常的细节之中,将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三、超越自我,以“找出小问题,取得小成功”为突破口

军训期间,我带的男生接连几天内务得分输给女生。我问男生们是否能够超过女生,他们异口同声:“不可能!”我说试试吧。我坐镇宿舍让他们彻底整理内务,第二天分数见涨,然而还是输给了女生。我让他们找评委询问原因,主要是男生的被子叠得没有女生整齐。于是,一个中午,我组织全体男生练习叠被子。再一次内务评比,分数终于超过了女生。男生群情振奋。我趁热打铁,鼓励他们:“许多事情不是不可能,而是没有去做。有决心,就能够做得最好!”于是,男生们把所有扣分的环节找出来,一一整改。此后,男生的内务分数一直稳居前列。

学习也是这样,学生只有强化自己的优势,解决一个又一个细节问题,才能不断进步。每次考试过后,总有许多学生感叹自己粗心,会做的题目没有做对。只有后悔远远不够,还需要针对每一个细节扎实训练,一个毛病一个毛病去克服。一次次的小成功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满怀信心地投入到下一个挑战之中。成功存在于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之中。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每天面对的是一个又一个细节,一件又一件琐事。我们只有选准以点带面的突破口,做好一个又一个细节,才能促使学生在一件又一件小事的实践、体验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