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职业教育卷

六、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建设

字体:16+-

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逐渐成为职业教育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共识。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各地制定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全国已评估的院校达到400余所;1206所院校建立了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学校覆盖率达95%;浙江、江苏、广东等地每年分析全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数据,67%的院校分析本校人才培养工作数据,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教育部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2011年有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237所高等职业学校撰写并在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上公布了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公开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近50%的高等职业院校设立了质量保障与监测机构,浙江省32所学校设立质量监测部门,校均专职监测人员为4人。

在质量评估建设方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估主体进一步优化,评估方式方法更加完善。以第三方机构为代表的独立评估关注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等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以及学生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多所学校通过教育数据咨询和教育质量评估专业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开展第三方评价,第三方机构质量评估的成效初步显现,为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信息参考。

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三个重要文件颁布,引导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其中,《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改变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之间存在的脱节、断层或重复的局面,加强制定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显示出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战略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新一轮改革与发展的亮点。

[1] 龚怡祖:《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16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2]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0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彭学军:《迁安市职教中心“边上学边致富”有特色》,载《职教通讯》,1999(5)。

[4] 石鑫炯:《学校、企业、农户联合的产学合作实践研究》,载《中国农业教育》,2005(3)。

[5] 刘晓欢、郭沙、彭振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及其构建》,载《职业技术教育》,2004(25)。

[6] 郭扬:《上海职教:“集团”办学成为培养模式和提质途径》,载《上海教育》,2008(2)。

[7] 俞启定、和震:《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167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8] 冯飞:《迈向工业大国:30年工业改革与发展回顾》,57~58页,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9] 佛朝晖:《高职单独招生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载《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1)。

[10] 王李科:《技能拔尖人才可免试入学》,载《成都日报》,2017-03-26。

[11] 张永红:《关于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现状研究》,载《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4)。

[12] 《我国高考将推学术和技能两种模式 技能高考是湖北首创》,http://hb.people.com.cn/n/2014/0323/c194063-20837235.html,2018-03-06。

[13] 王辉辉:《不唯学历论英雄是职教发展的关键——专访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载《中国培训》,2016(15)。

[14] 方桐清:《高职招生宣传:“热闹”不如真实高效》,载《中国教育报》,2016-09-06。

[15]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载《中国教育报》,2012-10-17。

[16] 童卫军、姜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研究》,载《中国高教研究》,2016(1)。

[17] 黄忠明:《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顶岗实习支教模式探析》,载《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