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0日 星期一
从最近看的几本书里,我深刻体会到一件事:把一件小事坚持做好,就是完成了一件伟大的事。
魏书生老师班上办的班级日报,办一期是一件小事,但他们坚持了十几年,就是一件伟大的事。黄爱华老师设计出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段是一件小事,但他坚持了一生,就成就了一件伟大的事;在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中,开展一次午间活动是一件小事,坚持天天开展就是一件伟大的事。今天又在《黄爱华与智慧课堂》一书中看到了晨会课的设计,更坚信了这一看法。反思对照自己的晨会工作,真是太差。由于工作岗位的安排,我每天的晨会都在班上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但都没有什么收获。书上列举的一些代表性现象,好像就在说我一样。记下来和大家共勉。
值得深思的现象如下。
第一,不把晨会当成一堂正式的课。把晨会当成早晨的一段“自由安排时间”,有的让学生收发作业,有的变成了早读的延续,有的甚至才上了两三分钟,就让学生做好上第一节课的准备。
第二,把晨会据为班主任的“一言堂”。班主任把晨会用来说教,认为那是给孩子“念紧箍咒”的最好时光。可结果呢?当学生听厌了这类训话内容后,照样我行我素,大事不犯,小事不断。
第三,把晨会视为学生的“自留地”。任何事都会物极必反。让学生自主管理,随意指定学生负责。
第四,把晨会当作一堂重复的课。一个内容、一种形式可以贯穿几个学期,学生对这种不断重复的晨会充满了厌恶。教育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用爱来经营。爱,体现在每一个角落。教师要有敏锐的教育意识,充分认识每一个活动、每一段生活对教育的价值,从而让其成为学生成长的“理想家园”。
书上说了很多需要遵守的原则。规划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互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其中规划性这一条,也是我自身做得最差的。因为我感觉自己做事就是三分钟热度。孩子们上了三年级,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看来晨会是应该好好设计设计了。
可以参考的方式有:历史上的今天、新闻播报、歌声琅琅、百家讲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