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非华语幼儿有效学习中文

第九章 教学成果[1]

字体:16+-

[1] 本章由罗嘉怡撰写。

第一节 识字评估结果及分析

为了解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展,以编写一套适合非华语幼儿学习中文的识字教材,找到相应教学法,在本计划推行期间,研究小组分别对幼儿进行前测、中测和后测。测验包括五个项目:“看字选图”、“看图选字”、“看字读音”、“联想字”(包括三个情境:家庭、学校、社会)及“自由书写”。下面分别说明低班及高班的幼儿在各识字项目上的表现。

一、低班幼儿识字评估结果分析

(一)整体表现分析

参与识字评估的低班幼儿共有35人,他们在各测验项目的成绩,均比之前一次进步。若以整个组别每次测验的总成绩来看,幼儿的前测平均分为11.27分,到中测和后测,分别上升至21.71分和30.20分,每一次评估的平均分都有增长。此外,要了解测试前后的效果,可运用科恩(Cohen)的功效统计方法[1],以找出学生在测试后的增值率(Effect Size),计算方法如下:

增值率的数值愈大愈好,达到0.2以上为低水平,0.5以上属中水平,达到0.8以上属高水平,达到1.0以上属非常高水平[2]。前测与中测的增值率为0.79,属于高等水平(见表9.1);前测与后测的增值率上升至1.05,属于高等水平。识字评估总分的标准差也增加了,由前测的9.88,到中测和后测分别为16.53和26.23(见表9.1),反映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拉大了。

(二)个别项目的表现分析

在各测试项目的表现方面,幼儿有明显进步的项目主要是“看图选字”、“看字选图”及“联想字(学校)”。现分别说明幼儿在各识字评估项目的表现。

1.看字选图

前测时,幼儿在“看字选图”的平均分是4.31分(满分为15分),标准差为1.97分,表示学生联系字形和字义的能力较弱,而且学生之间的水平差不多。至中测时,幼儿在“看字选图”的平均分上升至5.57分,标准差为2.45分,前测与中测的增值率达0.57,增长幅度属中等水平,表现较前测时进步,但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也同时扩大了。后测时,幼儿在“看字选图”的平均分进一步上升至6.52分,标准差为2.97分,前测与后测的增值率达0.89,增长幅度属高等水平,表现较前测及中测时进步,然而学生之间个别差异也进一步扩大(见表9.1)。

2.看图选字

幼儿在“看图选字”的前测平均分是3.67分(满分为15分),标准差为1.75分,表示学生根据图义辨识字形的能力较弱,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不大。至中测时,幼儿“看图选字”的平均分上升至4.45分,标准差为2.25分,前测与中测的增值率是0.39,增长幅度属低水平,反映幼儿表现虽然较前测时略有进步,但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也同时扩大了。后测时,幼儿在“看字选图”的平均分进一步上升至6.02分,标准差为2.96分,前测与后测的增值率达1,增长幅度属高等水平,表现比前测进步不少,反映幼儿接受“综合高效识字”课程后,对字形的敏感度提高,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也比前测与中测时扩大(见表9.1)。

表9.1 低班幼儿前、中、后测平均分和标准差分析

3.看字读音

幼儿于“看字读音”的前测平均分是0.85分(满分为70分),标准差为2.17分,反映学生在识字量不足的情况下,掌握汉字读音的能力非常弱,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不大。至中测时,幼儿“看字读音”的平均分上升至4.10分,标准差为5.01分,前测与中测的增值率达0.91,增长幅度属高水平,反映幼儿表现较前测时进步,不过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也同时扩大了。后测时,幼儿“看字读音”的平均分进一步上升至6.48分,标准差为9.24分,前测与后测的增值率达0.99,增长幅度属高等水平,表现较前测进步,学生间个别差异也较前测与中测时扩大(见表9.1)。根据研究员的观察,很多幼儿前测时不会读出任何字词,参与“综合高效识字”课程后,通过儿歌唱游、心理词汇、部件拼合等学习活动,学会认读很多字词。因此,部分幼儿进行“看字读音”评估时,能回忆他们曾学习过的字词,有些幼儿甚至会通过唱儿歌,来帮助自己思考一些汉字的读音。这些改变,说明本课程设计的儿歌唱游活动,既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能通过音乐的旋律帮助幼儿牢记儿歌的内容和字词读音。此外,研究发现,不同形式的唱游活动和识字游戏,也有助于巩固幼儿对所学字词的读音和字义的掌握。

4.联想字(家庭)

