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采编实务

第三节 访问引人注目

字体:16+-

人物的显要性和重要性决定了访问的新闻价值。有人说,某些国家的总统或总理被关在电梯里哪怕是几分钟,都可以成为重要新闻。大国首脑的访问具有很重要的新闻价值,世界媒体会争相报道。

一、访问的采访

对于记者来说,采访和报道访问有时是非常枯燥的,有时却非常有吸引力。

(一)访问前的采访准备

在采访领导人访问的全过程中,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访问采访的准备工作有很多,包括资料、技术设备、发稿计划等多个方面。

(二)访问的采访重点

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访一般都是连续访问几个国家,日程安排也非常紧张。因此,随访记者如何选择采访的重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出发和抵达的消息虽然比较简单,但在整个报道中却十分重要,对通讯社的记者来说尤其如此。因此,不少媒体都会抢发出发和抵达的快讯。但是,访问采访的重点是会见、会谈、记者招待会和专访。

会见一般分为两种,即大范围和小范围会见。在访问中,一些领导人为了表明会见的重要性和他们私人之间的友谊,通常会给会见设定一个范围,比如只限定两位主要领导人和译员,或主要领导人和主要陪同人员。

会谈同会见一样,也分为大范围和小范围两种,以显示其重要性的不同。

记者招待会是访问报道中媒体报道非常注重的部分。由于记者可以提问,因此很有可能获得比较多的新闻。一些领导人考虑到记者招待会上发出的信号会在世界上广泛传播,也愿意在记者招待会上透露新闻。这就使记者招待会成为访问报道采访的重点。

专访当然是最理想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媒体很难获得专访的机会,因此不少媒体利用自己所属国家是被访国的条件,寻求专访的机会,这样做往往会成功。

二、访问稿件的写作

采访领导人,尤其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访问,一般会使参加采访的记者十分兴奋,因为通常这类稿件会引起受众的关注或刊登在报纸的头版,而采写这些稿件的记者也可能因此而成名。

2003年5月14日,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右)在华盛顿白宫会见时任韩国总统卢武铉(新华社记者吕明响摄)

2003年5月11日,韩国总统卢武铉启程对美国进行访问,引起了媒体的广泛注意。这主要是因为,卢武铉的这次访问不仅是他担任总统后的首次出访,而且访问的背景有其特殊性,是在朝鲜核武器危机处于微妙的情况下进行的。对于这次访问,各国媒体都做了比较多的报道。如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参考消息》5月13日用这样的标题报道了这次访问。

和平解决朝核危机 调整韩美军事同盟

卢武铉访美目的明确

【共同社汉城5月11日电】韩国总统卢武铉11日起程前往美国之前发表声明说,他此行将重点讨论朝鲜核问题以及重新调整韩美军事同盟等问题。

卢武铉说:“我将在发展韩美关系、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以及促进双边经济合作方面与布什总统进行密切协作。”

他还说:“如果有关各方和国际社会密切合作,(朝鲜)核问题就能和平解决。”他同时强调,他将在此次访问中竭尽全力,以最终促成朝鲜核问题的和平解决。

美国的一家网站对卢武铉的访问作了更为详细的报道。这篇稿件不仅向公众传达了卢武铉访美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交代了与访问有关的问题,使受众对这次访问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美国外交政策聚焦网站5月11日电】题:着眼于不同目标

韩国总统卢武铉即将对美国进行的访问将向布什传达公开和私下的两个信息。公开的信息是:韩国希望进一步加强与美国的关系,并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私下的信息是:“布什先生,请不要帮我们把事情弄糟。”

卢武铉一直希望加强南北合作,认为可以效仿东西德模式最终实现统一。

但美国却另有打算。布什总统自上台以来,就把美朝关系引向外交绝境,甚至在将朝鲜列入“邪恶轴心”之前,布什政府就一直以推翻平壤政权为目标。为此,它一直反对任何可能延长平壤政权生命的政策,希望通过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来迫使朝鲜政权垮台。如果这些战略还不够的话,布什政府也已拟定了一些军事计划,包括对朝鲜的核设施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

