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第2版)

第二节 人际沟通的方式

字体:16+-

——沟通力的解码

新学期,宿舍里新安装了空调,但是因为空调开和关的问题,小琼与舍友小茹爆发了一次争吵,甚至冷战了半学期。原因是小琼觉得天气闷热,在没有询问舍友的情况下将空调打开了,而小茹在睡午觉,因为温度太冷被冻醒了,有一些不舒服。小茹责怪小琼一点儿也不为他人着想,小琼觉得小茹小题大做,可以私下和她说,然后把空调关了,而不是当众责骂她。

大学宿舍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情境,在此之前,很多大学生只和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方。进入大学之后,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不同生活习惯的人们共同生在一个小空间里,沟通显得尤其重要。良好沟通在大学生的社会交往需要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沟通的起点是传递者的意图,终点是接受者,信息传递的过程需要传递者的编码和接受者的解码,编码的方式有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同时受到情绪、社交技能和周围环境的干扰,解码的过程同样会发生干扰。所以,我们常常会忽略,传递者的真实意图和接受者的确切影响并不相同(Gottman et al.,1976),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人际隔阂(interpesonal gap)。这种隔阂常常妨碍我们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一、非言语和言语沟通

(一)非言语沟通

非语言一般指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姿态、动作、位置、距离等。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研究表明,个人行为表现给人的印象7%取决于用词,38%取决于音质,55%取决于非语言交流。可见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性,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根据谈话内容和场合,正确运用非语言艺术,巧妙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时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1.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情绪态度变化和精神面貌都会从眼神中流露出来。心理学家做过研究,认为最佳位置是目光注视对方的鼻梁,偶尔可以扫视对方的眼睛,千万不要紧盯着对方的眼睛。在交谈时要保持恰当的目光交流,表示关注,并鼓励说话的人继续说下去。

2.表情

表情主要是指面部表情,除眼睛外,眉、嘴、鼻等都可以表达情感。而微笑是非语言沟通中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微笑表示的意思是友好,传达接纳和喜欢。与人交谈时,面带微笑,让自己的语言柔和使人易于接受,给对方更多的理解。微笑是人际交往中是最有效、最方便、最简单的方法。

3.身体

身体一般指身段表情,即四肢与躯干部位的动作变化,以表示内心的情绪情感与态度,在交往过程中要善于观察身体语言及表达的意义。身体语言方面,心理学家研究最多的是握手。心理学家曾经做过实验,将A同学以下列方式介绍给一群人,请他们说出对A的印象:第一种方式是蒙上A的眼睛,让A不和任何人握手,只说话;第二种方式是让A不说话也不握手,只看着对方;第三种方式是让A蒙上眼睛,不说话,只和大家握手。结果,大部分人对用第一种方式介绍A的评价为“无动于衷”;对用第二种方式介绍A的评价为“冷淡、霸道”;对用第三种方式介绍A的评价是“温暖、感觉敏锐、值得信赖”,有近1/2的人希望有机会再见。

4.保持距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交往时保持合适的界限,会使双方轻松自如。与人交往的空间距离多少合适呢?人类学家霍尔详细划分4种交往距离,即亲密距离(15~ 44厘米)、个人距离(46~122厘米)、社交距离(1.2~3.7米)、公众距离(3.7米之外)。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应注意交往距离,不随意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同时,可以通过观察双方的距离来判断双方关系的密切程度,如果站得近通常表示友好或感兴趣,双方关系可以进一步发展。

(二)言语沟通

1.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指的是向他人透露个人信息的过程,它是亲密程度的指标之一。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使真实的自我让至少一个重要他人知道和了解,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在心理上是健康的,是自我实现的个性必需的,更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前提条件。社会渗透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发展与人际沟通的系统性变化紧密联系。但是,太少的自我表露和太多的自我表露都会引起对环境适应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一个从不自我表露的人不可能与其他人建立密切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习惯喋喋不休地向他人谈论自己,也是不受欢迎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理想的模式是对少数亲密的朋友作较多的自我表露,而对其他人作中等程度的表露。

人际关系通常从低水平的自我表露和低水平的信任开始,当一个人开始自我表露时,这便是信任关系建立的标志。大一刚开学的初次见面,我们的谈论常常是“你是哪里人”“你的专业是什么”这类浅显的话题,自我表露的程度也很低,但却是我们开始人际沟通的第一步。对方回报同样的自我表露水平,可作为接受信任的标志。这种自我表露反复交换,直到达到双方满意的水平,亲密感则逐步增强。

2.性别差异

曾经有一本畅销书《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将男性和女性描述为来自不同的星球,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事实上,男性和女性在交往的时候,倾向于使用不同的非语言和语言沟通方式。

首先,他们交谈的话题常常不同。女性喜欢谈论情感和人物;男性则倾向于谈论物品和活动,如游戏和篮球。其次,女性的语言更间接,也更有试探性,也有更多不确定性的语言,如“好像是”“有点儿”“或许吧”等;男性的语言风格倾向于把握十足,见多识广,更具有权威性。但女性和男性在“谁更健谈”这一问题上,并没有显著差异。一项对大学生交往的便携式录音研究表明,女生平均一天要说16215个单词,而男生则说15559个单词。

二、沟通障碍及其应对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沟通不良容易导致痛苦的人际关系。

(一)常见的沟通障碍

常见的沟通不良有以下几种情况。

1.偏离主题

偏离主题的谈话常常从一个方面转移到另一个方面,却无法在一个问题上说明清楚,以至于许多问题扯来扯去,最后没有一个能够解决好。比如,在宿舍里争吵“宿舍卫生你从来不认真做,经常不在宿舍,找你都找不到,像A一样,你们俩是不是都不关心宿舍的集体荣誉”。这样的谴责容易让人愤怒,而对解决问题一点儿帮助都没有。

2.缺乏倾听

很多同学、朋友甚至恋人之间在倾听彼此方面也做得不好。他们可能很少耐心仔细地思考对方的语言,反而仓促地得出结论,并根据自己的揣测改变做法。痛苦的人际关系中,人们常常以挑剔和恶意的方式来“读心”,如“她今天这么做,其实是因为我昨天说了她两句,她心存不满,所以想要向我报复”。或者,直接打断对方的谈话,如果打断是为了获得解释和表示赞同与理解,那么这种打断会受到欢迎,但如果是为了表达反对和转换话题,则显得不够尊重对方。

3.消极反馈

如果对一方的交谈表现出蔑视、厌烦等情感,或者直接给予批评,常常会引发对方的防卫。这种防卫通常会通过拒绝说话,或者反向攻击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极有可能爆发争吵,或者让双方陷入冷战。

(二)有效的应对方式

1.积极倾听

积极倾听不仅可以获得信息,加深对别人的了解,而且可以激发对方的谈话热情,有助于对方把想法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积极倾听有两个重要的任务:一是要准确理解对方表达的意思,二是要向对方传达关注和理解。这两个任务可以通过复述对方的话来完成。另一个方法是知觉检验,如“你好像对我说的话感觉不安,是吗?”

2.精确表述

精确表述是指清楚明确的行为描述和以第一人称为主的情感表达。比如,将“你怎么这么不为我着想!从来不让我把话说完!”的抱怨性语言精确表述为“你刚刚打断我讲话的时候,我很生气”。

3.尊重和确认

良好沟通最关键的要素是明确表示出我们对对方观点的关心与尊重。正如我们也期望得到对方的关心与尊重一样,如果对方不尊重自己,我们容易滋生苦恼。因此,对对方谈话的确认,承认他们观点的合理性,表达对他们立场的尊重,是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