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果
我会使用合适的肢体语言和语调表现自信。
课前准备
(一)教学场地及材料准备
教师将教学场地布置为适宜圆圈游戏的形式,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表演。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准备
本节课是六年级“喜欢我自己”专题中的第三课,是扩展课程。通过场景模拟和体验活动,学生重温表现自信的几种不同方式:肢体语言、表情、语调、语言,并掌握不同类型的表现方式在完整传递沟通信息时所占的比例。
在教授本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回顾低年级教材(三年级“喜欢我自己”专题的主题二,四年级“喜欢我自己”专题中的主题三)中关于自信的课时,掌握不同课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难度,以及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要求的区分。
(三)教学组织方式概览
热身活动:夸夸你。
主题导航:重温自信。
探究与体验:场景模拟——用合适的方式表现自信,猜猜用身体表现自信的各种比例,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情绪。
总结与反思:分析用不同方式表现自信的比例。
学习过程
(一)热身活动:夸夸你(5分钟)
教师选取四名同学作为观察者,其他同学在教室中随意走动,在教师说出停的指令后,四名观察者要分别说出离自己最近的同学的一个特点。
“同学们,在刚才的活动中,有些同学观察十分仔细,会运用同学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评价对方,非常好。”
1.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观察学生是否能用肢体语言或表情来表现自己。
2.教师观察学生能否捕捉到别人所用的表情或肢体语言。
(二)主题导航:重温自信(2分钟)
“同学们,在以前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如何表现自信。就像刚才的活动中,有的同学很好地观察到其他同学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肢体语言、眼神交流、语气以及我们说出的语言来表现自信。今天,我们要重温这些表现自信的技巧,并看一下,这些不同的方式究竟可以如何帮助我们表现自信。”
(三)探究与体验(30分钟)
活动1:场景模拟——用合适的方式表现自信
全班分成4~5组。每个小组设计并表演一个场景。例如,一场比赛、一场争执……每个小组需要模拟一方获胜、一方失败。
活动结束后,教师请学生找出在场景模拟中,他们认为表现自信的同学及其行为。
“同学们,在刚才的场景模拟中,我们看到了各组的同学,不管是获胜方还是失败方,都展示了不同的行为特征。大致来看有三种:一种是进攻性的,就是他们赢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其他人没有;一种是被动的,就是他们输了,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但其他人得到了;还有一种是自信的,就是不管输赢,对双方的意见都听取了,对结果很满意。要知道,进攻性的行为并不意味着自信,真正表现自信的学生,都应用了我们刚才提到的四种方式。”
1.场景模拟必须有获胜和失败之分。
2.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进攻性的行为并不是自信的行为,两者有根本区别。
活动2:猜猜用身体表现自信的各种比例
“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的自信。我们若要表现出自信,仅靠语言是不够的。当我们倾听别人告诉我们的事情时,我们也不能只倾听语言。交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倾听者对说话者的影响很大。研究告诉我们其他的事情可能比说话者实际说的东西更重要。”
“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一件事情真正被别人理解,下面各种方式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总和为100%。”
·语言;
·说话的方式;
·肢体语言。
“同学们可以在纸上写下你们的猜想,并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1.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语言与肢体语言的区别。
2.比例就是各项所占的百分比。
活动3: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情绪
“同学们的猜想是否合理呢?下面,我们要通过一些活动来探讨。
“我们在每个小组内请一位同学,表演一下生气。这位同学不能说话,可以使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请其他同学观察他是如何表演的,并写下来。”
如果学生不知道怎么表现生气,教师可以按照下面列出的提示动作,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举例和提示。
·举起一个拳头;
·用拳头猛击另一只手的掌心;
·面部表情,眼睛睁大或者眯缝状,盯着;
·表现出肌肉绷得紧紧的,如拳头握紧,肩膀上扬;
·靠近正在说话的人;
·摇摆手指;
·双唇紧闭。
“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看出来即使不说话,还是有很多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下面,我们在每个小组内请一位同学表演一种情绪,还是不能说话,但可以使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请其他同学观察并猜一猜,他表演的是什么,写下来,然后小组交流一下猜得对不对。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表演。”
“通过刚才的表演活动,大家可以感受到肢体语言和表情可以帮助我们表达各种情绪,也可以展现我们的自信。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另一个活动。请同学们想一个句子,然后用与句子表达的意思不一致的方式说出来。例如,用暴怒的语气说‘我真的很喜欢你’,用懒洋洋、低沉的声音说‘见到你真高兴’……(教师可以示范)”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自己要说的句子。
·学生围成圆圈,每位同学说一句话,要求用不符的“语调”或者不符的说话方式表达词汇意思。
“在刚才的活动中,说的同学和听的同学各自有什么感受呢?”
1.教师说句子时要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思考。
2.教师在圆圈游戏中说句子时,要尽可能地给每个孩子尝试的机会。
(四)总结与反思:分析用不同方式表现自信的比例(8分钟)
“同学们,现在在黑板上出示的是一系列比例的猜测,即我们的表达有多少比例是通过我们的语言传达的,多少是通过说话的方式传达的,多少是通过肢体语言传达的。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信,其中最能表现自信的是我们的肢体语言,其次是说话的方式,最后是语言。”
板书(或幻灯片)呈现研究结果:
·语言(7%);
·说话的方式(38%);
·肢体语言(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