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儿童自我认知发生发展研究

三、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的发展特点

字体:16+-

(一)研究目的

从行为和电生理的角度证明了幼儿存在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在此基础上,采用“幼儿自我认知自评问卷”与自编的“幼儿自我认知教师评定问卷”进行施测,重点考察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的发展特点,即考察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年龄发展趋势、性别差异以及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在大连市3所幼儿园选取4~6岁幼儿被试464名,男孩249名,女孩215名。其中4岁组被试129名(男孩69名、女孩60名),年龄范围33~54个月,平均年龄47.34个月(SD =4.47个月);5岁组被试197名(男孩100名,女孩97名),年龄范围55~66个月,平均年龄60.92个月(SD =3.19个月);6岁组被试138名,(男孩80名、女孩58名),年龄范围67~88个月,平均年龄73.29个月(SD =4.64个月)。

2.工具

(1)“幼儿自我认知自评问卷”中文修订版

本研究中采用的“幼儿自我认知自评问卷”中文修订版。“幼儿自我认知自评问卷”原版经过中英文回译,区分度分析、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形成了6个维度38道题目的“幼儿自我认知自评问卷”中文修订版问卷,总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9,分半信度为0.804,重测信度为0.765(p<0.001),各维度相应的信度指标良好(0.778~0.822;0.746~0.832;0.592~0.699)。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χ2/df=2.24,TLI=0.93,IFI=0.94,CFI=0.94,RMR=0.04,SRMR=0.06,RMSEA=0.04),问卷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

(2)自编的“幼儿自我认知教师评定问卷”

本研究采用第六章第二节中编制的“幼儿自我认知教师评定问卷”,问卷具有理想的信度,总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是0.948,分半信度是0.922,重测信度是0.886,评分者一致性信度为0.898。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897~0.953之间,分半信度在0.875~0.944之间,重测信度在0.765~0.816之间,评分者一致性信度在0.671~0.845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教师评定问卷的维度与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好(χ2/df=2.61,TLI=0.92,IFI=0.93,CFI=0.93,RMR=0.04,SRMR=0.06,RMSEA=0.06)。选取其中3个有代表性的维度检验其构想效度,结果表明构想效度良好。

3.统计分析

首先,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的分数通过计算“幼儿自我认知自评问卷”中文修订版与“幼儿自我认知教师评定问卷”相应维度之间的差值而获得。

其次,应用SPSS 18.0进行统计,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等。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主要考察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总体以及各个维度的年龄发展趋势、性别差异及年龄与性别交互作用。分别以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总分以及各个维度为因变量,以性别和年龄为自变量做2性别(男、女)×3年龄(4岁组、5岁组、6岁组)的单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见表8-14。

表8-14 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总体的两因素方差分析表

注:*代表p<0.05;**代表p<0.01;***代表p<0.001

从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总体看,年龄的主效应显著[F(2,458)=8.838,p<0.001,Partial η 2=0.037],说明4岁、5岁、6岁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需要进一步进行事后检验。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458)=0.079,p>0.05],说明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得分在男孩与女孩之间没有差别。年龄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458)=0.072,p>0.05],也就是说,在不同性别中,自我认知积极偏向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趋势一致。

从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各维度来看,在父母关系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维度上,年龄的主效应差异不显著[F(2,458)=0.418,p>0.05],说明4岁、5岁、6岁幼儿在父母关系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得分上没有差异;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1,458)=0.171,p>0.05],说明在这个维度上男孩与女孩得分没有差别;年龄段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458)=0.151,p>0.05],也就是说,在不同性别中,父母关系自我认知积极偏向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趋势一致。

在同伴关系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维度,年龄段的主效应差异显著[F(2,458)=5.741,p<0.01,Partial η 2=0.024],说明4岁、5岁、6岁幼儿同伴关系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需要进一步进行事后检验。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1,458)=1.167,p>0.05],说明幼儿同伴关系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得分在男孩与女孩之间没有差别。年龄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458)=0.972,p>0.05],也就是说,在不同性别中,同伴关系自我认知积极偏向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趋势一致。

