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案例集

共同面对困难,战胜心理危机

字体:16+-

一、基本情况介绍

小沈,研三男生,28岁,已婚,妻子在老家工作,有一个3岁的女儿。小沈有一个姐姐,已经工作。小沈家中无精神病史,家庭经济状况低于平均水平,父母关系较差,母亲脾气比较怪。

小沈是在未经预约的情况下主动来心理咨询中心求助的。咨询中心值班教师发现小沈十分焦虑,情绪低落,初步判断小沈处于比较危险的状况,进一步询问后得知,该生的毕业论文一再拖延,无法继续下去。在交谈过程中,小沈逐渐把他现在面临的困境倾诉了出来。他是在读研之前结婚的,妻子已经工作,并在家乡买了一套房子,妻子和婆婆关系很紧张。研一的时候,他是导师最器重的学生,导师还专门给他安排了独立的实验室。从此,他就和实验室其他同学交往大大减少。小沈脑子反应灵活,在组会上常常能够提出很好的问题。自从从实验室搬进单独的办公室之后,小沈的内心有些膨胀,觉得自己脑子好使,论文是小意思,因此放松了学习。每次到实验室就自己一个人在独立的办公室里上网、打游戏、看电影等,过着轻松、快乐的生活。时间飞逝,转眼到了研三,小沈面临论文答辩。虽然开过题,但是从开完题的那天开始,论文就没有任何进展。读研期间,家庭矛盾使小沈数次赶回老家。每当妻子询问起论文进展情况的时候,他总是搪塞过去。临近毕业论文答辩,顺利完成论文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巨大的精神压力使他陷入了严重的心理危机,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生理上出现了严重的睡眠问题,连续多日整夜无法入睡;心理上的内疚感使他十分痛苦,对自己产生了严重的负面道德评价,学习时感到无法集中注意力,大脑似乎转不动;行为上表现为不愿意面对实验室的师弟师妹们,经常把自己关在宿舍中不出去,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

教师比较细致地了解了学生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心理危机的情况。

教师比较专业地从生理、心理和行为三个方面评估了学生的危机水平。

二、问题分析和处理过程

评估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在学业方面,除了心理咨询,还可以更多地引入关于学业的实际支持。在处理心理危机时,现实生活中的支持非常重要。

综合求助者的叙述,值班教师的初步判断是急性压力下的身心反应。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极易发展为精神紊乱。

值班教师评估小沈的社会支持系统,发现其导师为人宽容,关心学生,于是根据当事人的现状制订了干预方案:首先,尽快与导师沟通自己的论文现状,争取导师的支持;其次,与妻子沟通,说明现在自己所处的困境,希望对方可以理解;再次,通过运动放松身体,注意饮食;最后,从实验室的独立办公室中搬出来,与师弟师妹们一起工作。

第二周再见小沈的时候,他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但仍处于十分焦虑的状态中。小沈反馈,导师得知他的情况后,要求他每天都要到实验室去。这让他内心感到了支持和力量。值班教师根据小沈的情况进一步给出干预建议,希望小沈可以制订出研究计划,按照计划逐步推进论文写作。

第三周见到小沈时,他的身体状况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但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仍然感到吃力,进展缓慢。

第四周小沈有了明显的改善,身心状态都有巨大的变化,而且主动提出咨询可以暂时告一段落。具体发生了什么情况呢?原来第三次咨询结束后,小沈在一次例会上向实验室所有人坦言了自己的现状。令小沈感到意外的是,实验室所有的人不但没有嘲笑和贬低他,还真诚地表达理解,而且每个人还暴露了自己当前面临的困难。组会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希望周末聚餐。来自导师和师弟师妹们的关心让小沈感到了有力的支持,精神状态放松下来,意识到原来每个人都有难处,原来实验室这么温暖。

除了主动寻求心理支持外,主动寻求学习和生活中的支持也非常重要。

经过四次的咨询,小沈从因论文拖延诱发的心理危机中走了出来。他感受到了大家的支持,学习效率逐步提高。

三、结果与思考

通过这次小沈的案例,我总结出了一些对论文写作困难的学生的处理方法,同时让我对拖延行为有了深刻的理解。

第一,论文拖延是一个综合问题。拖延现象在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科院系的研究生中比较普遍,需要引起教师们的重视。论文拖延不能简单认为是学生态度的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学生缺乏具体的指导,也有可能是因为内心缺乏社会支持而出现了无力感。

第二,坦然面对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小沈向导师和实验室的全体成员坦言了自己面临的巨大困难,从而赢得了积极的社会支持,增强了他内心的力量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第三,导师和实验室氛围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作用很大。研究生导师及实验室成员互动形成的氛围对人的影响是超乎想象的。由此可见,人是社会性动物,良好的人际氛围可以促进每个人的心理功能的发挥。

第四,研究生不能脱离群体。研究生虽然独立进行科研,但不能孤立自己。平时多与实验室的同门交流、聚会可以避免因缺乏社会互动而陷入困境。

第五,积极求助有利于问题及时化解。本案例就是因为小沈本人主动的求助才避免了心理问题恶性发展。看起来心理咨询在这个过程中似乎并没有发挥重大的作用,实际上,正是因为求助者及时求助,在值班教师的鼓励和建议下,求助者才开始改变过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始面对问题,并在实验室所有人面前敞开心扉,从而影响了整个实验室,营造出了支持性氛围,让每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都能感受到社会支持的力量。

四、点评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该生主动地寻求心理帮助。咨询中心教师进行了很专业的危机评估,从生理、心理和行为三方面综合评估后判断该生出现的是急性压力下的身心反应。因为该生的心理问题是由现实的学业问题引起的,因此教师在处理过程中不仅给予了心理支持,还积极帮助学生寻找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支持。对这一类学生而言,心理、学习和生活中的支持都很重要。

(案例撰写:宋振韶 点评:夏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