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和我:朴永馨口述史

课余点滴

字体:16+-

在国外就得适应国外的生活。因为年轻,所以我们能很快适应,吃和住都还习惯。

离开国内的时候说好5年不回国,我担心家人挂念,来苏联后就拍了一些照片寄回家。我们也要为一些生活琐事操心,在苏联生活几年下来,西装已经陈旧,袖子也破了,怎么办?我们只好自己把里面的线拆了,把破的地方往里折一点,缝好后继续穿;西装衬衣领子破了,我们就把它拆下来翻过来缝上继续穿。出国时国家一次性给置办了服装,后来再也没有添置过。国内的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宽裕,不能寄钱,所以只能自己攒点钱来买衣服。在苏联我还是很注意锻炼身体的,由于学习紧张,我从来没有在晚上12点以前睡过觉,所以没有健康的身体不行。苏联的冬天很冷,但即使是在那样的天气下,我都可以穿着背心光着膀子在雪地里跑步、举哑铃。

冬练三九

1960年在冬宫前

要学好苏联的特殊教育,就要了解苏联,了解苏联的社会,这就需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我有时间就会去参观各种博物馆、古迹和画展;参加晚会和新年活动;攒钱去听歌剧和看电影;参加苏联劳动,帮他们一起开荒、收割麦子等;也会和苏联同学联络,到同学家里去,了解真实的苏联社会。和苏联同学接触过程中,有一件事情让我很高兴。我高中时学习俄语,知道中苏两国关系友好,就尝试写信到苏联,没想到我竟然接到回信了!就这样我和一个苏联同学联系上了,你来我往彼此就熟悉了。我来苏联留学后和这个同学见面了,去他家做客,了解到他学的是食品科学,专攻制奶工艺。在苏联5年,每年我们都会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和十月革命游行,一共参加了10次。我还参加过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员苏联的加加林返回地球后的庆祝游行。每次游行时,我们一大早在学校集合,准备好标语、花束等,走到红场参加群众游行,结束后再走回来。

1957年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红场群众游行时和老师们合影,左四是我,右二为银春铭,中间戴礼帽的是系主任扎姆斯基

在苏联参加的活动中,有些至今印刻在我的脑海里。1957年,莫斯科举办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当时国内派了艺术团体代表参加,其他大部分代表让留苏学生担任。我们学校只有一个名额,就推荐我去参加了。其间,我们几个学生遇到国内代表团的负责人便聊了起来,有同学问“什么时候咱中国也能办一次这样的活动”,负责人听了长叹一声:“咱们国家现在还不行。”听完这番话,同学们都沉默不语……联欢节开幕式当天,我乘车到体育馆的路上,沿途看到一位老人,他那经过战争洗礼、饱经风霜的脸庞清晰地刻着道道沧桑。他在人群中振臂高呼,凌厉的眼神中闪着泪光,坚定地喊道:“争取和平!争取和平!争取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伤亡惨重,老人在战争中活了下来。那一幕让我久久难以平静,并铭记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