在数学能力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维度,年龄的主效应差异显著[F(2,458)=10.080,p<0.001,Partial η 2=0.042],说明4岁、5岁、6岁幼儿数学能力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需要进一步进行事后检验。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1,458)=0.632,p>0.05],说明幼儿数学能力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得分在男孩与女孩之间没有差别。年龄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458)=0.555,p>0.05],也就是说,在不同性别中,数学能力自我认知积极偏向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趋势一致。

在言语能力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维度上,年龄的主效应差异显著[F(2,458)=8.488,p<0.001,Partial η 2=0.036],说明4岁、5岁、6岁幼儿言语能力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需要进一步进行事后检验。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1,458)=1.408,p>0.05],说明幼儿言语能力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得分在男孩与女孩之间没有差别。年龄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458)=1.172,p>0.05],也就是说,在不同性别中,言语能力自我认知积极偏向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趋势一致。

在外貌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维度上,年龄的主效应差异不显著[F(2,458)=1.082,p>0.05],说明4岁、5岁、6岁幼儿外貌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得分之间没有差异。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1,458)=0.210,p>0.05],说明幼儿外貌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得分在男孩与女孩之间没有差别。年龄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458)=0.545,p>0.05],也就是说,在不同性别中,外貌自我认知积极偏向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趋势一致。

在体能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维度上,年龄的主效应差异显著[F(2,458)=4.106,p<0.05,Partial η 2=0.018],说明4岁、5岁、6岁幼儿体能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需要进一步进行事后检验。性别主效应显著[F(1,458)=14.136,p<0.001,Partial η 2=0.03],说明幼儿体能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得分在男孩与女孩之间明显不同,女孩的体能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显著高于男孩。年龄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458)=2.757,p>0.05],也就是说,在不同性别中,体能自我认知积极偏向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趋势一致。

从以上分析看,由于自我认知积极偏向以及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各维度在年龄段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所以我们进而分别对年龄和性别的主效应进一步分析,考察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总体及其各维度的年龄发展趋势和性别差异。

1.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年龄发展趋势

对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总体以及各维度的年龄主效应进行分析。首先,不同年龄组幼儿的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总体、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见表8-15。

表8-15 不同年龄组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总体及各维度描述统计

通过对自我认知积极偏向以及各维度进行单因变量两因素方差分析,我们发现在同伴关系自我认知积极偏向、言语能力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数学能力自我认知积极偏向、体能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维度上以及总分上年龄的主效应显著,需要进一步进行事后检验,为了清晰地了解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各个维度的年龄发展状况,我们对在年龄主效应不显著的维度(父母关系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和外貌自我认知积极偏向)也进行了事后检验,一同列入表中。满足方差齐性假设的维度,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事后检验。没有满足方差齐性假设的维度,采用Tamhane法进行事后检验。

表8-16 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年龄发展事后检验

注:*代表p<0.05

从研究结果上来看,除父母关系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外貌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在各个年龄段之间均不显著外,同伴关系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数学能力自我认知积极偏向、言语能力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在4岁组与5岁组之间,4岁组与6岁组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且4岁组分数高于5岁组和6岁组,而5岁组与6岁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体能维度上,4岁组与5岁组、5岁组与6岁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岁组与6岁组之间的分数差异显著(p<0.05)。各个维度以及总体发展趋势见图8-8至8-14。

图8-8 父母关系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发展趋势

图8-9 同伴关系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发展趋势

图8-10 数学能力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发展趋势

图8-11 言语能力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发展趋势

图8-12 外貌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发展趋势

图8-13 体能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发展趋势

图8-14 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总体发展趋势

2.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的性别差异

不同性别幼儿在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见表8-17和图8-15。研究结果表明,只有体能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存在性别差异,且女孩的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显著高于男孩(p<0.001,Partial η 2=0.03),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总分及其他维度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ps >0.05)。

表8-17 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性别差异描述统计

续表

图8-15 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性别差异比较

(四)讨论

1.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年龄发展特点

研究结果发现,从总体年龄发展趋势看,4~6岁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存在差异,4~5岁下降明显(p<0.05),5~6岁虽然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表现为平缓发展。这种普遍存在于幼儿阶段的积极倾向为什么会下降呢?

