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业融资重要性的了解,有利于创业者对创业融资有比较理性的认识;对创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利于创业者做好各种准备,降低筹资的难度;对创业融资过程的熟悉,则有利于创业者通晓融资的方方面面,从而更加容易地筹集所需资金,促进新企业的创办。
(一)创业融资的重要性
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资金的支撑。对于新创企业来说,无论是进行产品研发还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何有效融集资金是创业者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创业者通过合理选择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可以降低资金成本,将创业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通过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融资需求特点的分析,有利于创业者做出科学的融资决策,使创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创业资金的分类
创业资金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对于创业资金不同种类的认识有利于创业者在估算创业资金时充分考虑可能的资金需求。
1.流动资金和非流动资金
按照资金的占用形态和流动性,可以分为流动资金和非流动资金。占用在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用于支付工资和各种日常支出的资金,被称为流动资金;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建造房屋建筑物、购置无形资产等的资金,被称为非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的流动性较好,极易使用和变现,一般可在一个营业周期[3]内收回或使用,属于短期资金的范畴,创业者在估算创业资金需求时需考虑其持续投入的特性,选择短期筹资的方式筹集相应资金;非流动资金占用的期限较长,不能在短期内回收,具有长期资金的性质,能够在1年以上的经营过程中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创业者在进行创业资金估算时,往往将其作为一次性的资金需求对待,采用长期筹资的方式筹集相应资金。
扩展阅读
机会成本与变现
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是选择一个方案时,放弃其他方案的潜在最大利益。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其所拥有的资源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分别用于几个不同的方面,但却不能同时在几个方面发挥作用。它用于某一方面可能取得的利益,是以放弃用于其他方面可能取得的利益为代价的。所以,机会成本并非企业的实际支出,而是放弃的其他投资机会的最高的潜在收益。如创业者将20万元投资在新创企业,就不能同时将这部分资金存入银行或用于购买证券,若银行存款的年利率为5%,证券的年收益率为8%,则这笔资金用于理财产品投资可能产生的16000元的投资收益就构成了投资的机会成本。如果创业者筹集的资金多于实际需求,会使得部分资金处于闲置状态,从而产生机会成本。但是,如果某项资源只有一个用途,如煤气公司的输气管道,自来水公司的地下输水管等,因无其他产生收益的机会,其机会成本就等于零。
变现指把非现金资产和现金等价物等转换成现金。非现金资产是否容易变现主要根据其变现速度和质量进行区分,容易变现指变现速度较快而且转变成的现金金额与非现金资产的价值比较接近。
选编自刘帆主编:《大学生创业指导教程》,63、66页,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投资资金和营运资金
按照资金投入企业的时间可分为投资资金和营运资金。
投资资金发生在企业开业之前,是企业在筹办期间发生各种支出所需要的资金。投资资金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为取得原材料、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投入的流动资金;购建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购买或研发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无形资产投入的非流动资金;以及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营业执照费、市场调查费、咨询费和技术资料费等开办费用所需资金。
营运资金是从企业开始经营之日起,到企业能够做到资金收支平衡为止的时间内,企业发生各种支出所需要的资金,是投资者在开业后需要继续向企业追加投入的资金。企业从开始经营到能够做到资金收支平衡为止的时间叫做营运前期,营运前期的资金投入一般主要是流动资金,既包括投资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也包括用于日常开支的费用性支出所需资金。
新创企业开办之初,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企业的市场份额较小且不稳定,难以在企业开业之时就形成一定规模的销售额;而且在商业信用极其发达的今天,很多企业会采用商业信用的方式开展销售和采购业务。赊销业务的存在,使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的一部分无法在当期收到现金,从而使现金流入并不像预测的销售收入一样多。规模较小且不稳定的销售额,以及赊销导致的应收款项的存在,往往使销售过程中形成的现金流入在企业开业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满足日常的生产经营需要,从而要求创业者追加对企业的投资,形成大量的营运前期支出。营运前期的时间跨度往往依企业的性质而不同,一般来说,贸易类企业可能会短于一个月;制造类企业则包括从开始生产之日到销售收入到账这段时间,可能要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对于不同的服务类企业,其营运前期的时间会有所不同,可能会短于1年,也可能会比1年要长。
在很多行业中,营运资本的资金需求要远远大于投资资本的资金需求,对营运资金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创业者充分估计创业所需资金的数量,从而及时、足额筹集资金。
(三)创业融资难的原因
创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新创企业的不确定性大、信息不对称以及资本市场欠发达等。
1.新创企业的不确定性大
首先,商业机会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创业者的创业机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会也会相应丧失。对于创业活动本身而言,由于创业项目尚未实施,或刚开始实施,创业项目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相对于既有企业来说更大,其市场前景不够明朗。
其次,新创企业的利润具有不确定性。多数创业者创业经验缺乏,导致其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不足,企业盈利的稳定性较差。
再次,新创企业的寿命具有不确定性。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兼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指出:“中小企业的存活率很低,即便在发达的美国,5年后依然存活的比例仅为32%,8年后为19%,10年后为13%。”[4]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寿命往往更短,据统计,我国新创企业的失败率在70%左右。国外有学者估计,新创企业在2年、4年、6年内的消失率分别为34%、50%和60%。[5]
与此同时,与既有企业相比,新创企业在融资方面还有明显的劣势。企业创办初期一般来说规模较小,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的价值偏低,有效的可供抵押的资产较少;加上新创企业的融资规模偏小,使得投资方投入的成本较高,这不但表现在事前的资料调查和可行性分析过程中,而且表现在事后对投入资金的管理过程中。因为无论多大规模的投资,对于投资方来说必经的例行调查和事后的管理工作都不会减少,故当融资规模较小时,就会导致单位资金的成本升高;同时,新创企业缺少以往可供参考的经营信息,使得投资者对于投入到企业的资金的安全性的判断较为困难,从而限制了企业的资金筹集。
