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发展中的土地流转和农民权益保障研究

参考文献

字体:16+-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埃格特森.经济行为与制度.吴经邦,李耀,朱寒松,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艾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郑秉文,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庇谷.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比较.黄延峰,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5]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6]布朗,杰克逊.公共部门经济学.张馨,主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7]德姆塞茨.所有权、控制与企业——论经济活动的组织.段毅才,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8]弗里德曼.法律制度——从社会科学角度观察.李琼英,林欣,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9]格雷夫.比较福利制度——变革时期的斯堪的纳维亚模式.许耀桐,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10]关谷俊作.日本的农地制度.金洪云,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11]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燕继荣,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12]怀科特.当今世界的社会福利.解俊杰,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3]基杜伦,库恩勒,任远.重塑中国和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14]吉登斯.全球时代的欧洲.潘华凌,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15]凯斯勒.法国社会保障制度.于秀丽,李之群,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

[16]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下册.王晓晔,邵建东,程建英,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7]卢瑟福.经济学中的制度:老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陈建波,郁仲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8]曼昆.经济学原理.梁小民,梁砾,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19]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第15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编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20]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21]密尔.代议制政府.汪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2]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汪淳波,苗正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3]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东方出版社,1998.

[24]斯普兰克林.美国财产法精解.钟书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5]索托.资本的秘密.王晓冬,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26]沃依格特.制度经济学.史世伟,黄莎莉,刘斌,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27]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8]安国辉.土地利用规划.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9]操家齐.国家现代化与农民工权利演进.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30]陈广华.土地征用及失地农民入股安置制度研究——以南京工业园区为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31]陈利根,龙开胜,张梦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理论、实践与制度创新研究.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11.

[32]陈锡文.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33]陈锡文,高阳,陈剑波,等.中国农村制度变迁6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4]陈小君,等.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的现实考察与研究:中国十省调研报告书.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35]陈小君,等.农村土地问题立法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36]陈元红,刘冬春.土地权利和利益视角下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37]程世勇.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城乡要素组合与财富分配结构的优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38]崔文星.中国农地物权制度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39]戴玉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发展论纲——基于村民自治制度视角.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0]邓大松.社会保险.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

[41]丁建定,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完善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2]董志龙.资本农民——土地流转与农民的保障.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3]杜伟,黄善明.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经济学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4]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45]甘藏春.社会转型与中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

[46]高兴民.人口流动与社会保障制度困境.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47]龚春霞.地权的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8]苟军年.农地使用权流转模式选择及创新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49]顾朝林,刘佳燕,等.城市社会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0]管洪彦.农民集体成员权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

[51]韩俊.中国农村土地问题调查.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52]贺雪峰.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53]贺雪峰.地权的逻辑Ⅱ:地权变革的真相与谬误.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

[54]贺雪峰.谁是农民:三农政策重点与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选择.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

[55]洪名勇.马克思土地产权制度理论研究——兼论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创新.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6]胡建华.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法理分析与法治保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57]黄季焜,陶然,徐志刚,等.制度变迁和可持续发展——30年中国农业与农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8]黄建水,黄鹏.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59]黄金魁.一切权力归农会: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

[60]黄进才.中国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律考察.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61]黄英.农村土地流转法律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

[62]贾洪波.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关键问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3]剧锦文.中国的城镇化与小城镇发展——江苏省靖江市东兴镇考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64]李蕊.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65]周绿林,李绍华.医疗保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66]李小云,左停.中国农民权益保护研究——《农业法》第九章“农民权益保护”实施情况调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67]李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分析与评估——基于养老金水平的视角.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68]李珍.社会保障理论.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69]廖宏斌,等.农村土地流转风险控制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70]林嘉.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71]林其屏.经济和谐发展论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72]林卿.农民土地权益流失与保护研究——基于中国经济发展进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73]林翊.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74]刘国臻.论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改革.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75]刘海云.边缘化与分异:失地农民问题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76]刘钧.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77]刘润秋.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研究——基于利益协调的视角.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78]刘守英,周飞舟,邵挺.土地制度改革与转变发展方式.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

[79]刘正山.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80]龙登高.地权市场与资源配置.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

[81]卢祖洵.社会医疗保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82]陆红.政府干预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83]陆铭.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84]马新文.中国现行征地制度下失地农民经济权益损失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85]孟勤国.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86]聂建平.中国农民启示录.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87]聂鑫.农地城市流转中失地农民福利问题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88]沈开举.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89]石智雷.城市化改造传统农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90]司开玲.知识与权力——农民环境抗争的人类学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