幼儿“联想字(家庭)”的前测平均分是1.10分(不设分数上限),标准差为2.61分,表示学生对有关家庭的心理词汇的认识较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不大。至中测时,幼儿“联想字(家庭)”的平均分上升至3.50分,标准差为3.80分,前测与中测的增值率达0.75,增长幅度属中等水平,表现较前测时进步。后测时,幼儿“联想字(家庭)”的平均分进一步上升至4.48分,标准差为5.59分,前测与后测的增值率达0.82,增长幅度同样属高等水平,表现较前测及中测时进步,学生之间个别差异扩大(见表9.1)。根据研究员的观察,前测时部分幼儿所认识的与家庭有关的心理词汇极少,因此表现欠佳;至中测及后测时,幼儿学会许多与家庭相关的字词,因此能口述较多心理词汇。

5.联想字(学校)

幼儿“联想字(学校)”的前测平均分是0.65分(不设分数上限),标准差为2.48分,表示学生所认识的学校心理词汇很少,学生之间水平差不多,个别差异不大。至中测时,幼儿“联想字(学校)”的平均分上升至2.31分,标准差为3.39分,前测与中测的增值率是0.57,增长幅度属中等水平,表现较前测时进步。后测时,幼儿的平均分进一步上升至3.30分,标准差为5.21分,前测与后测的增值率是0.69,增长幅度同样属中等水平,表现较前测及中测时进步,学生间个别差异扩大(见表9.1)。由此可见,幼儿在“联想字(学校)”项目上的表现越加进步。很多幼儿由前测时只能说简单的英语,后测时愿意多使用中文表达他们对图画的联想,有明显的进步。例如幼儿除了能描述图画中的人物和事物外,还会说出他们在校园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包括与同学玩玩具、做功课、吃茶点等。相对前测,幼儿在后测能说出较多的心理词汇,相信与教师授课时坚持运用中文为教学语言,并不时鼓励幼儿口述心理词汇,以扩大幼儿的识字量,并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有关。

6.联想字(社会)

幼儿“联想字(社会)”的前测平均分是0.69分(不设分数上限),标准差为1.85分,表示学生对有关社会的心理词汇极少,学生的水平很低,个别差异不大。至中测时,幼儿的平均分上升至1.79分,标准差为2.88分,前测与中测的增值率是0.47,增长幅度属低水平,与前测时比较,进步并不明显。后测时,幼儿的平均分上升至2.74分,标准差为4.63分,前测与后测的增值率是0.63,增长幅度属中等水平,表现较前测及中测时进步,学生间个别差异也增大(见表9.1)。根据研究员的课堂观察,幼儿在“联想字(社会)”的评估表现不如“联想字(家庭)”及“联想字(学校)”部分理想,应该与教学主题有关,考虑到幼儿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以家庭和学校为主,与社会的接触或认识较少,故此日常教学很少以“社会”作为主题,所以,幼儿对“联想字(社会)的一些评估内容,如“斑马线”、“大楼”、“废纸箱”和交通工具等事物感到较陌生。

从以上成绩可见,在参与“综合高效识字”课程后,幼儿的整体表现有很显著的进步,尤其是“看字选图”和“看图选字”的能力。然而,由于各项目的后测标准差均比前测和中测大,反映随着课程学习,学童的个别差异扩大。这或许是由于本课程照顾学习差异而采用不同教学方式的缘故,幼儿的学习起点不同,教师会根据幼儿学习能力的差异,安排合适的教材及评估习作;教师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幼儿设定较简单的学习目标,并帮助他们认读和书写与主题相关的重点字词和少量心理词汇;相反,学习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会为他们设定较高的学习目标,要求他们认读较多字词、学习较多心理词汇,因此后测标准差较大,显示学生间能力比教学前有较大差异。

7.自由书写

研究小组以杜陈声佩和谢锡金的幼儿书写类型表[3]为基础,修订和设计了《幼儿书写类型表(自由书写等第)》(见表9.2)。自由书写的评估,是用水平参照(criteria-reference)[4]的模式评改,以幼儿的书写样本中最高的书写表现来评定他们的书写水平。

表9.2 幼儿书写类型表(自由书写等第)

续表

在前测时,有26位幼儿(占受试人数52%)只能以简单的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属于书写类型表中第二类;11位幼儿(占受试人数22%)能用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数字来表达意思,属于书写类型表中第四类;只有一位幼儿(占受试人数2%)能独立书写一些汉字来表达,属于书写类型表中第九类。到后测时,幼儿有11位(占受试人数24.4%)能试着书写一些汉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尽管部分字形的笔画有错漏,属于书写类型表中第七类;有16位幼儿(占受试人数35.6%)能通过仿写汉字来表达自己,属于书写类型表中第八类;有15位幼儿(占受试人数33.3%)能独立书写一些汉字来表达意思,属于书写类型表中第九类。而且,他们书写的汉字各有不同。这反映幼儿接受“综合高效识字”课程后,幼儿的识字以及书写汉字的能力有显著提升,他们都能写自己喜欢的心理词汇,思维不受限制,而且书写时教师也不会限制词汇的数量,因此幼儿都乐于书写更多的词语(见表9.3)。

