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伊凡雷帝去世,到1613年罗曼诺夫王朝建立,在近30年的时间里,俄罗斯处于混乱时期。贵族争权,政变频繁,外敌入侵,人祸天灾,国家处于极度动**之中。
伊凡四世死后,留下两个儿子。一个叫费多尔,是第一个妻子罗曼诺夫家的安娜斯塔西娅所生;另一个叫季米特里,是他最后一个(第7个)妻子所生,才2岁。费多尔继任沙皇(1584—1598年在位)。费多尔弱智无能,大权旁落外戚波利斯·戈都诺夫手里。戈都诺夫是鞑靼人后裔,出身显贵,因其妹嫁于费多尔,更是跋扈,引起其他王公贵族的不满。1587年,他粉碎反对派的政变阴谋,处死伊·彼·叔伊斯基及其同党,巩固了自己的地位。1598年1月7日,沙皇费多尔死,留里克王朝(862—1598)绝嗣。1598年2月17日,根据总主教的提议,缙绅会议推选戈都诺夫(1598—1605年在位)为沙皇。
1601—1603年,俄罗斯发生全国性大灾荒,粮价飞涨,饿殍遍野。据说,全国有1/3的居民饿死。阶级矛盾尖锐,各地农民不断起义。波兰—立陶宛王国利用俄国政局动**之机,扶植反对势力。
1603年,在波兰境内一家大贵族的庄园里,出现了一个自称是伊凡四世皇太子底米特里的人(底米特里在1591年已死[1])。他宣称要恢复沙皇皇位,并向波兰国王和罗马教会求援。伪底米特里许诺在胜利后把斯摩棱斯克和塞维尔斯克割给波兰。在波兰国王支持下,1604年12月,伪底米特里带领4000波兰军队开进俄国。很多不明真相和对政府不满的人纷纷归附。1605年4月,沙皇戈都诺夫死。6月,伪底米特里率军进入莫斯科,一个月后加冕为沙皇。1606年5月17日,莫斯科人冲入克里姆林宫,杀死伪底米特里,焚尸红场,并将骨灰装进炮筒,朝着他来的方向发射。接着,王公后裔瓦西里·叔伊斯基(1606—1610年在位)被选为沙皇。
经过数年天灾人祸、政局混乱,人民痛苦不堪。1606年夏,终于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即波洛特尼科夫领导的俄国史上第一次农民战争。伊凡·波洛特尼科夫原是奴仆,服过军役,后逃到顿河一带哥萨克人地区,但被鞑靼人俘虏,卖给土耳其人当划船奴隶。他在一次海战中逃跑,经威尼斯、德意志、波兰返回俄国,在普季夫尔(基辅附近)地区成为农民起义的领袖。他自称是“好沙皇”底米特里的“统帅”,要杀封建主夺取其土地财产,改善人民处境。1606年7月,起义军从普季夫尔出发,向莫斯科进军。9月,夺取战略要地卡卢加。10月,包围首都莫斯科,起义队伍发展到10万人,包括农民、哥萨克、奴仆,也有一部分小贵族。12月,起义军在莫斯科城郊失败,退回卡卢加,后转战土拉等地。1607年10月,政府以谈判为名,逮捕波洛特尼科夫,起义失败。1608年,波洛特尼科夫被处死。
农民起义被镇压后,波兰和瑞典又乘机侵入俄国。1607年6月,在波兰,又冒出一个伪底米特里二世,率领波兰—立陶宛军队进军莫斯科。1608年6月,逼近莫斯科城下,在离城17千米的土希诺村扎营。沙皇叔伊斯基妄图借助瑞典力量对付伪底米特里二世率领的波兰军队,以割让卡累利阿为代价,与瑞典签约,瑞军开进俄国。
波兰国王西吉斯蒙三世以此为借口,把大军开进俄国。1610年6月,波军与俄瑞联军会战于克鲁希诺,因瑞典军倒戈,俄军大败。莫斯科贵族发动政变推翻叔伊斯基,政权转归7个大贵族统治。1611年,波兰军攻占斯摩棱斯克,瑞典占领诺夫哥罗德。俄罗斯面临亡国的危险。俄国各地人民掀起了反对外国武装干涉者的斗争。梁赞小贵族廖普诺夫兄弟组织了第一支民军,下诺夫哥罗德的米宁组织了第二支民军,帕扎尔斯基公爵被推举为“民军司令”。1612年10月,民军光复莫斯科,波兰军队投降。1613年1月,在克里姆林宫召开的缙绅会议上,大贵族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被推选为沙皇(他是伊凡四世的妻侄孙),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
[1] 死因不明,据政府调查委员会说,因玩刀子时癫痫发作跌倒,刀子刺破喉咙而死。而一些贵族说是戈都诺夫谋害的。新出现的底米特里是谁?当时莫斯科政府说,他是加里奇的波雅尔奥特列比耶夫的儿子,即修道士格雷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