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民营电影发展态势研究

二、现状揭秘与解析

字体:16+-

(一)构成:发行为主,多元并进

从博纳影业历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其业务主要包括电影发行、电影投资和制作、电影院以及经纪人业务四大领域,而其中,又以电影发行为核心业务。如以2010年前9个月的财务数据为例进行分析:其中电影发行一项就占据总销售额的55%,其余三项中电影投资制作又以27%位列第二,影院建设以14%位居第三,其余4%的份额为艺人经纪管理所得。由此可见,在博纳影业的产业规划和发展中,发行始终保持在其多元化业务经营的龙头位置,可谓方向明晰,资源配置合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战略性。

图17-1博纳影业2010年前9个月财务数据参考[1]

2013年,博纳影业在迈向电影产业“托拉斯”模式的征程中狂飙突进:在电影制片方面,博纳影业参与制作了《窃听风云3》、《不法之徒》、《三少爷的剑》、《莫斯科任务》、《林海雪原》、《秘密调查师》、《赌城风云》等多部影片;在电视剧投资制作上,博纳影业集团首部80集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楚汉传奇》播出后广受好评。此后,《龙门飞甲》、《三少爷的剑》、《大魔术师》三部新电视剧更借助其同名电影的东风,使博纳影业集团电视剧制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并从上游促进了发行业务层级的进一步提高。

而在影片发行方面,博纳影业在2013年的第一季度就取得了开创性的成绩,成功发行了《一代宗师》、《快乐到家》、《笑功震武林》三部影片,总票房超过8千万美元。第二季度博纳影业发行《圣诞玫瑰》、《临终囧事》、《魁拔2》、《非常幸运》、《赤焰战场2》等片。而第四季度又以3D影片《逃出生天》、《窃听风云3》等影片的热卖,实现了2013年博纳影业发行业绩的完美收官。

博纳的发行领域除了传统的院线,还积极拓展多元化发展渠道和方式:家庭影院产品如DVD、蓝光等的制作、发行,与新浪、搜狐等知名网站的视频合作,与航美传媒合作提供机上观影娱乐,与多个国家、省市区电视台进行合作,等等。

而在影院建设上,博纳影业集团2012年新开业9家影院,分别是北京的博纳国际影城通州店和博纳晶品国际影城万寿路店、天津的博纳国际影城农垦店(博纳影业集团旗下第一家拥有IMAX银幕的影城)、深圳的博纳国际影城龙岗店、东莞的博纳国际影城星河城店、上海的博纳国际影城中原店、苏州的博纳国际影城丽丰店、合肥的博纳国际影城银泰店、宁波的博纳国际影城奉化店。[2]此外,博纳影业集团在主营业务持续发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进行了管理团队资源的配置和重组:2012年,博纳影业集团任命具有20多年财务及资本市场经验的徐小雯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其专业化的财务管理及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在业内广受好评,高精人才资源的引入无疑为为博纳影业在电影市场的纵横驰骋注入了一针有力的强心剂。

2013年季度财报显示,博纳影业二季度整体营业收入为3500万美元,同比增长42.1%,调整后净利润370万美元,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相当于每ADS6美分,同比增长54.5%。[3]三季度整体看来,主营业务仍旧保持较大优势,收入及净利润均非常可观。

在影院建设上,博纳影业2013年三季度保持强势扩张态势,在完成预期目标基础上,总收入高达1520万美元,同比增长40.5%。到三季度为止,博纳影业在三亚、淄博、深圳、太原、武汉等地的8家影院已进入实质施工阶段。截至2013年年底,博纳影业集团旗下已经拥有22家影院,182块银幕,其中包括北京的5家(朝阳悠唐店、顺义新世界店、方庄汇鑫城店、通州华联店、海淀晶品店),上海的3家(银兴店、保山体育馆店、悦合国际广场店)、西安的2家店(朱雀店、新天地店)、重庆的2家店(罗马假日、易城国际店)、深圳的2家店(茂业店、龙岗星河时代cocopark店),天津的七向街店、福州的红星美凯龙店、石家庄博纳影城、长沙乐和城店、武汉新世界店、哈尔滨新世界店、惠州永旺店、东莞星河购物中心店。博纳旗下影院2013年总收入超过7000万美元,同时计划实现在2014年年底拥有35—40家影院的战略目标。

