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业在创立成功后,即进入创业企业发展的初期,通常包含开始的两年或三年,也有可能是六年或七年,没有统一的标准,因创业企业的项目及产业不同而有所差异。此时企业的灵活性最强,拥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而可控制性最差,且生存是第一要务,是企业生命周期中最危险、失败率最高的阶段,若能够成功转型到成长期,新企业就走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若转型失败,企业的发展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失败。
创业者要充分了解新企业管理的特殊性,从而对新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新企业管理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新企业管理以生存为主要目标
新企业的经营运作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包括一切从零开始建立相应的内部流程并获得外界的认可。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提高生存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让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确信新企业是值得依赖的,使消费者认识和接受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为了能挖到第一桶金,新企业包括创业者在内的多数人都要出去销售产品或服务,一切以结果为导向,开足马力推销产品。企业在这一阶段,生存是第一位的,一切都围绕生存运作,避免一切危及生存的做法发生。企业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发展。
(二)新企业管理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创造自由现金流
新企业由于经营历史有限,信用记录不足,融资很困难,银行通常不会给其贷款,企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运作来创造自由现金流,实现对企业的有效控制与发展,因而管理难度很大。新企业发展需要现金,现金不仅对企业当下的成长至关重要,还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新企业通过提高现金流,能避免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现金危机,避免受到债权人或投资者的支配。现金流一旦出现赤字,企业就会发生偿债危机,也可能导致破产。现金流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因此,创业者必须掌握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真实情况,密切关注企业现金流状况,每天提醒自己手里还有多少现金、应收账款的状态及目前的收入和开销情况;同时,创业者还必须千方百计增收节支、加速资金周转、控制企业发展的节奏。在企业初创期,将现金流问题提高到怎样的高度都不为过,因为这是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要素,是新企业生存真正的生命线。
(三)新企业管理是充分调动“所有的人做所有的事”的群体管理
新企业常会出现“所有的人做所有的事”的群体管理的局面。虽然企业内部管理流程与管理机制尚待建立,但企业的亲和力、凝聚力很强,员工之间职位的区别不明显,每个员工都清楚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自己应当为企业目标实现而做的努力与贡献,没有员工计较个人得失,计较越级与越权。在这种环境氛围中,一旦企业哪里有需要做的事情,团队所有人就会一同完成,这种看上去的“混乱”,实际上是一种高度“有序”的运行状态。新企业管理团队的每位员工其个人风格各异,尚未形成统一的风格,需要在管理过程中不断适应与磨合,从而形成高效团队的运作模式。因此,创业者应充分认识到员工之间在知识、信息、资源、技术和能力等方面互补性的重要,以补充自身所缺少知识、技术和能力的不足;同时,应充分发挥每位员工各方面的优势,强化员工之间的彼此合作。
(四)新企业管理是“创业者亲自深入运作细节”阶段
“创业者亲自深入运作细节”指的是创业者在新企业创立初期经营过程中,亲自与供应商谈判,亲自到车间里追踪客户急需的订单,亲自向消费者推销产品,亲自装车、卸货,亲自跑银行,亲自制订工资计划,亲自策划新产品方案;或创业者也会面对经销商的欺骗、消费者的当面训斥等问题。以上事件新企业的创业者都可能经历与体验,正是由于创业者对企业经营状态与经营全过程的了如指掌,才使新企业获得成长。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创业者不可能再深入到企业的各个角落,亲自参与企业运行的每个环节,授权和分权则成为必然。如果新企业缺乏相应的控制制度,集权不可避免地转向分权,这容易导致创业者对企业失去控制,从而重新走向集权之路。如此反复,创业者最终必然由直觉型的感性管理转变为职业化的专业管理,唯此,才能使新企业得到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