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儿童自我认知发生发展研究

第四节 早期儿童自我认知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

字体:16+-

一、母婴依恋与婴儿自我认知发展的关系

研究发现,婴儿自我认知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个体差异的出现呢?为了探讨这一问题,进一步考察母婴依恋安全性与婴儿自我认知发展的关系,探究依恋安全性是否是预测婴儿自我认知发展存在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结果表明,母婴依恋与婴儿自我认知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依恋安全性不同婴儿的自我认知水平就不同,与低依恋安全性的婴儿相比,高依恋安全性的婴儿能通过更多的自我认知任务,拥有更复杂的自我认知;18~24个月这一段时间,高低依恋安全性的婴儿的自我认知都在上升,高依恋安全性婴儿的自我认知得分始终高于低依恋安全性的婴儿。

母亲是婴儿的主要抚养者。在婴儿早期的社会**往中,与母亲的交往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母亲在婴儿心理的全面发展中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婴儿认知、情感、社会性、行为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母婴依恋是婴儿与母亲之间的情感联结。这种情感联结,使得个体在与母亲相互作用时感到安全愉悦,在面临压力时通过接近母亲获取安慰。母婴安全依恋有助于婴儿感受到温暖快乐以及信任,使得婴儿有勇气去探索陌生的世界。因为孩子知道,无论他在摇篮里,或在其他任何地方,他都可以依赖母亲这个“安全基地”。性格的形成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贯穿于人的一生,但在婴幼儿时期母婴亲子关系的类型、生活环境和教养方式会给性格涂上一层底色,这层最初的色彩甚至影响到他(她)一生的性格色调。而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母婴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是婴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婴幼儿时期建立良好情绪情感的基础,并且对儿童将来的人际关系,甚至认知、人格的发展都将产生广泛而特别的影响。

母婴依恋通过影响儿童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影响着正在建构的儿童自我系统。随着婴儿发展,婴儿首先内在化关系的特征,然后再从关系的最初内在化中区分出自我和他人。根据依恋理论,这些认知加工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内部工作模型影响着个体对他人可接近性和反应敏感性的普遍预期;其次,在模糊情境下,个体将根据内部工作模型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归因、解释和评价;最后,内部工作模型会影响到个体对人际信息的选择、知觉和记忆,更倾向于知觉到与原有模型一致的信息,将之同化进入已有模型,甚至会导致与工作模型相一致的错误记忆的产生。在发展早期,个体就已经根据不同的依恋经验对自我和他人做出相应的归因,并在随后形成相应的依恋风格。研究4发现,安全性高的母婴依恋关系能使母亲在与婴儿的交流中,传递出婴儿可能接受的知识和技巧,使得婴儿在与母亲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感到安全愉悦,婴儿以母亲为安全基地,探索周围世界,逐渐理解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以他观自我或镜像自我为核心的自我工作模型得以逐渐形成,从而促进其自我认知发展;而安全性低的母婴依恋关系使得母亲的教育期望和婴儿的可接受水平出现差异,婴儿不能理解母亲的教育,没有适宜的认知策略从内在化表征中区分出自我和他人,儿童无法将“具体的经验泛化为普遍的对他人反应的敏感性、可接近性的普遍预期和一般信念”,对他人和自我的心理表征无法建立,婴儿的自我认知发展得不到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