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之诗:乐游法兰西

小卡拉扬:乔纳森·诺特和他的班贝格

字体:16+-

如果说在全球化的今天,连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这样的大牌乐团都开始追求“国际化”的声音,那么最传统最纯正的德国交响乐之声何处才能觅得?答案就是来自只有7万人小镇的班贝格交响乐团。传统的德国交响乐之声来源于每个细节,比如所有的弦乐声音都扎根在低音提琴上,等等,这和别的声音如美国乐团不一样。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是世界十大交响乐团之一,与柏林爱乐乐团一同被誉为德国最出色国家级交响乐团,以温暖流畅如歌声般的演奏风格声名远扬。

班贝格交响乐团历史悠久,传统底蕴不容小觑。首席指挥乔纳森·诺特介绍,虽然班贝格是德国的一个非常小的城市,但却是联合国的文化遗产,而班贝格交响乐团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莫扎特时代的布拉格,莫扎特指挥宫廷歌剧院首演了《唐璜》,这支乐队便是班贝格交响乐团的前身。大名鼎鼎的马勒也曾是布拉格的指挥,更为班贝格交响乐团笼罩上一层传奇色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乐团流亡到了班贝格,但它的根在布拉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乐团在西方广泛巡演,代表德国音乐和德国的艺术形象。同时,大量的录音也让乐团名扬天下。我国著名乐评人刘雪枫先生评价,“如果非要说班贝格在德国的地位,他们稳稳当当地排在前五位。”

班贝格交响乐团还和中国有颇深的渊源,它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访华的德国一流交响乐团,而2009年当代中国作曲家叶小刚的《大地之歌》在德国的首演也是由班贝格演奏的。

班贝格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乔纳森·诺特先生很像卡拉扬。他是一个很新锐的指挥家,热衷于现代音乐,喜爱高速跑车、喷气式飞机,成长道路也和卡拉扬如出一辙,遵循德国传统的歌剧院培养体系一步步登上世界舞台。乔纳森·诺特最早学习的是声乐,希望成为一名歌剧演员。不过天赋有限,于是想到歌剧院进一步深造指挥。他从英格兰奔赴德国,因为德国有最多的歌剧院,也可以学好德语。他在法兰克福歌剧院找到了一份工作,就在这两年中,他认识到他的人生应该献给指挥。诺特坦承:“作为钢琴伴奏,和歌手们一起工作,但是我的工作并不是最终的结果。我是一个‘表演动物’,我喜爱表演的感觉!”在歌剧院里摸爬滚打,诺特逐渐学会指挥,遵循的是德国歌剧院培养指挥的Kapellemeister系统,伯姆、卡拉扬等老一代指挥大师都是从歌剧院里走出来的,这是他们成才的秘诀。诺特到德国的时候,西德有五十六家歌剧院,当然现在要算上整个德国的有一百多家歌剧院,还有广播电台系统的乐团,有无数的工作机会,这在全欧洲都是独一无二的。

诺特很新潮。他爱演奏现代音乐,他宁可冒着双重风险:市场风险和艺术风险。不过他非常尊重传统,从现代音乐入手,以现代音乐的风格来诠释传统。所以从他上任班贝格以来,在乐团的地位越来越稳固,说明他求新、求变的音乐发展风格得到了德国人的认可,而他在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演奏方面,都有了更好的诠释。诺特除了坦承自己是一个“表演动物”,还透露自己和卡拉扬有同样的兴趣爱好:赛车和喷气式飞机。因为他觉得指挥和开车的感觉一样,无论能量、方向,还是控制力,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有一辆兰博基尼跑车,不过距离购买喷气式飞机还有一些距离。“我很想像卡拉扬那样开喷气式飞机,享受速度的快感,不过我还没他那么有钱!希望十年后能够买得起飞机!”

班贝格交响乐团演奏的纯正德国音乐让人大呼过瘾。莫扎特生前亲自在布拉格指挥了《唐璜》的首演,当时的乐队就是班贝格交响乐团的前身。有这样的渊源,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听来也许会有别样的感受。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第三幕前奏曲则是班贝格带给我的另一个惊喜,要知道著名的瓦格纳殿堂—拜鲁伊特音乐节的乐队里就有为数众多的班贝格乐手!由于同在巴伐利亚州,班贝格交响乐团又是巴伐利亚国立爱乐乐团,拜鲁伊特夏季的乐池里由班贝格人统治便不足为奇了。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对所有交响乐团都是最具有挑战性的曲目。班贝格交响乐团历史上两位伟大的指挥约瑟夫·凯尔伯特和霍斯特·斯特恩都曾经录制过勃拉姆斯的经典录音,这个传统在诺特的手里无疑得到了延续。诺特尽管年轻,但在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传统德国经典领域已经造诣颇深,得到国外乐评界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