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案例集

用爱驱散抑郁的迷雾

字体:16+-

一、基本情况介绍

家庭暴力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创伤,需要用很长时间才能修复。

小月,大四女生,22岁,有一个哥哥,家在内地偏远农村,经济状况极差,父亲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打骂家人,父母关系十分糟糕。小月从记事起就和母亲整天胆战心惊,害怕随时都可能爆发的家庭战争。为了逃避这种恐惧和痛苦,小月学习努力,然而家庭贫困,父母出不起学费,不愿意让她上学,小学六年级的学费都是班主任资助的。父母对她说,这个钱要小月自己去还。小月靠借钱上了大学。

上大学以后,小月一边学习一边拼命打工,目的就是要还清自己欠下的债务。小月的哥哥游手好闲,没有责任感,没有文化。小月大三时,母亲因受不了父亲的家庭暴力到外地打工,结果被父亲打伤,卧床不能动,可父亲和哥哥都不管,母亲连饭都吃不上。在这种情况下,小月决定退学回家照顾母亲。学院的教师和同学都认为小月退学太可惜了,学校多方面考虑后决定让小月先休学。在休学期间,小月用打工攒下的钱把家中破旧不堪的房子进行了翻修,改善了父母的住房条件。大四复学回校后,因为落下的课程较多,学习压力大,又担心母亲的身体,小月情绪抑郁,不愿意与同学交流,和父亲关系不好,和母亲也无法交流。同学反映她经常不吃饭,晚上睡不着觉。精神科医院诊断小月患有抑郁症,建议服药。小月以前没有患过精神疾病,无家族精神病史。

二、问题分析与处理过程

小月预约了心理咨询,求助原因是自己在实习期间银行卡上多了一笔钱,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小月猜测是学院教师为自己申请的困难补助,她为此感到非常不安。从小学班主任为其垫付学费开始,小月就特别害怕欠别人的钱,不能接受别人的资助。卡上多出来的这点钱让小月焦虑了好多天。

第一次咨询,咨询师了解了小月当下的生活、学习、情绪、认知等情况。首先,从小月当下最焦虑的事情,即卡上的钱从哪里来、要如何处理这一具体问题出发,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小月表示要主动找教师问一问,如果是学院给的补助,她会捐给贫困学生。同时,咨询师也向她介绍了慈善经费的来源,包括学校的资助政策等,告诉她真正困难的社会成员接受资助并不是可耻的。由此,小月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当她还是一个小学生时,父母便很严肃地告诉她欠的学费要她自己去还,父母不会帮她还。之后,她对欠别人钱这种事情就感到特别恐惧。小月坦言,她活着的意义就是还债,等她把欠下的债还完后,她就不活了。评估小月当前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能力,可以发现她长期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失眠、生活没有意义感、不愿与人交流、很难完成学业,也打不起精神学习,经常不吃饭。咨询师初步判断小月可能有抑郁倾向,建议其立即到精神科医院做诊断。

来访者消除羞耻感,正确接受现实,减轻心理负担,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第一次咨询结束后,我作为小月的辅导员联系了心理咨询师,并将小月的具体情况告知了咨询师。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初步判断小月处于较危险的境地,鉴于小月能主动来寻求帮助以及第一次咨询的印象,认为小月短期内自杀的风险不太大,但长期来看有极大风险,主要判断依据如下:学习困难;情绪持续低落;兴趣丧失;生活压力大;缺乏社会支持,不与同学交流,与父母关系不好;从小成长环境糟糕,缺少爱,自我价值感低;对生活充满绝望感,有自杀的想法;目前欠债还没有还清,母亲卧病在床。咨询师与我沟通后,建议我找小月聊一聊,问问她在学业上有什么困难,需要教师和同学怎么帮她,建议大家多关注小月,同学们主动和她聊聊天等。

辅导员全面掌握信息,并向专业机构寻求支持,这是开展工作的有效思路,值得借鉴。

第二次咨询,小月告诉咨询师,医院诊断她为重度抑郁,需要服用抗抑郁药物并接受心理治疗。咨询师给小月普及了抑郁症知识,告知坚持服用药物的重要性,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现在的状态,灌注希望,表达真诚的关心,再次评估小月的自杀风险,核对近期是否有自杀的想法和计划,小月承诺在下次咨询前不会做任何伤害自己的事情。通过这次咨询,小月对咨询师有了更多的信任,讲述了更多成长经历中发生的事情。咨询师从这些经历中找出很多小月自身的资源,帮助其看到自己的力量,并一起制定咨询目标。

