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样的邮票,五彩斑斓的舞妆,记事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磁带里一首首尘封的经典……那些不经意的往事,都是离开真光的学子们弥足珍贵的记忆。那些当时似乎没怎么“走心”的陪伴和玩乐,宛如冬天里的暖阳,春天里的雨点,滋润着他们日后的成长和成功,甚至还成为了很多人一生的“事业”。
那些你喜欢做的,仿佛天生就与你有缘,一下子就爱上了,或许只是一个人的狂欢,也可能是舞台上的绽放。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兴趣,没有理由,就是喜欢。因为兴趣,我们对生活充满**;因为喜欢,我们才能卓有成就;因为热爱,我们才会虽败犹荣,无怨无悔。
很长时间以来,国内的很多学校,尤其是中学阶段,从教育工作者到家长,甚至学生,对于在完成学习任务之余开展兴趣活动,都是持保留态度的,个中原因不言自明。而在真光中学,我们却有幸看到了另外一幅景象,那就是为数众多的学生社团——承载每个真光学子兴趣的地方。社团是同学们自己的家园,是兴趣发展的乐土,是校园文化的中心,是同学们真正锻炼自己和展示自己的舞台,是最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组织。
学校的管理者认为,学生社团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潜能”,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还能调动社团成员管理的积极性,让他们找到归属感,体验成功感,增强幸福感。最重要的是,可以跟日常的学习相互促进,而不是很多人片面认为的“影响学习”。
其实,真光人的这份坚持,也是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判断。早在一百多年前,真光中学就已经建立起了学生自己的组织——学生自治委员会,并按兴趣组建了早期学生社团如合唱团、文学社等。近几年来,中学社团建设之风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为了丰富校园生活,真光也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规范学生社团的管理,使之与现代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
相关资料显示,从2005年起,真光的学生社团持续发展壮大,学生社团的数量、人数不断增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精彩纷呈。这逐渐营造出了一种团结、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社团的活动,有智慧的放飞,有技能的展示,有毅力的体现,有体魄的强壮,有艺术的熏陶,有青春的旋律,有思想的翱翔,有感情的抒发,有诗意的飞扬……社团活动已经成为真光校园内一道极其亮丽的风景线。
从学校管理高度上,真光中学校团委还开设了社团联合会,实现了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一位负责人告诉我们,真光目前的学生社团主要分成四大类,在团委正式登记注册的有56个,其中包括学科知识类型12个,占21.4%,社会科学型16个,占28.6%,艺术熏陶型14个,占25%,体育健身型14个占25%。为了使社团良性发展,社团人数一般控制在10人以上,60人以内。真光中学在校生共2500多人,其中高一、高二的学生每人至少参加了一个社团,参加社团人数超过全部在校生人数为80%。
为了让社团组织校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团委颁布了《真光中学学生社团管理办法》,此条例对社团的登记申请、活动组织、会员管理、考核奖惩等方面做了详细统一规定。各个学生社团也建立了本社团的宗旨及相关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社团章程和制度开展活动。真光中学社团的发展如火如荼、欣欣向荣,学生们真正体验到了素质教育的实惠。
具体来看,真光的社团不仅丰富多彩,还各具特色,这一点从社团的类型和名称就可以看得出。
学科类社团:学业业余党校(党课)、晨曦文学社(语文)、疯狂英语社(英语)、动植物研究学会(生物)、真光辩论社(政治)、有间珍藏社(历史)、皓星天文社(地理)、信息技术合作社(信息)、科技创作协会(通用技术)、OM头脑奥赛训练营(OM学科)。
社科类社团:真光国旗班、新绿记者站、真光电视台、真光电台、义务图书馆员协会、真光红十字会、爱心社—志愿者服务队、家政DIY社、阳光礼仪学会、演讲与沟通协会、心理协会、模拟联合国社、侦探推理社。
艺术类社团:流行曲社、祈祭动漫协会、DA街舞队、挥毫书画社、乐社、云雀合唱团、艺翔棋艺社、真光剧团、欧美流行曲社、意境摄影社、电影研究同乐会、Battle Beat Box口技社、真茗茶艺轩、设计社、奇幻魔方社、MGC魔术社。
体育类社团:极限跆拳道协会、网球协会、真光游泳队、羽毛球俱乐部、真光田径队、男子篮球队、女子篮球队、足球俱乐部、双截棍联盟、真光乒乓球队、全垒打垒球社、真光定向社、清心瑜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