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介绍
小钟是一名大学生,来自外地。她初入校园时自信、漂亮、活泼、开朗、热情,深受大家喜爱。由于身材高挑又会打扮,她还作为模特大赛的主秀获得了一些荣誉,是校园风云人物。
在大一下学期的时候,小钟开始谈恋爱了,她和本校同年级的一个男生陷入了热恋,两人形影不离,除了上课,其他时间都在一起。大二上学期,小钟与班里另一位女生小如成了朋友。两人家庭条件都非常不错,经过家长同意,两人一起租住在了学校的留学生公寓。除了和男友在一起外,小钟大部分时间都与小如在一起,渐渐与宿舍的同学疏远了。大二下学期,小如被美国某大学录取,在新学期便转学到了美国的大学学习。小钟在好友离开后也回到了宿舍居住,但是由于长期与舍友没有交流,共同语言少,和舍友的关系并不亲密,小钟感觉融入不了宿舍生活。初期她尝试采取一些措施与宿舍同学交流,如在宿舍同学聊天时积极加入,但是由于话题和观点不一致,导致对话难以持续,时常冷场,或在宿舍同学组织假期出游时积极加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出行失败,加剧了舍友对她的不信任。加之男友也有自己的学业和朋友,开始顾不上她,她变得不自信,爱猜疑,认为舍友排挤自己,男友不关心自己,导致情绪焦虑,睡眠不好,学习成绩下降。后期小钟做出了乱扔东西、行为响动很大、打扰舍友休息、偷拿舍友私人物品等行为,舍友在知道是她所为后更加不愿与她交往,使得小钟在宿舍的人际关系进入了恶性循环。
宿舍关系是大学生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宿舍关系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在宿舍中的生存状态,并与未来的适应与发展关系密切。宿舍关系的稳固离不开朝夕相处和共同的活动。小钟疏离宿舍为今后的危机埋下了隐患。
男朋友及时将小钟送往医院并通知小钟的舍友和班主任,这是避免危机恶化的关键因素。
某天,在小钟又一次偷拿宿舍某同学的零食后,这位同学给小钟留了一个字条,字条上的内容大概是宿舍同学都知道小钟的习惯,请她以后改正。小钟看到字条后很受打击,想找男朋友倾诉,但男朋友一天都在外踢球,未接电话。小钟越想越悲伤,就一次性吃了一盒感冒药企图伤害自己,后因身体不适被男朋友发现,紧急送往医院洗胃,并通知了其舍友和班主任。
二、问题分析
我和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经过综合分析,初步判断小钟的心理问题是大学生宿舍人际适应问题。具体表现为舍友不能接受小钟晚归的习惯,对小钟洗漱时发出的声响表示不满,进而发展为因一点小事就互相埋怨。小钟还总是未经他人允许吃别人的零食,偷偷使用别人的东西,造成舍友都对她有抵触情绪。宿舍关系恶化后,虽然小钟尝试做出一些改变,但是由于经常话不投机,导致宿舍人际交往进入恶性循环。近期表现为小钟开始易怒、暴躁,更加直接地向舍友和男友发泄情绪,影响了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和生活。我认为小钟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心理原因
小钟是独生女,父母宠爱的同时要求也比较严格。小钟往往需要获得优秀成绩后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这使她形成了需要他人肯定才能获得安全感的心理,让她极度渴望关注和关心,进而表现为过度依赖他人。
(二)性格原因
小钟一直都处于优越的环境中,没有遭受过挫折,初入校园时又是风云人物,喜欢交友并享受成为焦点的感觉,而面对宿舍人际交往的失败,她又经受不起挫折,因此出现心理焦躁。
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具有关键的作用。在保护伞下成长的孩子与真实世界是脱节的,缺乏基本的生存常识和人际界限感。溺爱中成长的孩子的沟通和交往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可见,家庭对一个人心理和性格方面的影响作用非常重要。
(三)家庭原因
小钟家庭条件较好,长辈对她均较为宠溺。她在家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在家时也经常不经他人同意拿亲戚家的东西,父母认为孩子拿别人的东西只是年龄小还不懂事,并未教育。
三、处理策略与过程
(一)处理紧急突发事件
在小钟急救后,我立刻通知院系领导、班主任和家长,组成突发事件处理小组。我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使小钟感受到大家的关心和爱护,并在医疗费用上解决她的后顾之忧。
在小钟休息时,我与小钟的舍友、男朋友进行初步谈话,目的是了解情况。通过舍友和男朋友的描述,我了解到小钟近半年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不佳,同时了解到造成她采取极端行为的导火索是舍友的态度和男朋友的不关心。在谈话过程中,我也对受到惊吓的舍友和男朋友进行了安抚,告知他们不要有负罪感。
(二)制订干预方案
根据同学们反映的情况,再结合平时对小钟的印象,基本能确定小钟情绪恶化的原因。从安全角度出发,首先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突发事件处理小组担心她会有二次轻生现象,安排了小钟的舍友、男朋友和我寸步不离地看护。在与家长详细谈话后,我决定安排小钟与父母同住,由父母陪护。随后,联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对小钟的心理问题处理给予技术上的指导。校心理咨询中心教师根据院系提供的信息进行了分析,建议班主任动员小钟到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从而判断小钟是否有二次自我伤害的可能。
在第一次自杀失败而心结并没有解开的情况下,该生再次尝试自杀的可能性很大。