2.新创企业和资金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创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表现为创业者对自身能力、产品或服务、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前景等的了解多于投资者,从而处于信息的优势,投资者则处于信息的劣势。
首先,创业者倾向于对创业信息进行保密。创业者在融资时,往往倾向于保护自己的商业机密及其开发方法,特别是进入门槛低的行业的创业者更是如此,这样,创业者对创业信息的隐藏会增加投资者对信息甄别的时间和成本,从而影响其投资决策。其次,新创企业的经营和财务信息具有非公开性。新创企业或者处于筹建期,或者开办的时间较短,缺乏或只有较少的经营记录,企业规模一般也较小,经营活动的透明度较差,财务信息具有非公开性,使得潜在的投资者很难了解和把握创业者和新创企业的有关信息。第三,高素质的投资者群体尚未形成。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较短,普通大众的投资理念比较保守,尚未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投资者群体,潜在投资者对行业的认识、直觉和经验等也相对缺乏,使得其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更为谨慎。创业者、新创企业和投资者群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创业融资时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3.资本市场欠发达
中国真正意义的资本市场是以20世纪90年代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为标志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家经济调控和企业融资的重要场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资本市场仍然不够完善,缺少擅长从事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和针对新创企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对企业上市的要求较高,产权交易市场不够发达,致使新创企业的融资受到一定限制。
首先,中国缺少擅长从事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金融机构和针对新创企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金融机构数目偏少,尤其是擅长从事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金融机构,加上现有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不足,提供的针对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较少,可供新创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有限。其次,企业上市的要求较高,投入资本的退出渠道不畅。无论主板市场还是创业板市场,对企业上市的要求条件都较高,使得相当一部分企业无法满足上市的条件,从而投入资本的退出渠道不畅,影响了风险投资等投资人对新创企业的投入。再次,产权交易市场不够发达,影响投入资本的回收。场外的产权交易是投入资本回收的重要方式,统一的产权市场有利于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产权交易,相对低廉的交易成本会降低投资者回收投资的代价,使其通过产权交易的方式回收投资。但中国既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而且产权交易的成本又比较高昂,从而加大了投资者回收投资的成本,使得其在进行投资时更加谨慎。
(四)创业融资过程
一般来说,创业融资过程包括融资前的准备、资本需求量测算、商业计划编写、融资来源确定及融资谈判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做好融资前的准备
尽管新创企业融资较为困难,但创业融资却是新创企业顺利成长的关键。因此,创业者一定要在融资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融资过程有一定了解,建立和经营个人信用,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学习估算创业所需资金的方法,知晓了解融资渠道的途径,熟悉商业计划书的结构和编写策略,提高自己的谈判技巧等,以提高融资成功的概率。
积累人脉资源,创业所需资金的计算,融资渠道和商业计划书等内容,其他章节都有详细阐述,这里只强调个人信用的重要性。
个人信用指的是基于信任、通过一定的协议或契约提供给自然人及其家庭的信用,使得接受信用的个人不用付现就可以获得商品或服务,它不仅包括用作个人或家庭消费用途的信用交易,也包括用作个人投资、创业以及生产经营的信用。个人信用记录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基本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婚姻及家庭成员状况、收入状况、职业、学历等;二是信用记录,包括信用卡及消费信贷的还款记录,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及偿还记录;三是社会公共信息记录,包括个人纳税、参加社会保险、通信缴费、公用事业缴费以及个人财产状况及变动等记录;四是特别记录,包括有可能影响个人信用状况的涉及民事、刑事、行政诉讼和行政处罚的特别记录。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对国家、社会、个人都是重要的资源,信用在创业融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从何种渠道筹集资金,投资者都会比较关注创业者个人的信用状况。因此,为保证融资的顺利进行,创业者应尽早建立起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如做一个信用卡的诚信持卡人,同时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按时缴纳各项税费,遵纪守法,保持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
2.计算创业所需资金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零成本的资金。创业者必须明白,企业所使用的资金都是具有一定成本的。这并不是说,筹集的资金越少越好,因为任何一家顺利经营的企业都需要基本的周转资金,如果筹集的资金不足以支持企业的日常运转,则企业会面临资金断流,进而导致破产清算;但这也不意味着筹集的资金越多越好,如上所述,资金都是具有成本的,如果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不能够创造出高于其成本的收益,则企业会发生亏损。因此,创业者在筹集资金之前,要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地计算资金需求量。
3.编写创业计划书
新创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需要通盘考虑企业创办和发展的方方面面,要对企业有一个全面的筹划。编写创业计划书是一种很好的对未来企业进行规划的方式,在创业计划书中,创业者需要估计未来可能的销售状况,为实现销售需要配备的资源,并进而计算出所需要的资金数额。
4.确定融资来源
确定了新创企业需要的资金数额之后,创业者需要进一步了解可能的筹集渠道,不同筹资渠道的优缺点,根据筹资机会的大小,以及创业者对企业未来的所有权规划,充分权衡利弊,确定所要采用的融资来源。
5.展开融资谈判
选定所拟采取的融资渠道之后,创业者即需要与潜在的投资者进行融资谈判。要提高谈判的概率,要求投资者首先对自己的创业项目非常熟悉,充满信心,并对潜在投资者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出猜想,事先准备相应的答案,另外,在谈判时,要抓住时机陈述重点,做到条理清晰。一般情况下,还应向有经验的人士进行咨询,以提高谈判成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