[91]锁凌燕.转型期中国医疗保险体系中的政府与市场:基于城镇经验的分析框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92]汪晖,陶然.中国土地制度改革:难点、突破与政策组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93]汪军民.土地权利配置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94]王慧博.从农民到市民——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抽样调查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95]王佳慧.当代中国农民权利保护的法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96]王俊杰.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97]王小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98]王延中.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99]王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100]王兆林.户籍制度改革中农户土地退出行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101]王佐龙.农民权利与权利农民:以青藏高原农村社会为视域.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

[102]文贯中.吾民无地:城市化、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的内在逻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

[103]吴大英,杨海蛟,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104]吴礼宁,韩兴华,高建军.新型城镇化与农民权利保障.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105]吴向红,吴向东.无权所有:集权奴役社会的地权秩序.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106]吴越,沈冬军,吴义茂,等.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与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制度选择.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107]徐勇,邓大才,熊彩云,等.中国农民状况发展报告2012(经济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08]徐勇,赵永茂.土地流转与乡村治理——两岸的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09]严俊.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0]杨海坤.农民权利的公法保护.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111]姚士谋,周春山,王德,等.中国城市群新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112]易鹏.中国新路——新型城镇化路径.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113]袁铖.制度变迁过程中农民土地权利保护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114]袁志刚,封进,葛劲峰,等.养老保险经济学:解读中国面临的挑战.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

[115]张德瑞.中国农民平等权利法律保护问题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116]张林江.围绕农村土地的权力博弈:不确定产权的一种经验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17]张履鹏,孙陶生,李扬,等.中国农田制度变迁与展望.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118]张明.农民权利保护视野下的土地征收制度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119]张琦.中国土地储备开发模式与比较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20]张琦,邹晓云,王宏新,等.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新思考.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21]张千帆,党国英,高新军,等.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土地权利保障.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3.

[122]张文显.法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23]张英洪.农民公民权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

[124]张英洪.农民权利发展:经验与困局.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125]张英洪.农民权利论.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

[126]张英洪.农民权利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127]张英洪,等.认真对待农民权利.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128]张郁达.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129]赵冈.中国传统农村的地权分配.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130]赵慧珠.中国农村社会政策初步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131]赵金龙,何玲,冯晓明,等.农村土地流转与征收.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

[132]赵金龙.农村土地制度演进及地权流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133]赵金龙.土地流转经纪人——中级技能.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134]赵俊超.城镇化改革的突破口.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135]赵曼,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136]赵宇霞,等.我国农民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视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37]郑凌志.中国土地政策蓝皮书2010.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11.

[138]郑雄飞.中国农村“土地换保障”的实践反思与理性建构.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139]郑永流.当代中国农村法律发展道路探索.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140]潘家华,牛凤瑞,魏后凯.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41]周尚成.中国医疗保险谈判机制研究:理论基础与框架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142]朱冬亮.农业治理转型与土地流转模式绩效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143]朱识义.户籍制度与农村土地制度联动改革.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144]李克强.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中国报道,2013(3).

[145]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中国土地问题》课题组.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管理世界,2010(7).

[146]蔡立辉,欧阳志鸿,刘晓洋.西方国家债务危机的政治学分析——选举民主的制度缺陷.学术研究,2012(2).

[147]曹学霞,杨丽娟.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热的理性思考.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8).

[148]柴荣,王小芳.农村承包地流转障碍的法理分析——以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为研究对象.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149]陈晨.关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研究——基于《资本论》视角的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16(18).

[150]陈锡文.“三农”问题是城镇化进程中最大的问题.江苏农村经济,2013(7).

[151]陈小君.构筑土地制度改革中集体建设用地的新规则体系.法学家,2014(2).

[152]陈小君.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的法理反思与制度重构.中国法学,2012(1).

[153]陈学法.土地批租理论与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变革.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2).

[154]陈友华.理性化、城市化与城市病.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

[155]程同顺.如何提高中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党建研究,2003(10).

[156]戴玉婷,胡曼丽,陈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权益维护的实证研究——基于流转主体的视角.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8).

[157]单平基.“三权分置”理论反思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困境的解决路径.法学,2016(9).

[158]董保华,李干.我国社会保险权利救济制度的理论悖论与现实困境——“裕元事件”引发的思考.法学,2015(1).

[159]董石桃.当代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的研究视域.湖北社会科学,2010(5).

[160]杜朝晖.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模式、问题与对策.当代经济研究,2010(2).

