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职业教育卷

后记

字体:16+-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基本完成了中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任,推进了高等教育多样化的进程,中职招生规模接近整个中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而高职招生规模已达到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培训事业也迅速发展,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推动了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建设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得到了立法保障,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行业指导的办学新模式正在形成。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显著提高,产教融合制度设计已被提出,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高职业教育衔接呈现良好势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框架。职业教育投入不断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化,“双师型”教育队伍建设得到强化,职业教育科研队伍逐步壮大。农村职业教育得到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得到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公平,保障了更多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但是,在取得重大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职业教育事业面临的挑战,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大而不强,多而不精,体制机制的发展瓶颈依然存在,校企合作不畅,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扭转,社会中鄙薄职业教育的落后观念仍很普遍,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的能力还需要大力提升,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需要站在整体位置,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撑,面向新时代国民经济建设事业,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精神,采纳改革办法,从而逐步加以解决。

职业教育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也引人注目。职业教育是建设终身学习社会的主要载体,是所有人成长和发展都需要的。职业教育推行知行结合、手脑并用,注重实践教学,教学做三者合一,结果导向,能力本位。它能使人在青少年时期就获得知行合一、多样发展的人生舞台,获得不同于一心读书求知、获取间接经验的教育。职业教育为大批不擅长学习间接知识的学生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把他们从普通教育考试失败的困境中解救出来,找到适合自己的自立自强的成长道路。职业教育的知行合一、产教融合还体现在职业学校教师追求开放合作、跨界学习,从不故步自封,不断依据科技进步和企业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课程与教学。如马克思所言,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不仅是一种提高社会生产的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值得整个教育领域学习借鉴。

为迎接新时代我们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历史成就、基本经验,正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改革路径。值此特殊时期,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委托我们写作此书,作为“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系列丛书中的一卷,为我们提供了总结过去和展望未来的机会。本书整体框架由我设计,并与刘云波、魏明等同志讨论确定,全书内容由所有参与作者集体合作、分工完成。各章节的撰写工作安排如下:第一章由北京师范大学和震、张格然撰写,第二章由北京师范大学谢珍珍、和震撰写,第三章由天津大学徐晔、北京师范大学刘云波撰写,第四章由北京师范大学刘云波、涂晓君撰写,第五章由北京师范大学刘云波、李萌撰写,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魏明撰写,第九章由北京师范大学贺世宇、和震撰写。全书最后由我统稿。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粗浅和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专家、同行与读者对书中的观点与内容批评指正。

和震

2018年5月5日

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教育楼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