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拉文斯基:俄国作曲家,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学生。他的第一部芭蕾舞剧《火鸟》使他声名鹊起,1913年的《春之祭》引起音乐史上的一场**,它的作品在节奏的解放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创作的作品数量和种类繁多,舞台音乐、清唱剧、管弦乐、合唱作品、协奏曲、奏鸣曲等,其代表作有芭蕾舞剧《春之祭》、《奥尔菲斯》,歌剧《夜鸾》、《浪子的历程》等。
在欧洲声名日隆的斯特拉文斯基来到了巴塞罗那,他要在这里指挥一场演出自己作品的音乐会。在火车站他受到众多崇拜者的热烈欢迎,人群中间有一个年轻的记者,他费了很大力气挤到斯特拉文斯基身边,恭维地说道:“大师,您在西班牙是多么地享有众望,我们是多么地敬重和喜爱您的音乐!像您的《谢赫拉查达》和《波罗维茨舞曲》[1]是那样的众人皆知,没有什么能与它们相比的!”
斯特拉文斯基不禁一怔,但他很快就恢复了常态。他不须把这句话挂在心上,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向这个年轻人解释清楚。
* * *
斯特拉文斯基要与纽约爱乐乐团举办一场音乐会。此前几天,他与乐队的经理最后确定节目。斯特拉文斯基提出他的建议,可经理打断他:“我完全听您的。您这方面懂得更多,因为我不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而只是一个渺小的商人。”“完全正确,”斯特拉文斯基说:“我这方面真的懂得很多。因为我不只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我还是一个更为伟大的商人!”
* * *
斯特拉文斯基被邀请去吃饭,饭菜并不怎么精美,餐后他问女主人:“请问那位引领我到餐桌的夫人究竟是谁?她看起来乏味,没有什么特色。”女主人回答说:“是我的妹妹。”斯特拉文斯基随即说道:“请原谅,我没有立即注意到你俩的相像之处。”
* * *
在一次宴会上斯特拉文斯基坐在一位年轻娇媚的女人旁边,在相互介绍时他没有听懂她的名字,坐在他对面的一位批评家没有好气地重复了一遍。作曲家对这位同桌的夫人说道:“我必须要坐在这个人的对面,能在他的酒里加点氰化钾。”“可他是我的丈夫!”这个夫人发起火来。斯特拉文斯基一本正经地说道:“正因为如此,我要把他赶走。”
* * *
斯特拉文斯基为百老汇的一个节目谱写了音乐。因为作曲家本人没有出席首演,剧院经理在致他的一封电报中写道:“您的音乐获得巨大成功。如果配器上做改动的话,将会是轰动性的成功。”斯特拉文斯基回答说:“我对巨大成功就已满足了。”
* * *
斯特拉文斯基与维也纳爱乐乐团排练他的一部难度很大的作品。有一个乐段乐师们做了很大的努力也没有使大师感到满意。
斯特拉文斯基毫不退让地一次又一次停下来,到最后首席小提琴提出了异议:“这没有用处,这个乐段我们在马勒的第八交响曲中也从没有准确无误地演奏下来。”
* * *
《春之祭》是斯特拉文斯基最著名的芭蕾舞音乐作品,这个标题令人想到了春天,莺飞草长,繁花似锦,但这部音乐作品所描绘的却是可怕的、冰冷的、疯狂无序的、狂暴的景色。它没有悦耳的旋律、轻盈的节奏,代之是激烈的噪声,恣肆的无序性、无调性。这样,它的第一场演出引起**也就不足为奇了。
1813年5月末,巴黎,晚8点45分,《春之祭》的帷幕启开,还在序曲时台下就发出了噪声,已有迹象表明,有一些观众就是为了闹事而来,有的就带着鸣笛进场。这时伴着音乐和舞蹈,观众席上的喧哗声、笑声、口哨声,此起彼伏,随之辱骂和撕拽开始了。乐队指挥蒙特写道:“开始两分钟观众保持安静,接着楼座传来嘘声和猫叫,接着底层也发生了**。持不同观点的人相互开始拳脚相加,连手杖和能上手的东西都用上了。没过多久,所有的怒气都集中发泄到舞台上,接着针对乐团……一切可能的东西都朝我们投掷过来。”四十多名骚乱者被赶出剧场,演出继续下去。不久,宪兵也来了,而出席这场首演的斯特拉文斯基却从后台的一扇窗户出去,他在夜巴黎的街道上蝺蝺而行,面带愠色,心事重重,在阴暗的路灯下面留下孤独的身影。
* * *
马赛尔·普鲁斯特(法国著名作家)在一次聚会上问斯特拉文斯基:“您喜欢贝多芬吗?”
“我恨他,”斯特拉文斯基说。
“可他晚期的弦乐四重奏呢?”
“那是他谱出的最恶劣的东西。”
在晚年成为贝多芬迷的斯特拉文斯基解释说:“在知识分子中间,当对贝多芬的敬重不是一种时尚时,我对他的热情就会不一样。”
[1] 《谢赫拉查达》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作品,而《波罗维茨舞曲》是鲍罗廷歌剧《伊格尔王子》中的著名舞曲;斯特拉文斯基系科萨科夫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