[161]冯爱珍.推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6(12).

[162]冯振东,霍丽,邵传林.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述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163]付英.村干部的三重角色及政策思考——基于征地补偿的考察.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164]傅如良.转型期农民政治权利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1).

[165]高海.论农用地“三权分置”中经营权的法律性质.法学家,2016(4).

[166]高军.试论我国农地二元所有制的改革模式——以重庆地票交易制度为线索的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5(3).

[167]高圣平.农地三权分置视野下土地承包权的重构.法学家,2017(5).

[168]耿卓.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中土地经营权的法理反思与制度回应.法学家,2017(5).

[169]龚蔚红,李虎.民主与腐败治理:一个经验研究综述.浙江社会科学,2012(2).

[170]龚向和.人的尊严:中国农民人权的兴起.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171]龚晓红,庞新军.土地要素、土地资本化与经济增长——基于重庆统筹城乡视角的实证研究.农村金融研究,2011(2).

[172]龚晓洁.家政人员劳动权益保障的法治化路径——以工伤为视角.法学论坛,2017(3).

[173]郭华,刘学谦,王霄.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法律思考.法学论丛,1994(1).

[174]郭淑华.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革的思考.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3(3).

[175]郭哲.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中的权利彰显.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5).

[176]韩波.城市化失序、新市民与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便利化升级.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6(2).

[177]韩松.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的现实问题及其对策.中国法学,2012(1)。

[178]韩松.城镇化进程中入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所有权归属及其与土地征收制度的协调.当代法学,2016(6).

[179]韩松.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法学家,2014(2).

[180]韩松.农民集体所有权主体的明确性探析.政法论坛,2011(1).

[181]韩志杰.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及对策.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6(5).

[182]郝丽丽,吴箐,王昭,等.基于产权视角的快速城镇化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其效益研究——以湖北省熊口镇为例.地理科学进展,2015(1).

[183]何木平.论农民权利保护的特殊性.现代化农业,2015(10).

[184]贺振华.农户外出、土地流转与土地配置效率.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185]胡丽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的对策思考.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5).

[186]胡美灵.保障农民权利的价值分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5).

[187]胡水清.河南省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困境及其对策初探.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3(4).

[188]黄金辉.十六大以来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互动的进展、问题及其深层原因剖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189]黄炯.农民角色的冲突及其调适.学习论坛,2003(4).

[190]黄凌翔,段旭文.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的经验与问题.当代经济管理,2015(1).

[191]黄延信,张海阳,李伟毅,等.农村土地流转状况调查与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11(5).

[192]黄祖辉,王朋.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兼论土地流转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193]江国华.从农民到公民——宪法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性视角.法学论坛,2007(2).

[194]姜红利.农地三权分置之下土地所有权的法律表达.法学家,2017(5).

[195]姜松,王钊.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民增收——基于重庆市数据实证.软科学,2012(9).

[196]蒋辉宇.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现实困境与法律对策.科技经济市场,2010(2).

[197]蒋悟真,尹迪.社会救助法与社会保险法的衔接与调适.法学,2014(4).

[198]蒋云蔚.雇佣纠纷中的医疗隐私.中国法学,2012(3).

[199]乐章.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及解释——基于十省份千户农民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10(2).

[200]黎建飞.从雇佣契约到劳动契约的法理和制度变迁.中国法学,2012(3).

[201]李定国.解读新型农民社会角色.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5).

[202]李福军,刘萍.国内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研究综述.科技风,2010(2).

[203]李实.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增长和分配.中国社会科学,1999(2).

[204]李淑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背景分析.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

[205]李学尧.转型社会与道德真空:司法改革中的法律职业蓝图.中国法学,2012(3).

[206]李雪平.国际人权法上的迁徙自由和移徙工人的权利保护——以中国农民工为例.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3).

[207]李勇,杨卫忠.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参与主体行为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4(2).

[208]李玉蓉.试论中国农民的基本人权与两个国际人权公约.党史文苑,2004(6).

[209]李长健,邵江婷.基于农民权益保护的倾斜性权利配置研究——以利益和利益机制为视角.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10]李中.农村土地流转的博弈分析.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211]梁慧星.中国民法典中不能设置人格权编.中州学刊,2016(2).

[212]林亦府.从“福利依赖”到“工作自救”——美国福利制度改革对我国城市低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启示.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13]凌斌.土地流转的中国模式:组织基础与运行机制.法学研究,2014(6).