而在朝鲜看来,伊拉克战争证实了他们的担心,即落后就要挨打。潜在的核计划还不足以成为谈判的筹码,实际拥有的核武器方能阻止美国发动攻击。

对于被排除在4月份美中朝三方会谈之外,韩国方面并未表现得很在意。此外,卢武铉还作出了在韩国并不受欢迎的支持美国打击伊拉克的决定,这向美国传递了一个信息:我们支持你的伊拉克战争,如果你支持我们的和平。

卢武铉的实用主义态度引起了美朝的不同反应。朝鲜愿意达成协议,而美国目前仍不愿谈判。但实际上布什政府所期望的目标是一个糟糕的目标,它可能导致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动**、经济危机和难民潮,同时无法确保实现民主,也无法保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落入恐怖分子之手。因此,美国应在卢武铉访美期间听取这位“和平先生”的意见。

对于高层领导人的访问,媒体可以做一些兼带评论性的深度报道,比如,对访问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看法,对访问的前景作出预测,对访问的局限性进行阐述。但是,撰写这类稿件的前提是,编辑和记者对所面临的报道主题要有深刻的了解,对访问本身在世界局势发展中可能起到的作用要有比较符合实际的估计。

5月13日,卢武铉启程访美两天之后,俄罗斯最大的通讯社——俄新社的政治观察家德·科瑟列夫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题为“解决朝核问题亦需‘路线图’”的文章比较深刻地阐述了韩国和美国总统会晤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俄新社莫斯科5月13日电】美国总统布什同韩国总统卢武铉5月14日的会谈是久拖未决的朝鲜危机的关键时刻。双方如不达成协议,就不可能解决朝鲜问题。因为不管危机如何发展,包括用军事方式解决,美国都离不开韩国。韩国也不能就如何对待平壤问题同美国进行无休止的争吵。

据白宫新闻秘书说,两国总统将讨论如何以“和平解决北朝鲜核问题的真正伙伴的身份”一起工作。他们可能会对平壤23日至25日在北京谈判时将提出的建议作出某种答复。当然,布什最终宣布自己的立场,估计要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韩国之行后访问华盛顿的时候。

果真如此,这将是一个重大成功。十分明显的是,卢武铉及其班子不再反美,而是努力同布什政府建立良好关系。可以证明这一点的,不仅是他在访问前夕发表的几次谈话,还有他不顾韩国上下的一致反对,突然决定支持伊拉克战争(就在这场战争开始的那一天)。

现在任何国家对外(当然也包括对内)政策所依据的都是证券市场的情况。美国在去年秋天丧失了作为韩国头号伙伴的地位,中国占据了第一位。中国去年在吸收外国投资方面超过了美国,成了世界第一,它吸收的投资达510亿美元。现在对韩国(也包括日本以及整个亚洲)来说,经济生存首先取决于中国,然后才取决于其他国家。这就使任何对外政策的制定受到限制:既要同美国交好,又不能得罪中国。

但是对太平洋地区,包括对俄罗斯来说,主要的不是美韩这次能在多大程度上达成妥协。现在缺少的是最主要的东西:没有一个解决朝鲜半岛所有问题的明确而且能被该地区所有国家,包括朝鲜所接受的计划。同巴勒斯坦调解一样,缺少一张通向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的“路线图”。

现在议论的是如何进行谈判:是一对一呢,还是通过中间人(就像4月底在北京谈判一样),还是进行多边谈判。现在清楚的只是需要谈判的问题。

不难推测,头号问题是不使朝鲜拥有核武器。在这一点上,与此有关的各方——俄罗斯、中国、日本、韩国,当然还有美国的意见是一致的。北朝鲜也如此。平壤当局这几个月在干的就是一件事:用自己的核意图来促使美国保证不侵犯朝鲜,同朝鲜进行经济合作以及恢复对朝鲜的燃料供应,等等。

