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第五节 内容分析法

字体:16+-

一、内容分析法概述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既是一种主要的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又是一种独立、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原为社会科学家借用自然科学的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对历史文献内容进行内容分析而发展起来的。后来,美国的一些传播学研究者,利用这种方法去分析报纸的内容,了解信息发展的倾向。随后,内容分析渐渐扩大到对各类语文传播,如报纸、电视、电影、广播、杂志、书刊、信件、演讲、传单、日记、谈话等等的分析,以及对各类非语文传播,如音乐、手势、姿势、地图、艺术作品等的分析,成为传播学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现在内容分析法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为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内容分析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就研究材料的性质而言,它可适于任何形态的材料,它既可适用于文字记录形态类型的材料,又可以适用于非文字记录形态类型的材料(如广播与演讲录音、电视节目、动作与姿态的录像等);就研究材料的来源而言,它既可以对用于其他目的的许多现有材料(如学生教科书、日记、作业)进行分析,也可以为某一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收集有关材料(如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句子完成测验等),然后再进行评判分析;就分析的侧重点讲,它既可以着重于材料的内容,也可以着重于材料的结构,或对两者都予以分析。在前瞻性的教育科研中,内容分析法可以用于对教育及教育研究的趋势预测。在教育史的研究中,内容分析法能对文献的文字风格做出定量分析,从而帮助鉴别文献的真伪。在对现实教育问题的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同样能发挥作用,例如,可以用它来分析教材的结构,对教材编制的合理性做出定量、定性的分析,也可以用它来分析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错误种类做出定量的描述;还可以用它来分析教师、学生或其他人的各种作品、语言、动作、姿势,对教师、学生等的个人风格、个性特征做出判断。

内容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虽然较广,但适于其他的内容一般应具有能重复操作、可以感观体验、意义明显、可以直接理解等特征。通常对不具备这样特点的、潜在、深层的内容不适于采用内容分析进行研究,否则难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