[214]刘安华.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农民人权保护.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4).

[215]刘安华.和谐语境下农民人权法律保障机制的完善.绥化学院学报,2008(5).

[216]刘琦.建国以来中国农民的巨大变化.广东社会科学,1999(6).

[217]刘涛雄,周碧华.民主制度的责任视角:一个基本模型.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1).

[218]刘同君,张慧.论农民权利发展的价值逻辑——以我国新型城镇化为视野.法学,2014(12).

[219]刘同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会治理的法治转型——以农民权利为视角.法学,2013(9).

[220]刘卫柏,贺海波.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模式与路径研究.经济地理,2012(2).

[221]刘远熙.论土地流转与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农村经济,2011(4).

[222]刘政坤,强昌文.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探讨.理论建设,2009(4).

[223]罗必良,汪沙,李尚蒲.交易费用、农户认知与农地流转——来自广东省的农户问卷调查.农业技术经济,2012(1).

[224]罗大蒙,任中平.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民权利保障——从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视角审视.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225]马桂霞.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民主制度的创新与基本经验.知识经济,2011(17).

[226]马爽.城市低保对象求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

[227]牛安生.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农民人权的实现.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0(4).

[228]潘怀平.城市化与乡土化:基层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实证研究.法学,2013(9).

[229]彭中礼.农民权利:农民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230]李振华.构建和谐社会要高度重视农民权利问题.新长征,2006(6).

[231]齐峰.解决农民问题的人权意义——论邓小平的人权主客体思想.党史纵横,2004(8).

[232]钱忠好,曲福田.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管理世界,2006(8).

[233]任怡,龚梦,曹月华.湖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现代农业科技,2016(16).

[234]沈月娣,汪建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创新研究——基于法律规制的视角.农业经济,2010(7).

[235]舒建军.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整体变革:重温三十年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社会科学研究,2014(3).

[236]孙莉.论城镇化政府主导推进的程序规制.法学,2015(4).

[237]孙启正.设计与实践的偏离:苏区时期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探析——以中央苏区为考察对象.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

[238]田明.进城农民工的高流动性及其解释.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239]王德炎.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及实现途径.商业时代,2010(19).

[240]王刚.保障农民权利的价值及路径.河南社会科学,2011(4).

[241]王丽华.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必要性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5(19).

[242]王丽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对策思考.经济研究参考,2015(50).

[243]王利明,周友军.论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的完善.中国法学,2012(1).

[244]王守智.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地方政府、农民与中介组织.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45]王素芬.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制度之实证研究.法学,2016(6).

[246]王潇.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反思.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6(2).

[247]王永宏.文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建议.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8).

[248]王志宏.城市化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关系研究.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3).

[249]王志章,兰剑.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培育与发展问题研究.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0(1).

[250]王志章,兰剑.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相关问题研究.科学决策,2010(3).

[251]文军.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252]文维.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探讨.法学杂志,2014(2).

[253]吴玲,周思山,周冲.发达国家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宿州学院学报,2012(1).

[254]吴秋菊.宅基地产权型塑:市场、制度与惯习——一种“事实产权”的分析.人文杂志,2014(12).

[255]吴兴国,兰松.略论农民权利的性质和表征——兼及实现农民权利的路径选择.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56]吴义龙.“三权分置”论的法律逻辑、政策阐释及制度替代.法学家,2016(4).

[257]武晓红,马建兵.完善甘肃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之法社会学思考.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2).

[258]夏家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浙江省为例.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6).

[259]夏立平,岳悍惟.试论中国农民的人权发展.法学论坛,2001(2).

[260]夏涛.当前国内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研究评述.西部论坛,2011(2).

[261]肖瑛.法人团体:一种“总体的社会组织”的想象 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研究.社会,2008(2).

[262]徐保红,赖俊明.浙江农村土地流转对村民迁移的经济学分析.中国经贸导刊,2016(29).

[263]徐梅.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青海金融,2016(10).

[264]杨成铭.受教育权的本质:从代际、学习社会到维性.法学杂志,2005(1).

[265]杨登辉.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种子科技,2016(10).

[266]杨光.全国土地流转面积和流转率同创新高.农药市场信息,2011(1).

[267]杨光斌.中国政治学的研究议程与研究方法问题.教学与研究,2008(7).

[268]杨海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治学研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浙江社会科学,2001(4).

[269]杨静雅.土地流转制度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研究.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13).

[270]杨丽莎.贵州省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分析.特区经济,2011(6).

