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目标
1.使参训者认识到家长社会情感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2.使参训者了解目前家长与学校沟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使参训者掌握支持家长社会情感能力提升的途径与策略。
活动1 家校联系的现状诊断及改进建议
【活动目标】
1.理解当前家校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2.理解改进家校联系的策略和方法。
【活动时间】
40分钟。
【活动材料】
阅读材料、大白纸、彩色笔、胶带、白板、记号笔。
【活动方法】
头脑风暴、SWOT分析法。
【活动过程】
①组内阅读【阅读材料6-3】中调查结果与分析部分,列出文章中提到的小学家校联系存在的主要问题。(10分钟)
②各小组结合【阅读材料6-3】的内容,在讨论的基础上对家校联系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补充,提出改进家校联系的策略。(10分钟)
③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15分钟)
④培训者点评。(5分钟)
【活动提示】
①良好的家校沟通是促进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现实的情况并不乐观。我们的学校在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方面还存在许多误区和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校教育效果的巩固和扩展,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活动的设计意图就是引导参与者直面家校联系的现实,发现和认识家校沟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并结合实际提出改进家校联系的建议。
②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应当事先进行扎实准备,了解国内外关于改进家校联系的有效策略,在与参训者交流的基础上,通过点评环节对行之有效的改进家校联系的方法加以补充。
【阅读材料6-3】关于小学家校联系现状的调查报告[1]
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家庭是教育子女的重要基地。家校双方只有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才能形成积极的教育影响力并作用于孩子。因此,家校联系工作必须受到高度重视。
(一)调查概况(略)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发现,小学家校联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次数偏少、家校双方时间难以协调
通过深入访谈和调查得知,家校联系次数偏少的原因主要在于家校双方的时间难以协调。在家长看来,家校联系存在的问题52.5%是时间问题。如家校联系的时间安排上有冲突,许多学校的家校合作活动只是围绕几个大的时段进行,如学期初、学期末和节假日等,其他时间则偃旗息鼓,而大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工作,很难抽出成段时间参与学校教育,有空的时间段又与学校教育管理的时间矛盾,导致双方联系的时间难以协调。
2.家校联系的方式和内容单一
有效的家校联系需要家校双方进行频繁而真诚的交流沟通。调查发现,小学家校联系的方式和内容比较单一,从而影响了家校联系的效果和教育质量。“目前,学校与您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可多选”一题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众多方式中,较传统的家长会(79.0%)以电话短信沟通(63.0%)为主要方式。而其他方式,有的是由于实施条件的限制,如“电子邮件等网络联系方式”,有的是由于某一方消极配合,如“教师家访”等原因采用得比较少。由此可见,家校联系的方式比较单一。
由于家校合作的活动缺乏整体的策划组织,随意性、盲目性很强,另外,由于家校双方教育观念的差异、态度和个人素质等也不同,导致家校联系的主要内容只是围绕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少探讨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问题。根据我们的调查,家长普遍认为,在家校联系的过程中,以学习成绩为主要内容的占84.0%,而家校双方共同探讨学生道德品质的仅占7.7%,身体健康方面占3.9%,心理状况方面仅占1.7%,由此可见,小学家校联系的内容也是比较单一的。
3.家校双方消极参与,实际效能低
从调查和访谈得知,由于家长和学校领导、教师的知识、能力、技巧、时间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某一方或双方在家校联系过程中消极参与、实际效能低下的现状。从学校方面看,首先,当家长要求介入校内日常运作和决策时,他们怀疑家长的决策能力,认为家长介入学校教育是在监督、挑毛病,甚至只会画蛇添足,他们担心职业和形象受到挑战和威胁,所以往往倾向于自我保护并产生某种程度的消极情绪;其次,学校对于家校联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整体计划,难以与积极参与的家长相互配合,时间上的连续性和效果上的强化较差。访谈中还了解到,部分教师几乎从未与学生家长进行过真诚的交流沟通,也缺乏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和技巧,这些对于进行有效的家校联系也是不利的。
有效的家校联系还与家长的认知水平、教育和沟通的能力与技巧、工作时间的安排等因素有关。受教育水平即认知水平越低的家长,往往越是怀疑自己的教育和沟通能力,因此在家校联系过程中表现得比较消极。另外,有的父母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持有这种思想的家庭一般不会热心参与对其子女的教育。
4.家校联系现状与家长期望值之间的差距较大
家校联系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学校,学校应在家校联系的管理和投入上起主导作用,为了不断完善家校联系工作,满足家长和孩子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作为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家长对家校联系的期望和看法。
在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家校联系现状与家长期望值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从家校联系的方式上来看,当前的每一种联系方式与家长期望的方式之间都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当前的家校联系的方式渠道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情况的需要。再从家校联系的内容上来看,当前家校联系探讨的内容以“学习成绩”为主的占84.0%,而家长期望探讨的内容,在“学习成绩”的选择上与现状存在着显著差异。据了解,不少学校组织家校联系活动之前,并没有进行整体策划,对于交流的具体内容并未进行充分的准备,每次家校联系活动就是谈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真正讨论家长对于孩子身体健康、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虽然有的家长对学校的要求过于苛刻,但现状与期望如此显著的差异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总之,当前的家校联系现状不容乐观。诸多问题,亟须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研究和解决。
