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之诗:乐游法兰西

樱桃滋味的女人心

字体:16+-

伊朗电影导演阿巴斯·基亚洛斯塔米的名字如此响亮,《樱桃的滋味》等电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全世界的人都很好奇,他来导歌剧会是什么样子?

歌剧节和这部戏有缘分。1948年歌剧节创建,第一部歌剧就是莫扎特的《女人心》,从此也奠定了音乐节的核心内容—莫扎特。60年来,音乐节一共制作了17个版本的《女人心》!上一个版本的制作是由著名导演帕特里斯·谢罗(Patrice Chéreau)操刀,进一步加大了这个制作的难度:要在一座高峰之后再出新奇,是多么难的事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是看第三遍时才喜欢上这个制作的,而此前总觉得有些平淡。

有趣吧,这是2008年音乐节六部歌剧制作里,我看得最多的两部。《齐格弗里德》排练时常走去听两耳朵;这部《女人心》在音乐节的心脏—大主教古剧场,我前前后后看过钢琴彩排、预彩排和总彩排,也算烂熟于心了。而随后又有幸参加了阿巴斯的圆桌交流,听他阐述自己的艺术观以及和歌剧的亲密接触。

这个制作就像一杯醇厚的酒,又像一首伊朗的古诗。起先觉得平淡无奇,甚至会生出一些失望,但慢慢就会觉出好来,直到为里面的精妙之处击节叫好。阿巴斯在巴黎摄制了咖啡馆的立面场景来当第一幕第一场的布景。银幕上的咖啡馆和咖啡客形成了绝佳的背景,舞台上演员们也围绕一张咖啡桌而坐。随后阿巴斯摄制了这附近著名的一处海滩,大海的不同时刻:阴云密布、阳光艳照、夕阳西下、天高云淡,等等,随着剧情的变化,天气仿佛也在不断变化,但总契合此时歌剧的戏剧发展。海面上还有一只小船,慢慢驶来并接走两位男主人公去“战场”……歌剧通常的封闭空间被阿巴斯打碎,银幕的介入使得空间变得无限,随着银幕上小船渐渐漂远直到隐没在地平线,我彻底被这位电影导演俘获。最后的婚礼场景更是有趣,银幕上是克里斯多夫·鲁塞指挥萨尔茨堡室内乐团,两位凯旋的男主角从银幕上乐队中间走出来……出现在舞台上……

他首先是一个大哲学家,其次是一个大诗人,最后才是人们熟知的大导演。补充一点,他还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人。伊朗人多么有诗兴!他说,“当你成为阶下囚时,你反获得了最大的自由”,他又说,“要学会感激和接受生活给你的不经意的惊喜”,他还说,“尘世人们祈求天堂,而天堂则是没有祈求的地方”。莫扎特的歌剧历经两百多年,剧本和音乐早已经成为不可更改的经典,这反而给予了导演极大的自由度;从电影到歌剧,对于阿巴斯来说,是个极大的转变,也是命运给他的一个礼物;至于死亡,到了知天命的年纪,看到身边许多朋友都在未知死亡临近之时猝然离去,也就无所奢求了。

音乐方面,乐团是著名的萨尔茨堡室内乐团,指挥是克里斯多夫·鲁塞。细致的宣叙调伴奏让人动容。虽然有舆论批评说他的风格过于细腻,宣叙调时只用一把大提琴加羽管键琴来伴奏,如同莫扎特当年那样,导致了声音过于纤弱,但我认为这样独到的风格自有其道理,何况露天剧场声音极好,古乐版的莫扎特宣叙调也别有风味呢。歌手则相对年轻,最成熟的当属朱迪特·范·多吉宁(Judith van Wandoij),她扮演的德丝匹娜具有对舞台的统治力;年轻的法国男中音埃德温·克罗斯里-梅赛声音优美而稳定,但两位女主角则稍欠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