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发展脉络
2017年11月22日晚开始,有十余名幼儿家长通过微信、微博反映朝阳区管庄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国际小二班的幼儿遭遇老师扎针、喂不明白色药片,并提供孩子身上多个针眼的照片。网络传言解放军“老虎团”涉嫌猥亵儿童。
2017年11月23日,“北京红黄蓝幼儿园给孩子注射褐色**!群体猥亵幼童!”“北京一幼儿园被曝针扎孩子,喂不明药片,**罚站,警方介入调查”等消息出现在各家媒体头条,“红黄蓝”事件成为舆论热点。警方逮捕利用网络编造“老虎团”人员集体猥亵幼儿虚假信息的刘某。
2017年11月24日,媒体出现对红黄蓝幼儿园近期爆发的虐童事件的梳理,各类探讨中国当前幼儿教育体制的评论性文章出现于网络之上。“红黄蓝”股价暴跌40%。“老虎团”政委回应有关军队传闻,证实幼儿园园长系其团退役人员家属,事件与部队无关系。
2017年11月25日,美国律师称将代表股东对红黄蓝进行集体诉讼。北京警方就事件调查做出通报。红黄蓝教育机构通过其官方微博,发表关于新天地幼儿园的声明,称对新天地幼儿园教师刘某某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感到无比震惊、痛心疾首;对此次事件中涉及的孩子、家庭及社会各界表示深深歉意。
2017年11月26日,舆情趋于平复,各媒体跟进报道事件处理结果。
2017年11月27日,360称要送幼儿园免费摄像头,为幼儿提供健康成长的安全环境努力。北京市教委组织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要求各区建立动态监管档案数据库,并为每所幼儿园配备一位责任督学。
2017年11月28日,北京警方再发通报,未发现有人对儿童实施侵害,针对幼儿被喂食不明药片的情况,经核实,幼儿园家长承认是其在家中以语言诱导的方式拍摄后发到家长微信群中;针对涉事女童家长发表的“爷爷医生、叔叔医生、脱光衣服检查女儿身体”的言论,赵某承认是其造谣。
2017年12月29日,据@北京检察,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经依法审查,对北京市朝阳区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教师刘某某以涉嫌虐待被看护人罪批准逮捕。
(二)舆情概述
截至2018年2月6日,百度搜索“红黄蓝幼儿园事件”相关结果641万余条,“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已列入百度百科词条,新浪微博已形成话题搜索,包括#红黄蓝三种颜色# #红黄蓝幼儿园# #红黄蓝幼儿园被爆虐童#等。
综合来看,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舆情发展呈现出“井喷式爆发”“多次发酵”“快速消退”的特点。纵观其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微博及微信是舆情引爆的生发地和重要助推力量,《人民日报》等央媒的报道是相关舆情热度再起波澜与发生转折的原因。以“红黄蓝幼儿园”为关键词在“新浪微指数”进行搜索,事件舆情发展趋势如图2-8-1所示,具体而言,11月22日该事件被曝光后,搜索热度极速上升,11月23日事件持续发酵,并在11月24日达到近130万次的搜索最高量,在官方表态和通告调查报告后,热度减弱。11月25日,涉及红黄蓝“猥亵幼童”的大众关注热点被证实为捏造,搜索热度较弱。11月28日,谣传捏造者被拘留训诫,类似虐童事件在各地被报道,“红黄蓝”搜索热度有所回升。11月29日,关于股市价格大幅波动的报道以及警方事件调查结果通报密集公布,以至于当天舆情迅速上升。
图2-8-1 “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舆情发展走势图
数据来源:新浪微指数
1.关注主体特征解析
如图2-8-2所示,第二大网民群体25~34岁群体在此事关注度中为第一关注热度群体,而第一大网民群体19~24岁群体则是第二关注热度群体,这与网民年龄分布比例不相符,应引起注意。可以推测,拥有新生儿或子女年龄较低的25~34岁群体,作为红黄蓝事件涉及的最大利益群体对此事件抱有极大的关注度,这或将引起该年龄段及19~24岁年龄段群体幼儿教育的焦虑感骤升及安全感缺失。BBC中文网评论称,因涉事幼儿园属费用昂贵的高端园,事件引发中产阶级的愤怒和担忧,许多人开始认为幼儿园即便收费高也难以信任。由此需要注意的是,官方对幼儿教育的改革首先应放在当下进行短期有效的补救性改革,其次才是长期展望整治性改革,以抚平现在25~34岁群体对当下幼儿教育的焦虑感,同时给予19~24岁群体以幼儿教育的安全感和信心。另外一部分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出现在12岁以下年龄段,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降低了媒介接触者的平均年龄,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或少年尚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接触此类信息或对其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关注主体性别比例图如图2-8-3所示。
图2-8-2 关注主体年龄分布图
数据来源:新浪微指数
图2-8-3 关注主体性别比例图
数据来源:新浪微指数
2.传播载体分析
图2-8-4 传播载体比例
数据来源:湖南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
如图2-8-4所示,选取11月22日至11月29日的舆情信息进行统计,整体来看,由于该事件覆盖范围较广,故传播载体呈现多元化特点,且多集中于网络新闻媒体。具体而言,微博作为开放的信息传播平台,是舆情信息爆发和传播的最主要载体,占比近五成,网民在微博上的情绪更加复杂多元,对事件的交叉讨论使舆论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呈指数级增长,明星“大V”等声音的加入也往往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激发舆论“共情效应”,加速舆情升级;相比于微博,微信看似相对封闭,内容传播具有隐匿性,但每一个微信用户个体都是一个节点,节点传播不仅威力巨大,且难以有效管控;网页信息来源多为主流媒体网站,如新浪财经、搜狐网、新浪新闻、腾讯网等都是此次事件报道的重要新闻来源网站,占比近三成。
3.议题特征分析
如图2-8-5所示,通过对50余篇典型报道进行词频分析发现,媒体关注频率居前的词汇有“红黄蓝”“幼儿园”“孩子”“儿童”“侵害”“学前教育”“教育”“猥亵”“造谣”“人性”“看护”“监管”“民生”“责任”“携程”“亲子”“师德”等高频词。其中,“侵害”“猥亵”“儿童”“造谣”等高频词体现媒体对事件性质的关注,对真相的追根溯源;“监管”“看护”“教育”“学前教育”等高频词与媒体积极寻求解决方法有关;“责任”“师德”“民生”“人性”等高频词表现出媒体的理性态度与社会责任感。
图2-8-5 “红黄蓝事件”词频统计图
图片来源:图悦词频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