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非华语幼儿有效学习中文

第二节 识字课程的设计原则和理念

字体:16+-

幼儿专注力普遍较成人低,遗忘率也较高,对那些生活在华人社区的非华语幼儿而言,他们更需要面对中国文化及本族文化的差异所带来的冲击。为了让非华语幼儿愉快有效地学习汉字,本课程运用了多种识字策略,以帮助他们有效识字。

一、愉快学习

由于幼儿专注力较低,唯有创设丰富而具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才能提高幼儿参与学习活动时的投入程度,从而促进幼儿的识字效率[1]。本教学设计通过各种歌谣、小组游戏、有趣的拼字和书写练习,确保幼儿能通过歌唱及游戏,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汉字。

二、运用心理词汇

本课程以综合高效识字课程为纲,通过联想及词汇归类方法,帮助幼儿寻找、运用及发展他们的心理词汇,再与他们的已有知识组合及归类,以便让幼儿能够快速掌握及牢记这些词汇,提高学习成效。

三、配合地方文化色彩及生活经验

非华语幼儿与香港本地幼儿在衣着、饮食及生活习惯上有许多相异之处,这对非华语幼儿面对中国文化与他们本族文化的差异带来冲击,也为本地教师教授非华语幼儿时制造困难。研究小组在设计课程时顾及非华语幼儿的学习需要,根据他们的文化而设计切合幼儿生活经验的教材。例如教授“庙宇”时,教师以清真寺图卡代替中国传统寺庙;教授有关食物的主题时,教师提供咖喱及印度薄饼等字卡及图卡,使幼儿的学习更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

四、照顾个别差异

非华语幼儿除了与本地幼儿存在文化差异外,学童之间在学习上也存在差异。部分幼儿的祖父母早已在香港扎根生活,他们已是香港第三代居民,这些幼儿由于在家里有较多机会运用广东话,故普遍口语能力较高。当然,也有部分幼儿刚来港生活,他们除了需要适应本港的居住环境外,还要适应全新的语言学习环境。无可否认,这些幼儿普遍口语能力较弱,致使他们在学习上与其他非华语幼儿及本港幼儿存在很大差距。本课程在设计上考虑到这些学童的学习需要,在教学目标及评估课业上设置分层教学及评估,期望幼儿都能愉快而有效地学习汉字。

五、加强学童分析汉字结构的能力

不少教师反映非华语幼儿往往难以正确按照汉字字形书写,书写时也多不按正确的书写原则。究其原因,主要由于他们不了解汉字的结构和特点所致。本课程在部件识字的基础上,加强汉字结构教学,先协助幼儿掌握汉字的整体轮廓,再引导幼儿分析汉字的不同结构,例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品字结构等。课程期望能协助幼儿通过了解和分析汉字结构,加深他们对字形的记忆。

六、自主学习

在当今信息资讯发达的年代,学童单靠教师传授知识,而不加以思考和主动学习新知识,并不足以应付学习的需求。本课程的设计除了考虑幼儿在学习上的差异而编排不同程度的作业外,也鼓励幼儿按自己的学习进度完成适切的评估活动,以期达到自主学习的愿景。

七、识字、阅读和写作的结合

识字、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文字信息的输入,写作则是文字信息的输出。当幼儿认识相当数量的心理词汇后,教学便需要由认读和书写汉字过渡到写作与阅读层面。本课程以识字以总纲,再在识字的基础上带动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发展。

阅读方面,教师在教授识字课文的过程中会先提取幼儿的心理词汇,再通过讲故事和朗读故事,提供运用汉字的机会,并巩固及扩充幼儿的心理词汇。故事教学除了能巩固幼儿的识字能力,也能借有趣的故事启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写作方面,课程设“心理词汇”书写及“句中填词”习作,鼓励幼儿运用所学字词来表达和创作。

[1] 谢锡金.香港幼儿口语发展[M]. 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 2006: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