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導論

第二節 造型藝術

字體:16+-

“造型藝術”,顧名思義,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或水、墨、絹、紙、顏料,或木、石、泥、玻璃、金屬等),在二維或三維空間中塑造出直觀、生動的視覺形象,並用以表達情感,反映社會生活。造型藝術有造型性、直觀性、瞬間性以及再現性與表現性相統一的顯著特點。生活中,人們經常將其與“視覺藝術”、“美術”混用。一般來講,造型藝術主要包括繪畫、雕塑、攝影、書法等形式門類。

一、繪畫藝術

繪畫是造型藝術中最基本的藝術樣式。它以水墨、線條、色彩等藝術語言,通過構圖、造型、設色等藝術手段,在二度平麵上構造具有三維空間幻覺的靜態視覺形象,從而使人在欣賞過程中通過聯想和想象,感受作品的審美意義和藝術意味。繪畫的樣式、體裁十分龐雜,分類標準也不統一,我們這裏僅以大的體係標準來分,將其分為中國繪畫和西方繪畫兩大類。

中國的繪畫形成較早,曆史悠久。根據考古學的發現,早在新石器時代的大地灣文化中就有了地畫,而在稍晚的紅山文化遺址中又出土了大量壁畫的殘片,這應該說是我國繪畫的最早呈現了。春秋戰國時期,壁畫昌盛,出現了以朱、黑兩色為基調的漆畫作品。至秦漢,中國進入民族藝術風格確立時期,繪畫大致包括了宮殿寺觀壁畫、墓室壁畫和帛畫等門類,出現了像毛延壽、樊育、陳敞、劉白等後世知名的漢代禦用畫工。魏晉南北朝時期,繪畫在保留前朝壁畫、漆畫、畫像石和畫像磚的同時,又進一步出現了紙絹卷軸畫。卷軸畫形式多出自士大夫畫家之手,極利於收藏和流傳,因此也成為後世繪畫(包括偽作)的最主要形式。魏晉是我國繪畫藝術的初步成熟階段,當時人物畫占據主導地位,並湧現出一大批各具風範的名家,如東晉的顧愷之、劉宋的陸探微、南齊的張僧繇、北齊的楊子華和曹仲達等。唐代繪畫是中國封建社會繪畫的巔峰。其中,人物畫有被奉為“畫聖”的吳道子和擅長人物肖像的閻立本,前者的《送子天王圖卷》和後者的《曆代帝王圖卷》,都是人物畫方麵的代表作。山水畫則在魏晉的基礎上迅速發展,主要以李思訓、王維為代表。而花鳥畫亦逐步發展成為獨立的畫科,湧現出薛稷、曹霸、韓幹等名家。五代時期,山水畫的變化最大,從選材到技法都有大的飛躍,“荊、關、董、巨”四大家的出現,成為中國山水畫發展史上裏程碑式的人物。其中,以荊浩、關仝代表的北方山水畫派,開創了大山大水的構圖,善於描寫雄奇、壯美的全景式山水;而以董源、巨然為代表的江南山水畫派,則長於表現平淡、天真的江南景色,體現風雨明晦的變化。宋代繪畫的代表人物有李公麟、蘇軾、文同、米芾、張擇端等人,他們在藝術上力求洗去鉛華而趨於平淡、素雅,崇尚天真清新的風格。元代繪畫,直接反映社會生活的人物畫相對減少,文人畫占據畫壇主流,代表有趙孟頫、錢選、高克恭、王淵,以及享負盛名的“元四家”——黃公望、吳鎮、倪瓚(倪雲林)和王蒙。文人畫的創作比較自由,多表現自身的生活環境、情趣和理想,譬如山水、枯木、竹石、梅蘭等題材大量出現,作品強調的是文學性和筆墨韻味,重視以書法用筆入畫和詩、書、畫的三結合。到明代,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是當時最負盛名的山水畫畫家,被畫史稱為“吳門四家”。此外,徐渭在花鳥畫方麵創立的大寫意畫法,以及陳洪綬在人物畫方麵所開創的變形畫法等,都極聞名。清代繪畫,最有名的是“清四僧”,即石濤(苦瓜和尚)、朱耷(八大山人)、髡殘、弘仁四人。他們往往借繪畫來抒寫身世之感和抑鬱之氣,作品寄托著對故國山川的熾熱之情;而在藝術上則主張“借古開今”,反對陳陳相因,重視生活感受,強調獨抒性靈。這一時期,以鄭燮(鄭板橋)為代表的“揚州八怪”也是值得關注的,其亦開創了繪畫創作上的一代新風。時至近現代,中國畫壇更是名家輩出、風格多元,不斷湧現出如任伯年、吳昌碩、高劍父、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潘天壽、黃賓虹、劉海粟、林風眠、傅抱石等不可勝數的繪畫大師。作為一代宗師,他們至今仍是中國繪畫藝術前進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