表9.3 低班幼儿前、中、后测自由书写等第分析

二、高班幼儿识字评估结果分析

(一)整体表现分析

参与识字评估的高班幼儿共有34人,幼儿在各测验项目获得的成绩,均比前一次进步。若以整个组别每次测验的总成绩来看,幼儿由前测的平均分为20.9分,到中测和后测时平均分分别增加至36.49分和51.88分(见表9.4)。此外,前测与中测的增值率为0.69,属于中等水平,而前测及后测的增值率则达1.22(见表9.4),属于极高等水平。同时,识字评估总分的标准差由前测的18.25分,到中测和后测时分别增加至27.01分和32.67分(见表9.4),反映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大幅增加。

(二)个别项目的表现分析

在各测试项目的表现方面,幼儿有明显进步的项目主要是“看图选字”、“看字选图”及“联想字(社会)”。现分别说明幼儿在各识字评估项目的表现。

1.看字选图

幼儿在“看字选图”的前测平均分是5.34分(满分为15分),标准差为2.20分,表示学生对字形和字义的联系能力较弱,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不大。至中测时,幼儿的平均分上升至6.79分,标准差为2.60分,前测与中测的增值率是0.60,增长幅度属中等水平,表现较前测时进步。后测时,幼儿的平均分进一步上升,至8.45分,标准差为2.93分,前测与后测的增值率达1.21,增长幅度属极高水平,表现较前测及中测时有明显进步;根据柯恩(Cohen)的理论,极高水平的增值率反映了幼儿联系字形和字义的能力主要通过学习而得到提升(见表9.4)。

2.看图选字

“看图选字”的成绩反映幼儿在掌握字义和字形的联系上有明显的进步。幼儿在“看图选字”的前测平均分是4.44分(满分为15分),标准差为2.27分,表示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较弱,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不大。至中测时,幼儿的平均分上升至6.15分,标准差为2.81分,前测与中测的增值率有0.67,增长幅度属中等水平,幼儿的表现虽然较前测时进步,但他们的个别差异却扩大了。后测时,幼儿的平均分进一步上升,至8.31分,标准差为2.73分,前测与后测的增值率达1.55,增长幅度属极高水平,表现较前测时有十分明显的进步,反映幼儿接受“综合高效识字”课程后,对字形的敏感度提高,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却较前测与中测时缩小了(见表9.4)。根据研究员观察所得,部分幼儿在前测时由于不会辨别大部分的字词,多凭直觉或随意地选出答案。参加“综合高效识字”课程后,他们通过参与不同的学习活动,例如心理词汇、部件拼合和辨认活动、创意写作、阅读故事等,学会认读很多汉字,并能辨析字形相近的汉字。故此,后测结果反映了幼儿在字形辨析和对字义的理解上有显著的进步。

表9.4 高班幼儿前、中、后测平均分和标准差分析

续表

3.看字读音

幼儿在“看字读音”的前测平均分是2.24分(满分为70分),标准差为5.09分,反映学生在识字量不足的情况下,认读汉字的能力较弱,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不大。至中测时,幼儿平均分上升至8.54分,标准差为9.64分,前测与中测的增值率达0.86,增长幅度属高水平,反映幼儿的表现较前测时有很大的进步,然而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也同时扩大了。后测时,幼儿的平均分进一步上升至12.98分,标准差为11.99分,前测与后测的增值率达1.26,增长幅度属极高水平,表现较前测时有明显进步,不过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也较前测与中测时扩大了(见表9.4)。高班幼儿在看字读音项目的表现,反映他们在字形和字音的学习上有明显的进步。前测时,很多幼儿不能读出任何字词;接受“综合高效识字”课程后,通过参与不同的识字学习活动,他们学会认读一系列的字词。部分幼儿在认读字词的过程中感到犹疑时,会运用不同的识字策略解难,例如有些幼儿会先指出汉字的部件,分析该字的意思,再尝试读出该字。这些改变,主要是因为课程强调运用部件、字形结构、集中识字等策略,提高幼儿对汉字的敏感度。此外,象形字和形声字的教学,也让幼儿明白汉字字形能反映其意义的特点,促进学习成效。

4.联想字(家庭)

幼儿在“联想字(家庭)”的前测平均分是3.78分(不设分数上限),标准差为4.72分,表示学生所认识的家庭心理词汇量不多,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不大。至中测时,幼儿的平均分上升至6.46分,标准差为5.76分,前测与中测的增值率是0.51,增长幅度属中等水平,表现较前测时略有进步。后测时,幼儿的平均分进一步上升至7.62分,标准差为7.03分,前测与后测的增值率有0.65,增长幅度同样属中等水平,表现较前测时进步,然而学生之间个别差异也扩大了(见表9.4)。根据研究员的观察,前测时,幼儿普遍已能口述一些常用的家庭心理词汇,这是由于幼儿园的教学主题多围绕家庭,他们就读低班时已学会了不少有关家庭的词汇,例如“妈妈”、“爸爸”、“哥哥”和“姐姐”等;至中测及后测时,幼儿能口述更多与家庭相关的心理字词,例如“叔叔”、“表姐”、“弟弟”、“洋娃娃”和“玩具”等。由此可见,幼儿后测时能口述更多有关家庭的心理词汇。

