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索途:一位英语教师的求索之路

三、语言思维在词、句、篇表达中转化

字体:16+-

学生刚开始学说英语单词,见到物品就不停地追问这个英语怎么说、那个英语怎么讲,想到、看到什么就追问其英语名称,实际上这就是最初萌芽式的翻译。

翻译在英语学习中是一种媒介,是一座桥梁。在母语环境中,翻译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跳板。翻译法运用得当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英汉双语思维。翻译,从本质上讲,是将一种语言承载的信息转换成为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在英语学习中,英语转换成汉语,或汉语转换成英语,目的在于让学生清楚地理解词、句、段乃至篇章;同时也帮助学生通过翻译中的词句对比和语言结构转换来认识和掌握英汉语言的表达方式、词句结构和篇章构造等;更主要的是通过翻译这座桥梁把语言所承载的某种信息、意思乃至思想,通过一定的语言表达程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从而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语言的结构特征和表达方式,抓住英语的精髓,准确地进行语言表达,生成规范地道的英语。

正是带着对翻译如此的探索心理和求知欲望,我参与了1999年到2000年的“全国英语‘四位一体’中、高考复习方法再实验研究课题”,探索翻译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探究汉语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真正作用及其与语言教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其间,我提交了课题研究论文《翻译在英语“四位一体”中、高考复习中的功能探析》,在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2000年12月9日至13日举办的结题大会上,被专家组评为一等奖。

《翻译在英语“四位一体”中、高考复习中的功能探析》获奖证书

基于最初的课题研究,十多年来,我致力于翻译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功能探索,由此发现,翻译在英语学习中有利于把英语读写文本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语言知识,通过语言方式的转换与整合,将零散的语言知识重新关联,举一反三,在锤炼学生所获得的语言知识的基础上促思融会,提升其语言技能。在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和比较中,母语的正迁移得到融会,负迁移得到有效吸收和转化,这样可以唤醒学生的语言意识,使其建构英汉双语思维,遵循各自的语言规则,按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结构特点,自觉地学习和运用知识,形成口头、笔头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探索和实践表明,翻译在英语学习中主要有以下基本的功能特征。

第一种功能,翻译是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的聚合体,是英汉句式融会形成英语表达的有效途径。例如:

T:Hello,class,how can you translate this Chinese sentence“我想他们现在该到了”?

S1:Let me try,sir.I think they should have arrived by this time.

T:Well done.Thank you.Who can translate another sentence“我看他不可能解出这道题”,please?

S2:I don't think he can work out this problem.

S3:I don't believe he can solve this puzzle.

S4:I don't feel he will be able to deal with this difficult matter.

S5:I consider it impossible for him to solve this difficult problem.

S6:I suppose he is unlikely to settle this matter.

S7:I don't imagine he is likely to have this puzzle done.

S8:I'm sure he is unable to tackle the difficult problem.

S9:I'm afraid he won't be able to have the difficult thing done.

……

在一连串的语句表达中,学生把一句汉语翻译成许多英语语句,把“看”译成think、believe、suppose、consider、feel,以及be sure、imagine、be afraid 等;把“解出”译成solve、work out、deal with、do等;把“不可能”译成can't、impossible、unlikely、not…likely、not…possible等;把“题”译成 problem、puzzle、question等。学生运用多种英语语句表达一个简单的汉语语句,选用英语所需要的不同人称、谓语动词等进行表达。这是因为在英汉语言的转换过程中,我强调和鼓励学生勤动脑,尝试用多种思路表达英语,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融会。

紧接着,当我出示“It_______to me that it is________for him to work out this puzzle.”的填空题时,在英汉句式对照和分析中,学生面面相觑,随后默不作声地寻找新途径进一步翻译表达。不难看出,这道填空题除了“work out”与汉语的“解出”对应外,其余词语均在汉语句子中寻找不到对应的词语,用汉语对照词语进行对等翻译也难以完成。

这时,学生排除汉语思维,从所提供的英语词语中寻找关系。学生从“It+v.-…that+it+be…to do sth.”中进行句法结构分析,根据联想,从“appear to sb.”的词语搭配与“adj.+for sb.”之间的词语搭配关系中寻找答案,又确定了appear的时态,填词形成句子“It appears to me that it is impossible for him to work out this puzzle.”

学习英语,在借助母语作为媒介的同时,学生要尽可能拓展英汉词语交融中的区域义,以翻译为引子和桥梁,运用英语去思考,形成英语思维。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在他的转换生成语法中解释说,要真正懂得语言就不能只从语言的现象去分析,而要把语言看成人类思维方式的一种反映;同时,他提出语言有两层意思:深层结构,即思维模式;表层结构,即表达思想的语言句子。语法不是表层结构本身,而是语言使用者从深层结构生成表层结构的规则。由此可见,这一英汉语句中的思维转换,正好验证了他的“转换生成语法以有限的规则系统和原则系统生成无限的句子”这一理论。

我用一个简单的汉语句子,促思融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使其运用知识链生成众多英语语句,最后以一道填空题结束语言思维转换的演练。学生认识到,英汉语言在表达一种概念和意义时并非是一对一的词句对等关系,而是需要从英语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方式上寻找途径,遵循语言的表达规律和习惯搭配,从中锤炼语句,内化结构,形成规范英语,构建双语思维。

第二种功能,翻译能启动语言思维转化的媒介,开启英文写作表达的门户。

全国高考英语一直使用汉语提供写作背景和信息要点,以短文、提纲、图表等形式命制书面表达;按照话题或主题,用汉语为引线启动英语思维,激发考生联想,使其活用词法和句法等;以“翻译”启动考生联想,使其融入已有的学习、生活及文化元素,完成指导性英语写作。