活动2 支持家长社会情感能力提高的途径与策略
【活动目标】
掌握帮助家长提升其社会情感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活动时间】
25分钟。
【活动材料】
小型便笺纸、大白纸。
【活动方法】
头脑风暴。
【活动过程】
①问题导入:通过以上的活动得出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提高是学校、社会、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何通过家校合作帮助家长提高社会情感能力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2分钟)
②每个人把自己想到的帮助家长提高社会情感能力的方法写在便笺纸上,每一个建议使用一张便笺纸。(5分钟)
③将所有的便笺纸贴在黑板或大白纸上,由培训者及3~4名参训者将相同的建议分类汇总,其他参训者自行浏览。(10分钟)
④培训者通过分类汇总,总结出学校改进家校合作、提高家长社会情感能力的途径及方法。(8分钟)
【活动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章“家庭保护”中对监护人的职责与义务有明确规定,其中第一条指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是每一个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责任,而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仅是指物理环境,更重要的是心理环境,家长的社会情感能力直接影响着良好家庭环境的创建。
2010年,由全国妇联与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卫计委、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关工委联合印发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是从国家层面出台的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家长的社会情感能力也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相关链接】《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中7~12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
(一)7~12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7~12岁是整个儿童期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该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儿童身高和体重处于比较迅速的发展阶段;外部器官有了较快发展,但感知能力还不够完善;儿童处于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情绪情感方面表现得比较外显。
(二)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要点
1.做好儿童健康监测,预防常见疾病发生
指导家长科学安排儿童的饮食,引导儿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作息习惯;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注意用眼卫生并定期检查视力;督促儿童坚持开展体育锻炼,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定期做好儿童健康监测。
2.将生命教育纳入生活实践之中
指导家长带领儿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帮助儿童建立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呵护生命的意识;抓住日常生活事件增加儿童居家出行的自我保护知识及基本的生命自救技能。
3.培养儿童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指导家长重视养成教育,防止因为溺爱造成孩子的依赖性,注重儿童生活自理意识的培养;创设家庭环境,坚持从细微处入手,以激励教育为主,提高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
4.培养儿童的劳动观念和适度花费习惯
指导家长教授儿童一定的劳动技巧,给儿童创造劳动的机会,培养儿童劳动的热情;鼓励儿童参与家庭财务预算,合理支配零用钱,防止欲望膨胀,形成量入为出的观念,培养儿童理财的意识。
5.引导儿童学会感恩父母、诚实为人、诚信做事
指导家长为儿童树立积极的人格榜样,创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及时抓住日常生活事件教育儿童尊敬老师、孝敬长辈,学会关心、感激和回报他人。
6.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指导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创设安静的环境,引导儿童专心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正确对待儿童的学习成绩。
本节要点
1.家长学校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方法之一,宗旨是引导家长改变家庭教育的误区,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进一步配合学校教育,让家长和学校形成有效合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建议培训者引导参训者结合自己的经验,通过头脑风暴等方法,围绕如何提高家长的社会情感能力从而做到“家长学校真正有效”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2.本节内容主要聚焦于家校联系的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探究。通过本节的学习,参与者应该掌握的内容要点是:了解当前家校联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不利影响;找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本节思考题
1.为什么要为家长或其他监护人提供支持?
2.请你设计一次别开生面的能够体现社会情感学习理念的家长会活动方案。
[1] 冯帮、陈姣娣:《关于小学家校联系现状的调查报告——以湖北省H市为例》,载《基础教育研究》,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