5.联想字(学校)

幼儿在“联想字(学校)”的前测平均分是2.83分(不设分数上限),标准差为4.97分,表示学生认识的学校心理词汇较家庭少,而且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不大。至中测时,幼儿的平均分上升至5.21分,标准差为5.56分,前测与中测的增值率是0.45,增长幅度属低水平,表现较前测时进步。后测时,幼儿的平均分进一步上升至7.55分,标准差为6.87分,前测与后测的增值率达0.80,增长幅度属高等水平,表现较前测时进步(见表9.4)。根据研究员的观察,前测时,幼儿普遍只能描述图画中的人物及人物活动,至后测时,幼儿会尝试描述人物的外形特征,例如:“爸爸戴着一副眼镜。”“妹妹的头发很长。”相对前测,幼儿在后测能说出较多的心理词汇,相信是由于教师不时鼓励幼儿口述和运用心理词汇,因而提升了他们的说话能力有关。

6.联想字(社会)

此外,幼儿在“联想字(社会)”的表现也有明显进步。他们的前测平均分为2.27分(不设分数上限),标准差为3.19分,表示学生所认识的社会心理词汇较家庭和学校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不大。至中测时,幼儿的平均分上升至3.33分,标准差为4.66分,前测与中测的增值率是0.27,增长幅度属低水平,与前测时的表现有些微进步。后测时,幼儿的平均分上升至6.36分,标准差为6.70分,前测与后测的增值率达0.83,增长幅度属高等水平,表现有较明显的进步(见表9.4)。根据观察,前测时,很多幼儿只会说母语或少量英语,后测时能运用中文表达他们对图画的联想。此外,前测时,部分幼儿主要描述图画中的人物或事物,后测时则能借助图画的刺激,口述很多心理词汇,并包括一些图画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幼儿的进步,相信是由于教师授课时常常运用各种教具(例如图画和实物),刺激和鼓励幼儿通过联想和联系生活经验,口述大量心理词汇,因此他们的识字量得以扩大,学习兴趣也大为提高所致。

从以上成绩可见,高班幼儿的整体表现在参与“综合高效识字”课程后有非常明显的进步,尤其是在“看图选字”、“看字选图”及“口述联想字”能力方面。

7.自由书写

前测时,有20位幼儿(占受试人数52.6%)只能以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属于书写类型表中第二类;12位(占受试人数31.6%)能用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数字来表达,属于书写类型表中第四类;4位(占受试人数10.5%)能请人或让人代写他们想要写的说话或文字,属于书写类型表中第六类。至后测时,有27位幼儿(占受试人数65.9%)能独立书写一些中文字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属于书写类型表中第九类;有1位(占受试人数2.4%)能仿写一些汉字短句来表达,属于书写类型表中第十类;1位(占受试人数2.4%)能独立书写一些汉字短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属于书写类型表中第十一类(见表9.5)。这反映幼儿接受“综合高效识字”课程后,学会了很多心理词汇,学习空间得以扩大,能写自己喜欢的心理词汇,在教学上,教师每每鼓励幼儿以完整句子表达所思所想,使幼儿渐渐掌握句子结构;即使教师没有要求,有些幼儿却能以完整的短句来表达心中所想。

表9.5 高班幼儿前、中、后测自由书写等第分析

续表

三、实验组与控制组的结果分析

为了评鉴“综合高效识字”课程的成效,本研究计划开始前(即2010年9月),研究小组先评估已完成低班和高班课程的幼儿。由于这些幼儿都是按学校既定的课程、教材和教学法学习中文和识字,因此,他们的学习表现反映了传统课程的成效。研究小组也以这些幼儿的识字表现,作为本研究的控制组成绩。这种安排的好处首先是能较好地控制教师因素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影响。因为学校试行新的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上难免会作出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会影响他们教导控制组学生时的表现。其次,有些家长十分关心子女的学习情况,他们可能会因为子女无法参与实验组而感到遗憾,甚至会因此而感到不满。故此,研究小组以高一届的幼儿作为控制组,以他们的学习表现作为与实验组幼儿比较的基础。

若实验组及控制组学生在完成一个学年的中文课程后比较,实验组学生于“看字选图”、“看图选字”、“看字读音”和“联想字”部分的表现,都比控制组好;根据独立样本检验(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两者的差异达到显著程度(t值介乎1.76至2.78之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