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学前教育卷

三、课程改革的工作经验

字体:16+-

(一)“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计划”项目

尽管各省市采取多种方式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但幼儿园情况各异,仍有许多幼儿园缺乏针对性的指导,面临改革困惑。为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在实践层面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提出行政与科研联手,成立“十五”重点课题“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计划”项目组,构建了一支由高校教师、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共同组成的项目研究队伍,系统思考和研究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该项目与通常的科研项目有所不同,不以达成专家组设定的项目目标为终结,而要求专家组与实验区的行政、教研以及试点园相互配合,帮助幼儿园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行动能力。[46]来自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幼教工作者参与了研究活动,将幼儿园和幼儿教师作为改革的主角,用科研项目的形式指导各试点园(区)发展,以外部专业力量推动幼儿园自主创造。试点园也具有分享信息、辐射示范、以点带面的作用,为更多的幼儿园提供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经验示范。同时,该项目明确要求在教育现场研究自身的教育行为,因此在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寻找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在不断提高[47],许多优秀园长和教师在此期间成长起来。

(二)“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

随着新时期幼儿园课程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教师对改革成效的重要影响被广泛关注。幼儿园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最终要通过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来实现,因此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关键。[48]2002年启动改革培训会提出此次改革要建立以园为本、自下而上的教研工作模式,借助教科研推动教育改革,帮助教师发展,提升教育质量。[49]2006年,作为“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计划”项目的延续,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启动“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以促进幼儿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宗旨,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努力把幼儿园建设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幼儿园成立教研小组,畅通层层研讨的路径,共同梳理一线教师在实践中难以解决的核心问题,在改革过程中同步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园为本的教研制度为幼儿园教研带来了新的挑战,教研的理念应转向以教师专业素质发展为本,教研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讨论教材如何教、“作业课”如何等问题上,而需着眼于幼儿一日生活的任何一个重要环节[50],要由展示型、教学型教研逐渐转变为学习型、研究型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