第二个问题是“花多少钱”。也就是说,如何才能说服或者迫使朝鲜同意。摆到桌面上的是北朝鲜的生存问题。这个国家在一年前开始经济改革,但是不管有没有改革,如果得不到邻国的援助,平壤都将难以维持下去。这里指的是人道主义援助,首先是能源援助。

众所周知,朝鲜危机是去年秋天美国拒绝为北朝鲜根据1994年协定供应的重油引发的,而绝不是因为平壤承认有核计划而引起的(现在知道,平壤并没有承认有核计划)。如何帮助北朝鲜克服能源困难这个问题不解决,朝鲜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可能出现的是它的邻国最怕的混乱和难民潮。

第三个问题是朝鲜半岛经济合作的未来。这意味着北朝鲜的邻国要对北朝鲜的发展项目进行大量投资,但是只要冲突的关键者,即北朝鲜和美国不作出稳定的保证,这些国家是不会这么做的。

如果韩国总统的华盛顿之行没有对这三个问题作出明确解答,那么北朝鲜的邻国只能在今年夏秋提出一个能够稍稍缓解该地区经济和人道主义紧张气氛的临时政策,然后再考虑能够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政策。

访问结束时,路透社和新华社都采写了消息,但报道的选材、角度有很大的不同,这体现了两家通讯社各自的立场背景、报道方针和对世界重大问题的态度。

【路透社华盛顿5月14日电】美国和韩国总统今天发誓说,将与国际社会一道实现对朝鲜核武器的“切实和不可改变的清除”。

美国总统布什与来访的韩国总统卢武铉在白宫进行首脑会晤后发表的联合声明说:“卢武铉总统和布什总统重申,他们不会容忍朝鲜半岛存在核武器。”

声明说:“他们非常关切地提到了朝鲜最近有关核废料的再处理和拥有核武器的声明,以及朝鲜方面提出的展示和转移这些核武器的威胁。”声明指的是平壤在上月的北京会谈中的一些言论。

声明还说:“他们强调,朝鲜方面的一些升级举动只会导致朝鲜的更严重孤立和使朝鲜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声明说,卢武铉总统和布什总统对这场已经持续了7个月的核危机最终能够和平解决很有信心,但声明又说,“一些对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越来越大的威胁要求有关各方考虑进一步的措施”。

【新华社华盛顿5月14日电】美国总统布什和来访的韩国总统卢武铉14日在白宫举行会谈后重申,双方将与有关国家共同努力,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核问题。

布什在会谈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他在会谈中向卢武铉保证美方将继续致力于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卢武铉则说,此次访美打消了他出访前的所有担忧,使他对解决朝核问题充满希望。

布什和卢武铉在会谈后还发表了一项联合声明。声明说,两国“将不会容忍”朝鲜拥有核武器,并将致力于通过和平手段,以“彻底、可核查和不可改变的方式”消除朝鲜的核武器计划。

声明说,两国领导人对朝鲜有关其他制造和拥有核武器,并说要展示或输出这些武器的言论表示严重关注。声明还提到需要考虑采取进一步的步骤维持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但没有说明要考虑采取哪些步骤。声明同时还表示,美韩等捐助国对朝鲜的食品援助将继续进行,不受政治问题的影响。

两国总统在声明中还说,双方将就有关驻韩美军调整计划问题进行密切磋商。这项计划将可能部分削减驻韩美军的规模,并调整他们的驻地。声明说,把驻扎在朝韩军事分界线非军事区的美军向南迁移的行动应根据朝鲜半岛和东北亚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局势谨慎进行。

国际报道中,政治立场与观点的不同会造成经常出现这种“一个事件、各自解读”的情况。

三、花絮的作用

访问稿件也可以写一些比较有趣的事,通常称之为“花絮”“花絮”在写作上的要求是短和生动,基本写的都是小事。

2003年10月20日至21日,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一些媒体发的“花絮”很有意思。

