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高中教育卷

五、高考招生改革有了路径

字体:16+-

(一)推广区域实验经验

从上海和浙江的实验方案看,2017年以后,高中的学生考试体现过程性考查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学术性考试和综合素质考核双关注的基本思路。学生之间的比较,主要依据综合考核成绩确定,综合考核成绩,保留了以往的高考在升学中的权重不低于50%,同时,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也要实质性的赋予权重,列入大学招生的必要条件。新的改革还特别关注学生个体的选择权利。不按照文理两大类划分学生学习的科目,除了语文、数学和外语之外,学生可以参考报考大学专业的要求,在所有国家课程中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成绩好的科目,作为报考大学的科目。

到2020年,新的高考制度将全面建立起来。有专业人士注意到,教育部领导在强调制度成功的同时也提到,新制度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党的十九大闭幕后,广东省立刻推出了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并明确开始实施。这虽然也许是时间的偶然巧合,但却意味着在上海、浙江高考招生改革已经引发社会众议的情况下,全国高考改革仍将进行下去。

另外,过去长期讨论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各地多种方案的出台,往前迈出了一步,值得肯定。

(二)扩大高校自主权,调整府校关系

高校如果没有招生自主权,高校的特色就很难表现出来,高校人才培养的使命就很难充分体现。目前有招生自主权的大学不多,并且自主招生的比例不大,需要继续扩张。招生工作本来就不是道德问题,要把招生工作纳入依法治教的轨道,才是改革的方向。制度设计要严谨,信息要公开透明,监督机制要完善,只有这样,才可以打消人们对高校自主招生的不信任和顾虑。

而政府与高校之间要建立新型关系。政府施行监督,赋予大学的责、权、利要相匹配。政府不能包办和替代高校的招生,可以尝试委托第三方实施招生,然后学校进行专业性录取。同时,政府要对第三方评估,对高校问责。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7年秋季开始,北京、山东、天津、海南四省市新入学高中一年级学生的高考综合改革已经启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已全部出台。

笔者认为,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国家应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考试法》,推进依法治考,在法治基础上提高考试的专业性,为多主体的第三方专业测评创造条件,通过更专业的测试来实现真正实质的公平。而考试和招生都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要建立机制来确保能够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扩大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

[1] 《关于印发〈江西省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http://www.jxedu.gov.cn/info/1901/121017.htm,2018-10-03。

[2] 上海教育考试中心:《关于会考与高考改革方案的探索》,载《人民教育》,1987(Z1)。

[3] 上海教育考试中心:《关于会考与高考改革方案的探索》,载《人民教育》,1987(Z1)。

[4] 上海教育考试中心:《关于会考与高考改革方案的探索》,载《人民教育》,1987(Z1)。

[5] 浙江省教委:《高中会考的实践与探索》,载《人民教育》,1989(5)。

[6] 邵宗杰:《实行高中会考是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必然要求》,载《人民教育》,1992(5)。

[7]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在普通高中实行毕业会考制度的意见〉》,载《课程·教材·教法》,1991(06)。

[8]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会考制度改革的意见》,http://www.bjeea.cn/html/hk/hkzc/2010/0907/13085.html,2018-11-13。

[9] 安京京:《画画代替实验题——2014年春季高中会考替代科目考试侧记》,载《北京考试报》,2014-01-10。

[10]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方案的补充通知》,http://www.bjeea.cn/html/hk/hkzc/2010/0907/13083.html,2018-11-05。

[11] 创办于1993年,2010年4月,海淀区政府正式批复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更名为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学校在课程、考试、文凭、国际化等方面有一些特色。

[12] IGCSE全称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是世界上不少14至16岁青少年学习的课程体系,属于剑桥全球测试(Cambridge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的一部分。其证书在大部分英文国家和地区都承认。IGCSE有64个可选科目。英文和数学必修,但英文和数学各有3个不同的选择。学习课程两年之后,会收到考卷,第一场考试一个小时,很简单;另一场2个半小时,比较难完成。之后考卷被送往剑桥大学批改,1-3个月之后发证书。证书上有几个不同的级别:A star 90%以上,A 70%~89%,B 60%~69%,C 50%~59%,D 42%~49%,E 35%~41%,F 25%~34%,G 10%~24%,U小于10%。这是参考值。

[13] 张志敏、何刚:《高中学生“五能”综合素养评价实践探索》,载《考试研究》,2015(4)。

[14]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http://www.zjedu.gov.cn/news/26772.html,2018-11-10。

[15]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http://www.zj.gov.cn/art/2017/11/29/art_32431_295370.html,2018-11-04。

[16] 山东省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见《教育工作文件选编(1977.5一1987.12)》(中),702-709页,1989。

[17] 《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moe_776/s3258/200903/t20090303_79905.html,2018-11-06。

[18] 侯严峰:《不能让高考加分成为腐败通道》,http://news.sina.com.cn/c/edu/2006-06-19/184710197167.shtml,2018-11-07。

[19] 《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559/201412/181754.html,2018-11-12。

[20] “两为主”即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该政策源于1996年4月国家教委发布的《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办法(试行)》。此后,该政策在国务院及其各部门的文件中得到了重申。详见袁桂林:《“两为主”政策原则分析》,载《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21]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http://www.gov.cn/zwgk/2012-08/31/content_2214566.htm,2018-11-09。

[22]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http://www.gov.cn/zhuanti/xxczh/,2018-11-11。

[23] 《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1/20/content_9225.htm,2018-11-11。

[24] 卢晓东、陈虎:《高校分省招生名额何时实现公平——部属高校将中央财政经费大幅度补贴给了本地生源,是分省计划分配不公的本质》,载《中国青年报》,2015-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