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4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8]在我国高中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文件指出,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中专、技工学校)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未成年走向成年、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肩负着为各类人才成长奠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的重大举措,是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工程。但是,高中阶段教育仍然存在许多明显短板,一些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教育资源短缺,普及程度较低;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协调,部分地区中职教育发展明显滞后;许多学校办学条件薄弱,难以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尚不健全,普通高中债务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教师总量不足,普通高中一些学科专任教师和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短缺;一些学校教育质量不高,普通高中缺乏特色,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这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普及目标的实现,严重制约高中阶段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部署,切实解决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在确保义务教育优先发展的基础上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适龄青少年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攻坚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应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全国、各省(区、市)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中西部贫困地区毛入学率显著提升;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更加合理,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经费投入机制更加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全面建立;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攻坚重点是,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等教育基础薄弱、普及程度较低的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高、职业教育招生比例持续下降、学校运转困难等突出问题。
文件要求要重点关注提高普及水平,优化结构布局,加强条件保障,提升教育质量等任务。采取扩大教育资源,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完善扶困助学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改进招生管理办法等措施,促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如期实现。文件谈到,国家还将扩大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