【美联社曼谷10月20日电】美国总统布什昨天模仿玉佛寺的佛祖,摆出一副安详、沉思,而非喋喋不休的模样。

布什与夫人劳拉在曼谷游览了玉佛寺,这是泰国最神圣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布什在谈起这座可追溯到1782年的色彩明亮的建筑物、金色的塔尖和光彩夺目的镶嵌物时说,“它极富灵感”。

发言人斯科特·麦克莱伦说,布什总统和夫人在玉佛寺里脱掉鞋,径直走到靠近玉佛的地方,并称赞“真漂亮”。

【美联社曼谷10月20日电】与泰国国王和王后昨晚一同享受国宴的美国布什总统及其随行官员感到十分愉悦,这次国宴也给他们上了一堂有关泰国每日问候方式的复杂礼仪的速成课。

布什总统和夫人劳拉在富丽堂皇的扎克里宫殿摆出的迎宾队列中站定自己的位置,在他们旁边的是国王普密蓬,此外还有王后诗丽吉及其他王室成员。

随同布什来访的助手在听到念到自己的头衔(而非名字)时,逐一走向迎宾队列。所有人被告知切忌伸手去握国王和王后的手,而以从腰部以上做小角度倾斜这种泰式礼仪表示问候。

由于国王极为尊贵的地位,他对此所做出的唯一回应就是几乎无从察觉地向客人的方向微微点头。

【美联社曼谷10月19日电】恐怖主义和自由贸易可能是中国和泰国领导人会谈的重点,然而抢走新闻头条的却是大熊猫“创创”和“林惠”。

泰国总统他信在18日同胡锦涛主席会谈时向他保证,两只大熊猫目前安然无恙,看样子在它们的临时家园里过得很愉快。

据《曼谷邮报》头版的一篇报道说,从中国借来的象征友谊的两只大熊猫于一周前抵达泰国,现住在北部城市清迈的动物园里。

【法新社曼谷10月20日电】为美国总统布什出席这次在泰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安排的安全措施过于严密,以至于总统本人今天都被牵住了手脚。

20名与会领导人每人间隔一分钟抵达政府迎宾馆,问候泰国总理他信并进入休息大厅,这时泰国安全官员在场为这些领导人打开车门。

当一名专门指派为布什服务的官员上前试图打开车门让布什走下车时,却发现车门紧锁。

消息人士说:“这位官员打不开车门,于是布什马上挪动身体,移到车的另一边,自己开门走下了车。”

收看现场直播的电视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位安全官员费力地扳动车门把手,并向车内张望。

泰国消息人士说,美国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总统普京是唯一自带轿车与会的领导人。据说布什带来的安全人员达2000人。

【美联社曼谷10月20日电】澳大利亚总理约翰·霍华德在曼谷的隆比尼公园里迈着轻快的步伐行走的时候,他可能注意到,亚太地区的另一位重量级人物从他身边疾驰而过。那个人就是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佐利克。

佐利克曾经是一名马拉松选手,他在曼谷期间,每天早上都与其他跑步者绕着人行道奔跑。这下可把紧随其后的保镖累得气喘吁吁。

商务代表团的一位发言人说:“他跑得实在太快了。不论他去哪里都做大量的跑步锻炼。”

佐利克在离泰国之前每天要跑上8公里。他说,“跑步使我有机会看看泰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在读了报道会议的严肃消息之后,读一读这样的“花絮”,颇可轻松一下。

不要小看这样的“花絮”,它有时是善意的调侃,如美联社报道布什参观玉佛寺;有时是关注公关形象的反应,如佐利克长跑健将的形象;而布什乘坐的轿车出事故的法新社报道,则有些深长的意味在后面了。写作这样的文章,对记者的观察力和幽默感,都是一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