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一、差异系数

字体:16+-

标准差反映了一个次数分布的离散程度,当对同一个特质使用同一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所测样本水平比较接近时,直接比较标准差的大小即可知样本间离散程度的大小。标准差的单位与原数据的单位相同,因而有时称它为绝对差异量。但是,当遇到下列情况时,则不能直接比较标准差。(1)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所使用的观测工具不同,所测的特质不同;(2)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使用的是同一种观测工具,所测的特质相同,但样本间的水平相差较大。在第一种情况下,标准差的单位不同,显然不能直接比较标准差的大小。第二种情况虽然标准差的单位相同,但两样本的水平不同,这可从平均数的大小明显不同确定。通常情况下,平均数的值较大,其标准差的值一般也较大,平均数的值较小,其标准差的值也较小。这种情况下,若直接比较标准差取值的大小,借以比较不同样本的分散情况是无意义的。可见,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不能用绝对差异量来比较不同样本的离散程度,而应使用相对差异量数。最常用的相对差异量就是差异系数。

差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又称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差等,它是一种相对差异量,用CV来表示,为标准差对平均数的百分比,其计算如下:

式中:s为某样本的标准差;

差异系数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常用于:①同一团体不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比较;②对于水平相差较大,但进行的是同一种观测的各种团体,进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比较。

【例4-5】 已知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为25千克,体重的标准差是3.7千克,平均身高110厘米,标准差为6.2厘米,问体重与身高的离散程度哪个大?

答:通过比较差异系数可知,体重的分散程度比身高的分散程度大(14.8%>5.64%)。

【例4-6】 通过同一个测验,一年级(7岁)学生的平均分数为60分,标准差为4.02分,五年级(11岁)学生的平均分数为80分,标准差为6.04分,问这两个年级的测验分数中哪一个分散程度大?

答:五年级的测验分数分散程度大。

在应用差异系数比较相对差异大小时,一般应注意:第一,测量的数据要保证具有等距尺度,这时计算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才有意义,应用差异系数进行比较也才有意义。第二,观测工具应具备绝对零,这时应用差异系数去比较分散程度效果才更好。因此,差异系数常用于重量、长度、时间,编制得好的测验量表范围内。第三,差异系数只能用于一般的相对差异量的描述,至今尚无有效的假设检验方法,因此对差异系数不能进行统计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