[271]杨艳茹.中国共产党民主制度的架构与思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72]杨一介.论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法理基础.法学家,2016(2).

[273]姚洋.发达地区村庄劳动力市场的整合.中国农村观察,2001(2).

[274]易军.法律行为生效要件体系的重构.中国法学,2012(3).

[275]余敏.浅谈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的完善.法制与社会,2010(23).

[276]袁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践、政策与法律三维视角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1(12).

[277]袁刚,张茜.有限政府的理论基础.理论月刊,2010(2).

[278]袁泉.土地经营权信托设立的理论构建——以“三权分置”为背景.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7(2).

[279]袁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之法理分析.河北法学,2011(8).

[280]臧得顺.臧村“关系地权”的实践逻辑——一个地权研究分析框架的构建.社会学研究,2012(1).

[281]张葆君,袁超越,丁丹.百姓的期盼与十七大的决策.长江论坛,2007(6).

[282]陈红太.党的领导如何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人民论坛,2016(18).

[283]张成福,李丹婷.公共利益与公共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2).

[284]张纯厚.政治民主与社会民主:西方自由民主的两个层面及其启示.文史哲,2012(2).

[285]张冬梅,段建南.深化改革土地流转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研究导刊,2013(13).

[286]张金明,陈利根.论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体系重构.中国土地科学,2012(3).

[287]张明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准入的法律制度建构.中州学刊,2016(1).

[288]张千帆.城市土地“国家所有”的困惑与消解.中国法学,2012(3).

[289]张献,邓蕾蕾.新农村建设中农户兼业经营模型分析.中国农机化学报,2016(11).

[290]张新瑞,薛兴利.浅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农民利益保护.经济研究导刊,2011(18).

[291]张学浪,赖风.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增收——基于恩施市L办事处的实证分析.农村经济,2014(4).

[292]张幼芳.直接融资:发展农村资本市场新引擎.江汉论坛,2015(4).

[293]张中秋.传统中国的法秩序及其构成原理与意义.中国法学,2012(3).

[294]张忠明,钱文荣.不同兼业程度下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研究——基于浙江的调查与实证.农业经济问题,2014(3).

[295]赵爱庆,杨宏翔.试论新农村建设中的产权制度创新.广西社会科学,2006(7).

[296]赵树凯.该倡导“农民权利论”了.人民论坛,2014(6).

[297]赵志勇.市民社会与国家不同的利益原则.社会科学战线,2012(2).

[298]郑慧.中国的协商民主.社会科学研究,2012(1).

[299]中国人民银行吴忠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案例研究——吴忠高闸马家湖模式.西部金融,2009(7).

[300]钟威.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法律思考.法制与社会,2009(17).

[301]钟涨宝,狄金华.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江苏社会科学,2008(1).

[302]周其明.农民平等权的法律保障问题.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2).

[303]周荣荣,陆雯,张晶晶,等.江苏农村土地流转实证分析.统计科学与实践,2016(8).

[304]周作翰,张英洪.从农民到公民:农民身份的变迁路径.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305]朱未易.论城市治理法治的价值塑型与完善路径.政治与法律,2015(2).

[306]左小彩.农民权利问题探析.中国经贸导刊,2010(11).

[307]陈锋.大规模农地流转之忧思.(2011-04-28)[2016-11-01].http://www.Chinareform.org.ch/Economy/ASgriculture/Practice/201104/t20110428_107949.htm.

[308]陈锡文表:“社会保障是应该政府提供 拿你自己的财产来换,没有过这种事情”.(2011-02-27)[2016-11-01].http://www.soutudi.so/news-5897-41-view.htm.

[309]冯华.农业部长:土地流转主体是农民.(2014-03-07)[2016-11-28].http://new.qq.com/cmsn/20140307/20140307005445.

[310]贺雪峰.不宜过分强调土地经营权.(2016-11-11)[2016-11-12].http://www.p5w.net/news/xwpl/201611/t20161111_

1634183.htm.

[311]贺雪峰.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谁是农民?.(2014-07-04)[2014-11-08].http://www.zgxcfx.com/Article/72300.html.

[312]李欣,梁犇.李克强谈农村改革:给足农民自主权.(2015-02-25)[2016-11-25].http://www.szhgh.com/Article/news/leaders/2015-02-25/77069.html.

[313]刘庆斌.农村土地流转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2017-05-17)[2017-06-01].http://news.cqnews.net/html/2017-05/17/content_41643243.htm.