书面表达围绕某一话题提供情景和信息要点,促使考生展开合理的联想,拟订主题,写出一篇“语篇连贯、逻辑融通”的100词左右的短文。

就一般学生的整体语言思维水平而言,依据高考英语书面表达所提供的表达内容,写出100词左右的短文应该不存在篇章逻辑构思等问题。然而,书面表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词法和句法,即词句的正确运用,这就涉及英语表达中的核心问题。

下面以“2014年新课标卷Ⅱ书面表达”为例加以说明。

【写作要点】

一家英语报社向中学生征文,主题是“十年后的我”。请根据下列要求和你的畅想完成短文。

①家庭;

②工作;

③业余生活。

注意:词数100词左右;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开头语已为你写好。

I often imagine what my life will be like in the future._________

【汉语铺垫】在书面表达中,很多学生用英语词序,结合汉语逻辑思维来构思打腹稿,开启写作。

例如,“我是28岁在十年后,我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五口人,包括孩子、我的妻子和我的父母”;围绕“工作”联想为“作为一名工程师,我工作在一家电脑公司,我的工作是具有挑战性的,我做得很好”;围绕“业余生活”联想为“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在我的业余时间,游泳、爬山、玩篮球;读书也是我的最爱;在节假日,我们去旅游,父母和孩子在各地,我们国家,世界”。文章“结尾”构思为“我一定会努力,我的生活在将来会更加丰富多彩”。

【分析说明】用汉语的表达规则来衡量,这段文字既不地道也不符合汉语习惯。实际上,不仅不地道,而且完全是用汉语表达将要写的英语词句及语序呈现出来,目的是用汉语尽可能地表达出所要写的英语词句,把汉语变成“英语单词”,以使英汉语词序基本吻合。在写作过程中,这些学生不能直接用英语思维,而是用汉语思维,用汉字写词句,使无形的思维有形化。这样的构思和思维会导致学生的书面表达错误百出,得不到高分。这种做法在培养书面表达能力中是不可取的,也是行不通的,因为在高考中没有时间去这样构思。

【英语主导】在写作过程中,启动语言思维转化这一媒介,根据汉语背景和所限定的信息要点展开词语联想,结合背景提示和表达内容之间的关系和结合点,运用语言逻辑思维,融入文化元素,围绕“家庭”联想家庭成员所涉及的词语,从“工作”拓展“职业”属性所涉及的词语,从“业余生活”联想对应的文化场景所涉及的词语,从而按词语的词性特点构思,从句型和句式拓展入手,以英语思维主导运笔表达。

书面表达结构:要点+结构+逻辑+语法+亮点。

信息要点要突出翻译,勾勒词句。一般命题只提供几个写作要点,在文章中必须体现这些信息词语。写作表达须围绕主题和突出要点。要点一般是书面表达的核心内容,学生要围绕中心,合理进行联想和语言拓展,使要点表达周全、完整。

语篇凸显“观点—要点―总结”结构,让人一目了然。开头要突出主题,开门见山,简单明了。后续段落要经过论述,得出结论,加以升华,提出希望或建议等。

写作时运用“逻辑衔接词语”。语篇结构可以运用语义衔接词语,也可以运用表示递进、转折、总结的逻辑词语。表示递进的词语除了first、second、third、finally等,还可以使用更高级的词语,如first of all、in addition、what's more、moreover、in a word、all in all。逻辑连接词要体现文章表达的具体思路。

语法涉及基础知识。行文注重词句的使用,变换时态和语态,需要运用高中时所要求掌握的语法基础知识。

书面表达要达到上述所有要求。段落结构要清晰,要点表达要周全,逻辑词语运用要恰到好处,避免语法错误,并运用较高级的词汇、句型以及修辞,比如,强调句和倒装句能使文章更加完美。

【参考范文】

I often imagine what my life will be like in the future.I think my life will be very different in ten years.I will be twenty-eight years old by then.I will have a very happy family,probably with a lovely child,my wife and my parents.As an engineer,I'll work in a computer company.Although my work is challenging,I'll do a good job in whatever I do.In my free time,I'll have various interesting activities,such as swimming,mountain-climbing and basketball games,besides my favorite books.On my holidays,I'll travel with my parents,wife and child in our country and around the world.In a word,I'll try to work so hard that my life may be more colorful in the future.

第三种功能,翻译集译、说、听为一体,是转换信息的有效手段。

一是利用译文,练习口语。文本教学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将文本译文转化为口语练习,还能使学生获得意外的收获。口语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口语跟不上,英语水平就难以提高,还会导致哑巴英语。利用译文,口译成英语,等同于复述文本,既做口译又练口语,可谓一石二鸟。

二是互换角色,口译对话。学生三人一组,模拟翻译,一人说汉语,一人说英语,另一人扮演外国人做翻译。练习一段时间后,学生互换角色,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缺少外语语境的情况下,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提高语言敏感度,提高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这类似于听广播、看电视或开大型会议,把所听内容进行口译,转换成英文,等同于同声传译的初级阶段。

广东省高考英语听说考试的“Part B Role-play(角色扮演)”要求学生观看一段长约两分钟的视频片段,明确自己需要扮演的角色以及要完成的任务。试题以汉语呈现,需要考生表达成英语;紧接着,学生听音频;最后回答5个问题。整个角色扮演是在看视频、翻译成问句提问、回答的过程中完成的。

由此可见,在英语学习中,适当运用翻译会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因为翻译具有其自身的独特功能,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英语表达并获取信息的精髓,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同时伴随着英汉双语水平的提升。学生处于汉语母语环境中,要想从母语思维所束缚的语境中挣脱出来掌握目标语言,就必须让母语得到有效的迁移,创造条件使英语与汉语之间得到有效的语言结构转化和语意转化,形成双语思维,从而进入理想的语言学习境地,从英汉融会中收获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