小钟出院后的第二天,在征得小钟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我与小钟进行了一次交谈。从关心她的角度出发,询问过度服药事件的缘由,并就平时宿舍关系和与男朋友交往等问题询问她的看法。在交谈中,小钟认为舍友排挤自己,非常伤心,又有点生气,就采取了一些报复性措施。男朋友经常与朋友玩,不够重视她,所以经常争吵。我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真诚地与她一起正视问题,希望她能改变生活习惯,并坚持在宿舍居住,不要脱离宿舍群体。在交谈的最后,我询问小钟是否愿意去心理咨询中心咨询以解决问题,小钟表示同意。于是在预约后,我带领小钟到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咨询师评估小钟目前没有自杀倾向,只是需要爱惜自己,希望周围同学给予关爱。
院系与咨询中心的积极合作可以有效降低自杀的风险。出现自杀行为的在校学生大多是没有向咨询中心寻求过帮助的学生。
(三)组织交流,解决问题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与宿舍同学进行了交流,希望能够详细了解其他同学对小钟的看法。通过交流,班主任知道了同学们其实并没有排挤小钟,也很关心她,也喜欢小钟乐于助人等优点,但是小钟偷拿物品的不良习惯触及了同学们的底线。以前碍于面子,大家虽然心知肚明但并不愿意说破,维持着表面的平静,最后由其中一位性格比较直爽的女生直接点破,结果就刺激到了小钟。我了解她们内心的担心和焦虑,表示宿舍关系仍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缺点是可以改正的,希望宿舍同学给小钟一次机会,并配合教师的工作,一起与小钟谈谈,按指导重新接纳小钟。各位同学均表示认可。
在我的组织下,小钟与宿舍同学举办了一次“批评与自我批评大会”,每个同学都说了自己在宿舍中的不足之处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并指出了各自的优点。小钟也实事求是地进行了自我批评,表示能够改正缺点,并希望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大家互诉衷肠,化解了矛盾。另外,我也安排小钟与男朋友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切实说出自己对恋爱的期望和想法,解开心结。他们在谈话后表示未来会保持健康的恋爱关系。
如果要用一个指标来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无疑就是这个人可否与身边的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四、结果与思考
在同学们的关怀和帮助下,经多方努力,小钟慢慢走出了宿舍人际关系不良的阴影,开始慢慢地重新融入宿舍,我经常可以看到她面带笑容地走在校园里,与大家打招呼。我对这次危机事件的处理也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总结。
第一,多维度合作处理突发事件。小钟服药事件为突发危机事件,学院第一时间组成应急处理小组,从学校、学院、班主任、辅导员、同学、家长多个维度形成合力,及时、有效地处理了学生的问题,表现出了较强的危机处理能力。
第二,转介心理咨询中心获得专业指导。在学生发生危机事件后,学院及时向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教师请教,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鉴别和评估,并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带其到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多次评估与心理辅导对学生了解自我、改正缺点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第三,教师的引导与朋辈间的理解和沟通。在处理由人际关系引发的心理危机时,教师一定要以真诚的态度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的发生多为缺乏沟通所致,因此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条件,使用正确的方法,鼓励当事人坐在一起交流、谈话。我在得知小钟的想法后,就动员学生干部和舍友与其进行谈话和交流,并专门派人陪她一起行动等,还对宿舍同学做了相应的安排和嘱咐,希望她们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及时、主动与教师取得联系。在交流后,宿舍里每位同学都表示了体谅与理解,愿意去帮助小钟,愿意深入了解彼此的想法,化解心结,共同创造良好的宿舍环境。
加强朋辈支持是今后学生工作的有效抓手。辅导员应重视班级、宿舍的团队建设。
第四,日常生活中需要更加关心学生。小钟的人际交往问题在前期有一些苗头,如经常不与同学沟通,只和男友在一起,舍友经常看不到小钟回宿舍等。舍友之间产生了矛盾,但是碍于面子而不沟通,导致了问题的恶化。这除了学生自身的问题外,也显示了教师对学生不够关心,问题发现得不够及时。在日常学校生活中,教师需要加大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鼓励同学们有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并且要求教师更加深入宿舍,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状况,使宿舍矛盾在萌芽阶段就能够得到解决。
五、点评
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关键在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尤其是与舍友的关系。影响一个人与他人相处的因素没有比家庭影响更大的了。一个人从小与父母互动的关系如何,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成年后的社会交往。小钟在宿舍中缺乏交往的界限就与父母的溺爱有很大关系。另外,在大学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需通过共同的活动积累共同的经验。小钟在恋爱后基本上与舍友疏离了,才会出现后续的缺乏沟通话题的尴尬。因此,积极引导大学生建立融洽的宿舍关系,提升社会交往技能,无疑是解决大学生适应问题的关键一步。
(案例撰写:曹路曼 点评:宋振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