[314]刘润秋.土地流转占补平衡:典型模式与制度缺陷.(2011-07-26)[2014-12-10].http://www.ybask.com/lunwen/new/201107/290381_5.html.

[315]刘彦.土地换社保背后是政府掠夺产权.(2010-09-09)[2016-11-01].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zjgc/20100909/2603231.shtml.

[316]农民权益保护:“三农”问题中一块滞后“短板”.(2011-07-25)[2015-01-27].http://www.zgny.com.cn/ifm/consultation/2006-07-25/101923.shtml.

[317]社保乃政府职责 何须以土地交换.(2010-09-01)[2016-11-01].http://opinion.hexun.com/2010-09-01/124765047.html.

[318]土地换社保的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意义.(2010-09-01)[2016-11-01].http://news.sohu.com/20100901/n274618918.shtml.

[319]“土地换社保”中的风险谁来承担?.(2007-09-07)[2016-11-01].http://insurance.cnfol.com/070907/135,1516,3328841,00.shtml.

[320]王政.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建议.(2006-05-06)[2015-03-10].http://www.farmer.com.cn/wlb/nmrb/nb3/200605060022.htm.

[321]吴睿鸫.警惕土地换社保的负面效应.(2010-09-01)[2016-11-01].http://news.ifeng.com/opinion/politics/detail_2010_09/01/2397300_0.shtml.

[322]武洁.“社保换土地”是谁的城市化?.(2010-09-01)[2016-11-01].http://finance.people.com.cn/nc/GB/12606353.html.

[323]宅基地换房的天津争议调查.(2009-03-16)[2014-12-10].http://www.eeo.com.cn/2009/0316/132558.shtml.

[324]AYRES I.Optional Law:The Structure of Legal Entitlement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5.

[325]CHEONG J W.Promising Education for Community Development:Report of Multi-disciplinary Seminar on the Educational Components of the Saemaul Undong.Seoul: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1987.

[326]CORFIELD P J.The Impact of English Towns,1700—1800.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327]DOUGLASS N C,THOMAS R P.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A New Economic Histor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3.

[328]HOLDEN S T,OTSUKA K,PLACE F M.The Emergence of Land Markets in Africa:Impacts on Poverty,Equity,and Efficiency.New York: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Press,2009.

[329]HUGHES J.American Economic History.Glenview,London:

Scott,Foresman and Company,1987.

[330]BRANDT L,REZELLE S,TURNER M A.Government

Behavior and Property Rights Formation in Rural China.Working Paper,2002(2).

[331]CHENG Jianquan,TURKSTRA J,PENG Mingjun,et al.Urban Land Administration and Planning in China:Opportunities and Constraints of Spatial Data Models.Land Use Policy,2006(4).

[332]DING Chengri.Land Policy Reform in China:Assessment

and Prospects.Land Use Policy,2003(2).

[333]DING Chengri.Policy and Praxis of Land Acquisition in China.Land Use Policy,2007(1).

[334]FEDER G,FEENY D.The Theory of Land Tenure and

Property Rights.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1993(7).

[335]FISCHEL W,SHAPIRO P.A Constitutional Choice Model of Compensation for Taking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1989(9).

[336]HU Wei.Household Land Tenure Reform in China:Its Impact on Farming Land Use and Agro-environment.Land Use Policy,1997(3).

[337]JACOBY H G,LI Guo,ROZELLE S.Hazards of Expropriation:Tenure Insecurity and Investment in Rural China.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2(5).

[338]KUNG J K.Off-Farm Labor Markets and the Emergence of Land Rental Markets in Rural China.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2(2).

[339]LIU Shouying,CARTER M R,YAO Yang.Dimensions and Diversity of Property Rights in Rural China:Dilemmas on the Road to Further Reform.World Development,1998(10).

[340]MACMILLAN D C.An Economic Case for Land Reform.Land Use Policy,2000(1).

[341]QU Futian,HEERINK N,WANG Wanmao.Land Administration Reform in China.Land Use Policy,1995(3).

[342]SKINNER M W,KUHN R G,JOSEPH A E.Agricultural Land Protection in China:A Case Study of Local Governance in Zhejiang Province.Land Use Policy,2001(4).

[343]TAN Minghong,LI Xiubin,XIE Hui,et al.Urban

Land Expansion and Arable Land Loss in China—a Case Study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Land Use Policy,2005(3).

[344]VAN DIJK T.Scenarios of Central European Land Fragmentation.Land Use Policy,2003(2).

[345]ZHANG Xingquan.Urban Land Reform in China.Land Use Policy,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