第一,幼儿自我评价能力逐步提高。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是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地评价,从对外貌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从带有极大主观情绪性的自我评价到初步比较客观的评价(林崇德,1995)。自我评价能力在3岁幼儿中还不明显,它开始发生的转折点在3.5~4岁(韩进之,1986),由此可知,4岁幼儿自我评价能力已经开始发展,但尚未发展完全,所以在自我认知上仍然表现出偏差,而不能够恰当地认识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5岁儿童绝大多数已经能够进行自我评价(韩进之,1986),所以幼儿对自我认知积极偏向也随之逐渐下降。除此之外,有研究发现,4岁以后幼儿自我评价由偏高向恰当转折,5岁幼儿恰当的自我评价已占主导地位(仇佩英,1991),这为本研究结果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第二,幼儿社会比较能力提高。由于缺乏社会比较的能力以及观点采择能力,学龄前儿童对自我的评价非常高,他们认为自己非常受人喜欢、很漂亮、很乖等(戴蒙,2009)。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比较能力逐渐提高。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在自己的生活中出现了和自己相似的人——同伴,与同伴们在一起交往、游戏,可以观察到他们的行为表现、能力水平等。有研究认为,早在4~5岁幼儿开始认识到他们与同伴的区别,他们使用社会比较信息获知在许多方面自己与同伴的优劣(Butler,1998)。个体把自己的特征与他人进行比较,并由此得出关于自己的特点的线索。研究者假设当我们和与我们相似的人进行比较时所获得的信息是最可靠的(乔纳森·布朗,2004)。长此以往,不但提高了幼儿认知和评价能力,而且对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更加现实的估计。

第三,心理理论迅速发展。从研究结果发现,4~5岁是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迅速下降时期,而4岁是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对愿望、情绪和信念等心理状态的理解,对自我和他人行为进行预测和解释的能力迅速提高(Flavell,2000),这些能力有助于幼儿更加准确、客观地认识自己,由此可推测,心理理论的发展可能是自我认知积极偏向迅速下降的原因之一。

第四,重要他人反馈的影响。虽然教师和家长尽可能地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用赞美的话表扬幼儿,可是无忧无虑的生活毕竟很短暂,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社会对孩子的各种要求也逐渐提高。不同年龄的孩子有自己相应的发展任务,家长和老师会希望孩子能够顺利完成自己的任务,比如,自己独立地穿衣服、吃饭,整理自己的用品等。成人必然会对孩子行为是否达到所谓的标准进行反馈,逐渐让儿童恰当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另外,个体也会有更多的生活经验,这也同样会影响孩子对自我各个方面的认识,从而影响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的发展。

第五,文化影响。与西方的个体主义文化相比,东方集体主义文化更注重自我谦虚和自我批评(Heine & Hamamura,2007)。自谦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适度的自谦能有效来维持个人与关系中的对方、个别权威以及非特定他人的和谐关系,最终促进人们的自我实现(胡金生,黄希庭,2009)。幼儿会在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内化这些思想,行为表现受到文化的影响,这也可能是导致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呈逐渐下降趋势的原因。

2.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的性别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总体性别差异不显著。从我们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包括了6个维度,包括父母关系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同伴关系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数学能力自我认知积极偏向、言语能力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外貌自我认知积极偏向、体能自我认知积极偏向。从本研究结果发现,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总体不存在性别差异,分析其原因,总体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可能是被各个维度之间性别差异平衡掉了的结果。研究者对年龄较大的儿童自我认知总体的性别差异分析时遇到了相似的现象(Marsh et al.,1998)。所以有必要对不同维度的自我认知积极偏向进行分析。

在分析各个维度的性别差异时,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结果,在体能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且男孩显著低于女孩。对此我们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经验可能是影响男孩和女孩在体能自我认知积极偏向上存在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丽西娜提出:“活动经验产生自我意识的认知部分。”因此,幼儿日常活动经验对幼儿自我认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女孩来说,男孩在游戏中更倾向于做一些剧烈的运动,包括快跑、攀爬等,而由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家长和教师也容易让男孩参加许多运动,从而男孩获得了比女孩更多的关于自己在体能方面的丰富经验。所以,基于以往泛化经验,男孩对自我体能方面的认知就会比女孩更加恰当和准确,从而使得女孩表现出对体能自我认知比男孩更加高估的现象。

(五)小结

1.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且4~5岁下降迅速。

2.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的不同维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趋势不同。

3.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总体性别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