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之诗:乐游法兰西

百年老店和后起之秀

字体:16+-

上周六和本周一在普莱耶音乐厅听了两场音乐会,演出乐团可以概括为“百年老店”同“后起之秀”。百年老店无疑是莱比锡布业大厅乐团,德国历史上最悠久、传统最深厚的乐团之一,指挥夏伊;后起之秀则是创立不过十来年的布达佩斯节日乐团,伊万·费舍尔的子弟兵。

进行这样的对比非常有意思:首先声音上,只有现场听过了布达佩斯节日乐团的演奏,才会明白为什么Chandos公司会邀请他们录制大部头的交响曲SACD,细节太丰富、太完美,音色极其透明纯净;莱比锡布业大厅乐团的声音则是另外一种风格,温暖而严谨。看费舍尔指挥是一种极大的享受,让人联想起兰州拉面馆里技艺精湛的白案大师傅将面团儿在手中玩把戏的场景—真的,我坐在普莱耶大厅里想到的就是拉面馆的师傅挥洒自如地将柔韧的面团抛甩成细细的一根根。而意大利人夏伊未免太过**四溢,没有费舍尔的大将风度。

Channel公司的老板非常厉害,签了费舍尔和他的亲兵们是多么正确的一个决定。交响音乐的版图时刻都在变化,所谓的“十大”乐团、“十大”指挥从来就是扯淡;正当盛年的费舍尔带领十几年训练出来的亲兵横扫音乐版图之际,又有谁敢说自己一定更加高明?夏伊有些欠缺内涵和深度,然而莱比锡两百多年的传统不容小觑,贝多芬还在世时,莱比锡的这个团就已经演出了其九部交响曲!尼基什、富特文格勒以降的传统,正是其傲视群雄的资本,无论谁来指挥这支伟大的乐团,都会得到最坚实的基础保证。布达佩斯节日乐团的特色,来自于其独特的排练体系和方法,大量的室内乐训练;总让人想起当年的NBC乐团,托斯卡尼尼逝世后便烟消云散;这支年轻的乐团一旦没有了其灵魂人物费舍尔,将会如何?

费舍尔上半场指了理查·施特劳斯《玫瑰骑士》第二组曲里的圆舞曲以及双簧管协奏曲,下半场则是布鲁克纳“第七”—这不由得让我想起王小波,在《媚雅》一文里曾经描述过自己聆听布鲁克纳的经历:“我觉得这两首曲子没咸没淡、没油没盐,演奏员在胡吹、胡拉,指挥先生在胡比画,整个感觉和晕船相仿。天可怜见,我开了十几个小时的车,坐在又热又闷的教堂里,只要头沾着点儿东西,马上就能睡着;但还强撑着,把眼睛瞪得滚圆,从七点撑到了九点半!中间有一段我真恨不能一头碰死算了……布鲁克纳那厮这两首鸟曲,真是没劲透了!”好一个王小波,布鲁克纳那厮这两首鸟曲!

小波的文章写得好极,也非常诚实。但可惜的是他没有听到费舍尔指挥的布鲁克纳啊!费舍尔的整体感相当强,同时细节非常考究,他使用的是传统的加长指挥棒,行云流水一般的大宗师风度。夏伊则将整场访问演出献给了贝多芬,科里奥兰序曲、第一交响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曲目仿佛不是特别让人过瘾,但莱比锡布业大厅乐团的演奏让我非常感动,第一交响曲和科里奥兰序曲都属于最上乘的演绎,小提琴家薇薇安·哈格纳(Viviane Hagner)属于中上,她的斯特拉迪瓦里琴声音极佳,节目册介绍说是日本音乐基金会借给她的;而本应当晚演奏的塞尔吉乌·哈恰特里安(Sergue? Khatchatrian)所使用的斯特拉迪瓦里也是日本音乐基金会借出的……此中可以看出我们中国和日本在音乐领域的差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