在电影发行方面,博纳2013年第三季度发行了《激战》、《非常幸运》、《逃出生天》3部影片,分别以1.17亿元、1.36亿元和1.32亿元的票房告捷,盈利颇丰;而第四季度发行的两部影片,群星云集的进口大片《赤焰战场2》首周末即席卷3600万元,港产动作片《扫毒》作为亚太影展开幕影片,在业内口碑良好,也在成功的营销模式下收获2.4亿元的内地票房。

博纳2014年投入市场的电影有《窃听风云3》、《赌城风云》、《暴疯语》、《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澳门风云》、《智取威虎山》等片;电视剧方面则有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龙门飞甲》。作品源的优势保证了集团内部产业链的良性运营。2013年9月30日,复星国际以每股10.4美元均价购得博纳影业200万普通股的股份,拥有博纳影业6.4%的股权。这笔战略投资共计2080万美元,强大资金的投入和支持为2014年博纳影业的影院建设带来了重要保障。

1999—2013年,博纳在14年的创业发展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堪称国内民营电影企业发展的典范。14年来,博纳影业发行181部中外影片,累计票房超过60亿元人民币,连续6年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5%以上。除成功发行大量中国电影及外语片、不断开创国内电影发行的新纪录外,博纳还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全国零点行动、第一次亚洲同步上映、第一个在媒体上投放电影商业广告、第一家获得电影局颁发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的民营公司。[4]博纳还是国内第一家把公司标志放在所发行影片片头的电影发行公司。博纳影业集团以其专业化运作、规模化经营、前瞻性部署,“积极寻求整合性拓展,从而成为中国电影产业最具潜力和影响力的电影公司,其成功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5]。中国的电影产业化改革以及国际化市场定位,为博纳影业集团全产业链商业模式提供了优良的孕育环境。从目前发展现状看来,博纳影业在中国电影市场日益走向改革和国际化合作的大势中,资本基础强大,主营业务突出,股价稳定,在2014年及此后的发展中,博纳以其国内影视企业的领军地位和公信力为保证,在更加清晰有力的发展战略和准确可行的目标计划中,实现企业的整体开拓和快速成长,是可能的。

(二)营收:费用控制得力,整体增长稳健

博纳影业的成本,主要为电影发行权购买成本与电影制作成本,此外的运营费用还包括营销与市场推广、运营管理等费用。根据资料,公司运营费用占净收入比例在2007—2010年的情况分别如下:2007年为32.1%,2008年为29.8%,2009年为33.7%,2009年前三季度为44.1%,2010年前三季度为33.6%。其中,运营费用各部分在收入中的占比则为:2007—2010年销售与市场费用在收入中的占比在2007年为26.9%,2008年为21.4%,2009年为23.2%,2009年前三季度为25.8%,2010年前三季度为14.1%。2007—2010年通用管理费用在收入中的占比为:2007年5.2%,2008年8.4%,2009年7.3%,2009年前三季度15.9%,2010年前三季度17.5%。公司从2009年参与电影制作,电影制作费用在收入中的占比2009年为3.2%,2009年前三季度为2.3%,2010年前三季度为2.1%。博纳历年的运营费用的增速分别为:2008年下降2.9%,2009年增长85.1%,2010年前三季度增长72.8%。博纳运营费用增速较快,在收入中的占比稳定在30%左右。由此看来,公司的营收增速远高于费用增速。2010年前三季度的盈利相比2009年前三季度的盈利同比增长599.4%,将近6倍。公司在营业收入快速增长、运营费用占收入比例稳定的情况下,盈利快速增长。博纳每年在影视季节性高峰期都会发行小部分电影,其季度性营收呈现出两大特点:一为季节性波动明显,季度之间的营收差距很大;二为暑期档、贺岁档效应突出,每年三季度、四季度营收远远高于其他两季度营收。例如,从同比来看,2010年前三季度均高于2009年前三季度,2010年三季度营收为2048万美元,同比增长137.8%。但从环比来看,2010年三季度营收远高于一、二季度,环比增长205%。[6]电影的票房收益成为博纳影业营收的关键性因素。

