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终身教育卷

四、案例:北京同仁堂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实践[50]

字体:16+-

(一)构建学习型组织的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药行业竞争的加剧,近年来,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同仁堂”)的业务经营越来越困窘。由于国有企业自身固有的弊端,加之北京同仁堂中药零售业务长期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机体”内充斥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在指导思想、组织结构诸方面都存在着与市场机制不相适应的状况,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集团领导者的思维观念滞后。集团党委副书记陆建国曾指出,北京同仁堂在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过程中一度面临极大障碍,作为传统的老字号企业,因循守旧严重,改革创新思维不足。其次,集团组织结构不合理,采取的是自上而下四层级的直线式职能制组织结构。森严的等级制度、崇尚权力的组织结构,以及由于权力分配不均而产生的不公正现象,使得员工无形之中倾向于权力斗争,企业由于内耗而工作效率低下。再次,集团员工“青蛙效应”严重,风险意识不足。最后,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落后。在此背景下,北京同仁堂从2002年开启了学习型企业的建设。

(二)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总体规划

构建学习型组织,离不开总体布局、细致规划。在深入调查集团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北京同仁堂导入组织学习的新理念、创建组织学习的新载体、打造组织学习的新模式、探索组织学习的新途径,通过树立学习理念、制定创建目标、抓好学习载体、典型示范引导、分阶段推进的步骤,有计划地实施。首先,树立总体目标。即形成“人人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建设一批高素质和高能力的领导干部队伍、管理队伍和员工队伍,形成公司—部门—工区—药房—员工整体性的学习网络。具体来说,就队伍建设而言,要造就一支“认真、严格、诚信、不断学习”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实现员工与集团业务和竞争力的同步发展;就组织机构而言,要引入高绩效团队模式,形成管理高效、机构扁平、富有创新能力的组织;就学习机制而言,提倡机动灵活的学习方式,不设限,实行共享创新平台,重在建立激励机制;就学习途径而言,要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鼓励团队学习,建立知识共享系统;就管理制度创新而言,要优化管理制度,改进服务意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在上述目标的基础上,北京同仁堂按照以下思路推动创建工作,其框架为:第一,理念先行。“学习型组织”理念的培养,是北京同仁堂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前提。集团通过多种形式,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学习理念,夯实构建基础。与此同时,针对中药行业的特点,积极构建富有鲜明中药特色的系列文化,全面推进以学习为主导,以人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精神。第二,三阶段推进。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构建阶段、推进阶段和提高阶段。其中,在初步构建阶段,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培育崇尚学习的理念,形成集团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创新活力。在推进阶段,提高质量,典型示范,强调学习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抓好试点,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在提高阶段,及时总结成功做法并适时进行总结表彰,对下一步构建进行规划,提出新的任务,达到制度化常态运行。第三,五层并举。一是构建学习型领导班子。集团党委和工会从总体方面进行学习机制创新,从总体上起到倡导、示范、推动作用。二是以团队学习为基点。积极构建学习型科室、学习型部门,通过规范学习日制度,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促进信息共享,提高学习效率。三是以构建学习型党支部、学习型团支部为主线,大力构建学习型工区。四是以塑造药房文化为着力点,广泛构建学习型药房。五是以强化教育培训为切入点,全方位培育学习型员工。这五个层次相互衔接共同推进,使整个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成为一项系统工程。

(三)构建学习型组织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北京同仁堂构建学习型组织取得了较好效果:

首先,北京同仁堂形成了“构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的良好氛围。构建学习型企业工作的有效开展,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的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职工乐于学习的氛围日渐形成,真正做到了自觉学习。员工更新了学习观念,真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灌输学习型逐步转向重在启发、自主学习型,从传统理论学习型转向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完善人格型,企业“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职工人人争当知识型员工的氛围日益浓厚。

其次,北京同仁堂在构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在队伍建设、经营管理、科技创新、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发展,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北京同仁堂通过构筑学习平台,建立系统的培训制度,有效地整合了人力资源,大幅度地提高了集团职工的素质。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同仁堂仅仅拥有3 000余名员工,并且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都不高。学习型组织建设极大地提高了集团员工的素质,目前招聘的员工大部分都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并且集团还设立了教育学院,对员工进行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截至2014年5月,北京同仁堂拥有“中医药大师”“专家”“优秀中青年人才”“优秀店堂经理”“首席技师”“首席职工”和“第一学历大学生”等7类人才1 480人,其中中医药大师33人、专家25人、优秀中青年人才146人、优秀店堂经理204人、首席技师16人、首席职工359人、第一学历大学生697人。

北京同仁堂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集团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系和财务管理体系,将生产、销售有机结合,系统筹划,保证了企业良好运转,还深化了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全员考核体系,将员工的个人愿景与集团的愿景结合起来。集团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明显增强,2010—2014年来共收到合理化建议4 250条,采纳建议3 266条,实施2 787条,创造企业经济效益900多万元。

北京同仁堂构建学习型组织以来,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截至2013年,先后开发新产品679个,其中药品176个(含仿制、改剂型、增加规格),保健食品92个,食品288个,化妆品123个。其中巴戟天寡糖胶囊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品种、国内首个用于抑郁症治疗的有效部位制剂;止渴养阴胶囊、疏风止咳颗粒等11个品种先后入选北京市“十病十药”项目,同时北京同仁堂成为入选项目最多、获得资助最大的企业,其中,止渴养阴胶囊为“十病十药”项目首个上市品种。

北京同仁堂在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短短十余年时间(2002—2014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保持快速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北京同仁堂的销售收入为43.5亿元,利润总额为2.5亿元;2013年,总营业收入为215.94亿元,利润总额为18.9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