第二次咨询结束后,咨询师再次与我沟通,交流小月的情况。一方面,成长中的创伤事件使小月背负了太多,自卑、要强、但在父亲面前软弱,自我价值感低也是她的特点;另一方面,学习压力大,别的同学都开始找工作了可小月完全无暇顾及,母亲病重可父兄不闻不问,情绪抑郁导致学习和生活困难,没有精力出去打工导致经济贫困等,这些都是现实压力。虽然短期来看小月自杀的风险不大,但一旦成绩太差不能毕业或母亲病情再度恶化,都可能成为危机事件的导火索。因此,我同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和小月的舍友一起,商定帮助小月的方案。同学们在生活上主动关心小月,定时叫她服药,一起吃饭,上自习,在学习上给予辅导和支持,关心她家里的情况,并常常给她出主意,询问服药后的感受等,形成一种正确对待抑郁症的氛围,让小月消除病耻感,看到希望。我联系了相关学科教师,主动询问小月在学习上的进展,并让小月到学院办公室勤工助学,让她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考虑到小月的家庭情况,咨询中心和学院商定后决定不把小月的情况告诉她的家庭,同时让小月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由于小月存在自杀的风险,我安排了小月的舍友密切关注她的情况。

咨询师与辅导员形成了有效的工作联盟,共同化解危机。

给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有助于提升贫困学生的自我价值感。

之后,小月坚持每周到咨询中心做一次心理咨询,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在后续的咨询中,咨询师采用家庭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让小月看到自己向上生长的力量,帮助她增强自我价值感,处理创伤,理解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行为,并放下恐惧、悲伤和愤怒,学习处理亲密关系的新方法,学习与父亲和解,向父亲表达关心,学习获得爱和表达爱。经过近二十次咨询,小月的状况有明显改善,睡眠情况好转,不再做噩梦,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最后,小月毕业时顺利地找到了工作,在一所特殊学校从事特教工作。她说:“童年时很长一段时间,我能想到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站在太阳下,伸出手就能碰到阳光;现在,我能感受到周围很多美好的事物,同学和老师的爱,还有亲人的爱。我要把这种爱传递给我的学生,他们会需要我。我要好好工作和生活,回报那些曾经关心和爱我的人们。”我也由衷地为小月感到高兴,相信她的明天一定会美好。

三、结果与思考

这是一个存在潜在心理危机的案例。通过危机干预,小月最终缓解了抑郁,消除了自杀念头,发展出了健康的自我并顺利毕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第一,学校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学生能够主动求助。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学生不求助,认为让他人发现自己心理不健康是羞耻的事情,所以他们在生活中常常表现得特别阳光、上进,教师和同学完全觉察不到他们有心理异常表现。我校咨询中心成立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各院系发展雪绒花使者,在校园中营建积极、健康的心理氛围,学生关注自身和他人心理健康的意识较强,遇到心理问题有主动求助的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危机事件的发生。本案例中的小月就是因为焦虑情绪主动到心理咨询中心求助的,从而获得了帮助和成长。

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求助意识。

第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疗效显著。小月由于成长经历和长期的现实压力最终发展成重度抑郁,此时,心理咨询中心及时建议其到专科医院诊断、治疗,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告知治疗抑郁症的科学方法,学生积极配合,严格遵医嘱服药,积极配合心理治疗是此案例成功的关键。

第三,积极寻找资源,用爱驱散抑郁的迷雾。心理咨询中心多次和我沟通,交流小月的情况,学校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咨询中心开展相应的帮扶和支持宿舍同学和班级同学关心小月的学习和生活,任课教师也从学业上进行指导和帮助,这些都让小月在最困难的阶段不觉得孤单,感受到浓浓的爱和支持,逐渐发展出积极向上的力量。

鉴于小月与家长关系一直不好,当学校得知她严重抑郁需要药物治疗时,和小月讨论决定不通知家长。虽然学校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出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校并没有把她的家长叫到学校来,而是通过心理治疗帮助小月重新发掘家庭中的爱和支持,最终通过小月的改变去改善家庭关系。是否学生患有抑郁症且有自杀风险时,学校就一定要通知家长?这个问题值得思考,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点评

和本案例的主人公小月情况相似的学生在学校里并不少见。家庭贫困,家庭关系不良,往往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深深的印迹。在大学教育中如何为这类学生提供积极有效的指导,本案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归纳起来,重要的就是真正去关心、帮助求助对象,联合辅导员,提供切实的帮助,如此才能够有效帮助贫困大学生驱散抑郁的迷雾,走出困境。

(案例撰写:罗晓路 点评:宋振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