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8日晚,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的新音乐季正式拉开帷幕。新任音乐总监丹尼尔·加蒂(Daniele Gatti)挥棒亮相:上半场为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序曲》和《大海》,下半场有梅西安的《一个微笑》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
意大利人丹尼尔·加蒂是中生代指挥中的翘楚。夏天刚在拜鲁伊特完成了新制作《帕西法尔》,马上还将飞到斯卡拉,“空中飞人”如今是最受欢迎的指挥家之一。虽然过去的几个音乐季里,加蒂已经在香榭丽舍剧院指挥过法国国家交响乐团(以下简称“法国国交”)数场音乐会,但9月18日是他从库特·马苏尔手中接过总监职位后的首场亮相,意义自然不同。库特·马苏尔2008年六七月份指挥法国国交完成了一整套贝多芬交响曲、序曲和协奏曲,给自己的任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加蒂也精心选择了亮相曲目:用德彪西向法国国交的悠久历史表示敬意,用《一个微笑》来纪念梅西安的百年诞辰,同时《春之祭》也具有特别的意义:1913年,作品正是在法国国交的主场—香榭丽舍剧院—首演的。开幕音乐会的宣传攻势也十分猛烈,体现了乐团、媒体、受众对新任音乐总监的高度期待。新兴的古典音乐类视频点播网站www.medici.tv也选择现场直播,法国电视三台、法国音乐台等都现场直播。音乐会非常成功。加蒂将德彪西的色彩和层次感玩得得心应手,从乐手们脸上的表情也能读出他们的兴奋之情。《春之祭》则非常鲜活、生动,变化丰富,打击乐声部和木管声部非常出色。有意思的是据说原先选定的曲目并非《春之祭》,而是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十天前纽约爱乐乐团在洛林·马泽尔的指挥下刚刚在普莱耶音乐厅演了《春之祭》,加蒂是否想玩一把擂台赛?
2005年加蒂指挥了一场音乐会后,乐团领导层请他考虑未来有没有可能继任马苏尔的总监职位。随后2006年年底,他指挥完马勒第四交响曲音乐会后,正式决定接受这份邀请。对于五年的总监任期,丹尼尔·加蒂也野心勃勃:2010年马勒150周年诞辰、2011年马勒去世百周年,他打算和法国国交一起拿下马勒的全套交响曲(包括声乐套曲)。2009——2010乐季集中于演出“魔法号角”时期作品,2010——2011乐季则演出维也纳时期的作品,随后2011——2012乐季则是《大地之歌》等晚期作品。2012——2013年音乐季还计划指挥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并委约创作了一批当代作品。
加蒂对他的新乐团赞不绝口,尤其是木管声部。法国国交传统上的声音非常明亮、清澈、柔美;在库特·马苏尔数年训练下,乐团也逐渐拥有了偏暗的音色,从而更胜任德奥作品。新任艺术总监加蒂的目标则是将乐团带到更高的境界:更宽泛的曲目范围、更高的艺术追求,以及在法国音乐上确立不可超越的权威。
或许因为加蒂是意大利人,他对所谓民族化的问题看得更加透彻。意大利的交响乐团也总是演奏普契尼、威尔第、雷斯皮基;俄罗斯交响乐团也是从柴科夫斯基演到拉赫玛尼诺夫,周而复始。“可维也纳爱乐乐团可不仅仅演奏一些施特劳斯圆舞曲!”加蒂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希望带来更广阔的曲目范围。翻开这个乐季的曲目安排,丹尼尔·加蒂还将指挥法国国交演出全套勃拉姆斯、贝拉·巴托克的若干协奏曲和管弦乐,以及理查·施特劳斯、拉威尔、普罗柯菲耶夫作品,等等。
此前我已经看过一次加蒂指挥的音乐会,当时罕见地满场,估计都是想看看新掌门的。上半场是斯特拉文斯基的诗篇交响、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下半场是斯特拉文斯基的康塔塔《众星之王》以及拉威尔《达芙尼斯和克洛埃》第二组曲。乐团表现比在马苏尔手下更精确和稳定,估计老油条们都不想得罪新掌门,个个铆足了劲儿。斯特拉文斯基在诗篇交响里向巴赫致敬的赋格段落太令人赞叹了,广播合唱团专业水平毕竟是一流。我只是觉得很神奇,当年斯特拉文斯基待过、并首演《春之祭》的这座剧院,仿佛有斯氏的在天之灵。
加蒂手势非常精确,对作品的处理非常有主见。在harmonia mundi指挥皇家爱乐乐团录的几首老柴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