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歌曲欣賞十八講

五、新發展時期,1840—1870

字體:16+-

1840年代是法國藝術歌曲的重要發展階段,一批被舒伯特藝術歌曲感動並深受啟發的法國作曲家開始競相模仿。這一階段比較著名的作曲家比如亨利·雷柏(Henri Reber,1807—1880),他的作品深受舒伯特的影響,被認為是法語歌曲創作方麵從浪漫曲向藝術歌曲轉型時期的重要人物。雷柏是一位職業作曲家,後來還曾被聘為巴黎音樂學院和聲學教授,是一位貨真價實的學院派。他的作曲技術紮實,寫過交響曲(4部),所以,他將複雜的作曲技術帶入到原本顯得有些簡單的浪漫曲創作領域。還有一位菲裏西安·戴維(Félicien David,1810—1876),在受到德奧藝術歌曲影響方麵,戴維顯得比雷柏更少一些。戴維從小隨父親學習音樂,後來又到教堂當唱詩班童子,1830年進入巴黎音樂學院,成為凱魯比尼的學生。1832年,他來到中東旅行,這次經曆對他日後的創作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1844年他完成的交響頌歌《沙漠》(Le desert),令他一舉成名。東方旋律與阿拉伯音樂常被運用到戴維的作品中,比如《貝都因》(Le bedouin)、《蘇丹·馬哈茂德》(Sultan Mahmoud)等。那種古老的東方曲調特征、具有管弦樂色彩感覺的鋼琴伴奏等,都成了他的鮮明特征。

維克多·邁斯(Victor Massé,1822—1884)是這一時期的另一位藝術歌曲作曲家,他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哈萊維的學生),1844年榮獲過羅馬大獎。後來一直以寫歌劇出名,但也寫藝術歌曲。他的藝術歌曲喜歡描繪地方色彩,比如聲樂曲集《布列塔尼之歌》(Chants bretons)就是比較出名的作品,其中用作歌詞的詩歌大多出自法國詩人奧古斯特·布裏澤(Auguste Brizeux,1803—1858),為了體現地方特征,作曲家特意用民歌般質樸的手法寫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布列塔尼之歌》共8首,分別是:1.《伊芙諾克》(Ivona?c);2.《春之歌》(La Chanson du Printemps);3.《海鷗》(Les Go?lands);4.《沐浴之歌》(La Chanson de la Gerbe);5.《康沃爾的鍾聲》(Le sonneur de Cornuaille);6.《盧瓦之歌》(La Chanson de lo?c);7.《茅屋》(La Chaumière);8.《瑪利亞之歌》(La Chanson de Mar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