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7》在体例上继承和发展了前七本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总—分”的逻辑结构,全书由总报告、专题篇、研究篇和大事记四个部分组成。
2017年的“总报告”采用课题组最新定制研发的教育网络舆情数据采集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2017年中国教育网络舆情的事件特征、传播特征和干预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定制开发的舆情系统,课题组对教育舆情事件在网络传播中的各个关键节点进行了重点描述,并实现了对2017年教育网络舆情不同参与类型和参与主体进行情感态度分析。在实践层面,“总报告”针对教育网络舆情干预过程的各个关键要素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专题篇”包含11篇文章,选择了2017年最具代表性的教育政策网络舆情、教育舆情事件类型和个案加以研究,梳理了不同舆情的传播特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网络舆情引导建议。研究篇的三篇文章试图从传播规律、重要节点、传播效果和技术平台4个方面对中国教育网络舆情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展开研究,旨在把握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规律,概括成功经验,更好地指导教育网络舆情传播实践。“大事记”仍以时间为序记录了2017年全年教育网络舆情的事件信息和有关数据,以备读者参考。
《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7》由本人负责全书的总体规划、框架设计、写作指导和书稿审定工作。孙玉玲为执行主编,具体负责全书的写作进度安排和协调沟通,并负责统稿工作。参与本书撰写的作者分工如下:苏楠、赵英杰和陈华倩撰写总报告;冯杰、刘芳、胡婕、王芸婷、史浩然、焦书娟、邹子聪、靳雪妍、向梦丹、李依环和董莹莹撰写专题篇研究内容;牛畅、欧阳慧琳、王淳和熊妍撰写研究篇中的论文;陈裕婷撰写大事记。
本报告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项目《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项目批准号:13JBG005)的阶段性成果,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网络处、湖南省委宣传部网宣办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大力支持,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董事长杨耕、策划编辑陈红艳的鼎力相助。谨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经过七载的风雨历练,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课题组在一步步成长,研究成果除每年一本的发展报告之外,也正在向更为实用的教育舆情系统开发探索。尽管如此,我们仍深知中国教育网络舆情研究还远未臻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服务于教育部舆情引导与决策仍将是我们努力前行的方向。书中难免存有纰漏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唐亚阳
201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