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的活动类型,按照内容分,有典礼型、喜庆型、会议型、展示型、新闻传播型和竞赛型等。[1]由于学校应急管理的特点,决定了学校公共关系活动的类型选择,不可能完全照搬一般公共关系活动的类型,而应有所取舍。考虑到受害者和公众的情绪,喜庆型和竞赛型的公共关系活动类型,显然不适合于学校应急管理中的公关活动。同时,慰问型、座谈型、悼念型的公关活动,又是处理学校突发事件所应采用的。
(一)新闻传播型活动
学校在突发事件出现后,应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或接受记者专访,以便使公众及时了解事件的真相,平息公众的焦躁情绪,制止各种传闻。也可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学校为减少损失所做出的努力、采取的措施等。
(二)慰问型活动
学校领导及时走访慰问事件中受到伤害的学生及其亲属,了解和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这符合受伤害学生、家长及公众的心理期待,能够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心爱护,也有利于树立学校的正面形象。
(三)座谈型活动
座谈是一种较为放松的、不拘形式的讨论。它既是集思广益,研讨寻求突发事件应对策略的形式,也是学校的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方式。参加座谈的人员应包括学校主要领导、相关救援专家、家长代表等。通过座谈,来自不同方面的人员,在解决问题中的思想碰撞中,获得相互间的理解和认同。
(四)展示型活动
展示型的公共关系活动一般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后举办。其特点是通过实物、图片、数据、图表等,向校内外的受众展示突发事件及其处理的真实情况,包括突发事件的原因及危害,有关领导和学校以及社会各界为了减少事故损失、营救师生、恢复校园秩序等,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和取得的积极成效。展示中也应恰当地总结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理中的教训,有违客观事实的夸大宣传,往往诱发参观者的抵触心理。
(五)典礼型活动
典礼型的公共关系活动一般在学校突发事件管理的恢复重建阶段举行,主要包括恢复教学活动的开学仪式、新校舍奠基仪式、新教学楼启用仪式等。这些仪式的举行,要本着节俭而隆重的原则,尽可能节约资金,使有限的资金用到恢复重建上;同时又要通过庆典活动,振奋师生精神,增强战胜困难、从头再来的信心。
(六)表彰型活动
对学校突发事件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及时进行宣传和表彰。通过表彰活动,在学校中弘扬舍己救人、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机智勇敢、不畏艰险、积极乐观等高尚品格和良好精神风貌。促进学校中积极人际关系的形成,推动学校内部公关的改善。表彰活动可通过会议、通报、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等方式进行。
(七)悼念型活动
级别较高的学校安全事故,会危及师生的人身安全,甚至夺去师生的生命。通过默哀仪式、安葬仪式、追思会、纪念墙、纪念网页等方式,表达对逝者的追忆和缅怀,使大家的悲痛情绪得以释放。通过组织悼念活动,也可以体现出学校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师生的深厚情感。
南昌市××学校举行悼念汶川、助残募捐仪式活动[2]
2009年5月11日,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南昌市育新学校利用周一晨会时间,在第十九个“全国助残日”这天,特别举行了悼念汶川、“关爱残疾孩子,发展特殊教育”助残募捐活动。
在仪式上,师生们首先再次回顾了在那次地震中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感人画面,并倡导师生共同把地震中的瞬间留存下来,把温暖的爱心散播开来,用实际行动来鼓励灾区更多的伙伴坚强而乐观地面对未来。随后,组织了各班学生代表上台,进行了助残募捐仪式,以此来引导师生学会理解、尊重、关心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