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始年级班主任带班策略

我和班级共成长

字体:16+-

萧潇 北京师范大学密云实验中学

苏联杰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教师在共同活动中做孩子们的朋友、志同道合者和同志时,才会产生真正的精神上的一致性。不要去强制人的灵魂,要去细心关注每个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关注他们的特性、意向和需求。”在接高一(12)班时,我就和学生讲,我既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朋友,更是他们的同行者。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开学初,我举办了如下形式的小活动来促进班集体的建设。

一、树立“家”的意识,营造“家”的氛围——设计班徽

刚刚成立的新班,学生最缺乏的就是主人翁意识,而老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怎么提高这种意识。我在开学初的第一天就告诉学生:“是缘分让我们相聚在高一(12)班。这里就是我们共同的家,我是家长,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家长永远是爱孩子的,这种爱无私无畏,不容置疑。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帮助,有点小矛盾、小摩擦,也要大度一点,互相体谅。”另外,我还向学生灌输“我荣家荣,我耻家耻”的观念,人人都不能给家抹黑,而应为家增光。这样,就让“家”的概念深入每个人心中,“让我们的集体成为每个人心中的乐园”。什么最能体现我们班的精神和特色?我让学生自己设计班徽,对征集上来的作品进行初步筛选。然后举行全班投票并征询专业老师的意见,选出其中最能体现班级特色的班徽草图,再集班级各路高手之智慧,精心修改完善,最后确定班徽。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征集班徽的活动得到了全班同学和家长的积极响应。在征稿过程中,大家互相交流、切磋,互相欣赏,有的是几个人合作,有的是和家里人商量,都非常用心。我们高一(12)班的同学,并不具备美术设计的专业特长,所以作品水平有限,有的还比较粗糙、简陋。但是,我们通过这个活动激发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学生“我爱我班”的精神。有的学生提供了电子稿,有的学生提供的是手绘稿,有的同学一个人就提交了多幅作品,等等。我认为,为自己班级设计班徽的过程,就是为自己的班用心的过程。水平是次要的,积极地关心和参与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我发起这次活动的初衷。

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小院士”活动

“班级院士”代表全班学习的最高水平,所以,当选“院士”是很高的荣誉。入选者都是各路高手,是同学们眼中的学霸,理应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要保持自己在优势学科上的领先位置,精益求精。我发起成立了班级学习委员会,一来是想给大家组建一个团队,高手之间多交流切磋,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二来是想形成一个领先的群体,引领全班同学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我们的目标,应全班共同推进,所有人都是受益者。初步将各科成绩突出的学生选出来后,我制订了如下具体的活动计划:

(1)每周大家有个集中活动的时间,大约半小时,在组长的带领下,每次安排一个主讲人,研究本周的学习内容,交流学习心得,包括对一些难题的想法等,互相切磋。主持人做好记录。文科一次,理科一次,“院士”必须参加本组的研讨(文科、理科组),不是本组的也可以参加,不强求。活动时间可以灵活一些,组内“院士”商量一下就可以,但要保证一周至少聚会一次。

(2)落实导师制。根据大家平时和同学的关系,每位“院士”找一两个帮助对象,我们也会要求班里学习薄弱的学生找他们结对。一周内完成结对工作,做记录,学期结束时考察结对效果。好的要表彰,效果不好的也不会批评,只要大家认真做就可以了。结对可以是全科的,但最好明确一两个具体学科,“院士”在自己的强项上找“徒弟”,带“研究生”。

(3)“院士”之间主要是平时加强联系,包括课间、中午、放学后,有问题及时研究,有难题共同攻关,形成一种研究学问的氛围。

(4)平时有时间要开展辅导答疑,同学们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得到帮助,同时担任一定的习题讲解任务。

(5)轮流准备微型讲座,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心得,与全班同学交流,回答大家的提问。

三、关注学生的点滴,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生日祝福

刚开学时,我做过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买了很多贺卡,放在抽屉里。这些贺卡可是有用途的,在需要的时候马上能拿出来送给学生或同事。第二件事是把全班每个学生的生日都记下来存在电脑中。16岁,一个值得纪念的年龄,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当赋予它特殊的意蕴。写生日卡是我当班主任这些年来总结出的跟学生拉近距离的最好方法。

我开学第一周给一个孩子的生日祝福是:

在老师眼里你一直是个敢说、敢做的女孩子。今天你16岁了,我从不期待你从一块小石头长成一座大山,但总要长成一道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景色线吧?生命繁忙,我们都在变化,你在不断成长,我和你的家长在不断变老,不管是渴望辉煌,还是期待平实,都要给自己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并一路坚持。

四、发掘正能量,树立榜样——“班级之星”评比

为了开展“班级之星”的推荐、评选、表彰活动,我们成立了“班级之星评审小组”,成员为班委代表、学生代表和班主任,共7人,负责每周“班级之星”的推荐、评审以及撰写颁奖词、设计表彰海报和发放奖品证书等工作。班级之星每周推出,不限人数,个人、团队、组合均可参选,小组推荐候选人,评审小组审核确定或组织投票确定。

五、全员参与,提升班级文化氛围——设计板报

教室是一切教学教育的主阵地。营造一个整洁、明亮、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刚上高一,班级文化环境是根据班级学生思想及情感状况,结合学校的活动设计的。让教室的四面墙壁生动起来,变成同学们人人参与、共同享受、大家得益的一块精神乐园,是我接手高一班级工作时的一个思路。我强烈感到班级文化建设不能流于形式。为此我和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我策划总体思路,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班委收集,集体审核,班主任把关,最后由学生分工实施。在班级文化建设设计方案的征集活动中,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集思广益的结果是:侧面是班级之星的宣传栏和学习进步专栏;后黑板两侧一面是梦想天空,由个人贴上个人的高中目标,另一侧是学习园地;黑板报分成两块,一块是班级口号,同时辟出一块由学生课间随意涂鸦,这既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又可以发挥他们的想象,我把它戏称为“学生自留地”,同学们起了个名字叫“我的地盘”,言外之意,大概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吧!由学生共同参与的班级文化建设,获得了学生的心理认同,把外在的文化氛围化成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管理意识,更激发了参与者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总之,作为班主任,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具有竞争意识的学习氛围,在他们失意的时候,帮助他们抬起头来;在他们得意的时候,教会他们平视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