总体来看,博纳影业在历年费用和盈利中呈现出剧烈季节性波动,其季度营收成本、运营费用与净营收的增长情况相似,其中下半年营收成本费用往往高于上半年,成本及费用控制较为有力,增长稳健。

(三)竞争:比肩华谊,风险与机遇并存

博纳在电影发行领域始终保持领军地位,但面对竞争对手华谊兄弟以及光线影业、乐视影业等的快速发展,其面临的压力愈趋凸显。

作为内地最早进行商业化电影制作的民营电影公司,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连续创造了多次票房奇迹,其制作投资的电影也多次在国内外重要电影节上斩获大奖。华谊兄弟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取得骄人战果。[7]电影投资制作作为华谊兄弟营业收入的核心领域,表现抢眼。而电视剧制作投资收入、艺人经纪收入、音乐收入及电影院收入方面,也有突出成绩。

表17-1 博纳2010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财务数据参考[8]

表17-2 华谊兄弟2010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财务数据参考[9]

以华谊兄弟和博纳两家公司做一比较,便能给人以新的认识。从2007年开始,博纳和华谊兄弟在市场占有率的比拼中几乎不相上下。尤其是2008年,华谊兄弟更是以19.4%的份额超越博纳的17.1%,而从2009年开始,华谊兄弟和博纳在市场占有率上相差甚微。2010年前三季度,博纳发行业务龙头老大的位置则一度被华谊兄弟所取代。在经营业务方面,华谊兄弟由于其上游环节的优势,影视投资总额较高,制作成本和规模远远高于博纳,其所经营的业务也更为丰富、新颖和多样化;但从中下游来看,博纳的发行一直是其优势业务,而且影院建设、管理和收入均居高不下,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两大公司各有所长,势均力敌之下难免形成隐性竞争状态。在2010博纳成功上市后,同为国内民营影视制作公司的生力军,博纳和华谊兄弟比肩奋进,在客观上带动了国内民营影视产业的整体发展。

以博纳影业的现状分析管窥国内民营影视企业的发展,可以得知,产业化的发展理念,集团化的战略合作和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是保证电影市场健康积极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电影产业的改革和发展既需要国家政策的合理化引导,更需要其自身资源在市场经济规律的宏观作用下不断趋向整合及完善。在市场经济风云诡谲之中,优胜劣汰成为电影行业发展的生存规则和必然趋势。以博纳影业为代表的民营电影企业在残酷的市场考验面前呈现出特色化、企业化和集团化的良好发展态势,这从一个方面也预示着目前国内电影市场强大的生长潜力和发展机遇。

[1] 刘志超:《i美股投资研报——博纳影业(2010年12月IPO版)》,http://news.imeigu.com/a/1291883603413.html。

[2] 刘志超:《i美股投资研报——博纳影业(2010年12月IPO版)》,http://news.imeigu.com/a/1291883603413.html。

[3] 见《博纳三季度收入增长 获2080万美元投资》,http://ent.sina.com.cn/m/c/2013-11-15/12124043488.shtml。

[4] 《中国电影市场:高增长下潜伏危机 亟须走出产业困境》,http://wenku.baidu.com/view/0840aafe700abb68a982fb40.html。

[5] 林涛:《于冬:做中国的米拉麦克斯》,《中国企业家》2005年第10期。

[6] 除季节性因素和档期因素外,影响季度营收的还有影片质量好坏以及档期的排序等。参见《中式派拉蒙》,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32d3540100o8tj.html;刘志超:《博纳影业IPO:历年财务数据概况》,http://news.imeigu.com/a/1290160841755.html。

[7]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旗下有华谊兄弟时代文化经纪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华谊兄弟电视节目事业有限公司、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环球热力兄弟影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广告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国际发行有限公司等。

[8] 见《博纳影业(2010年12月IPO版)》,http://blog.eastmoney.com/wolverine/blog_160513702.html。

[9]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