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皮書:2013中國電影國際傳播年度報告

二、中國電影海外傳播理念不清晰

字體:16+-

(一)意識形態訴求大於經濟訴求

在中國電影的海外傳播中,一直較為注重電影的意識形態和文化價值觀宣傳功能,著力點更多停留在宣傳、推介、展映的層麵,沒有把電影產品當成商品進行營銷,對 國外市場定位不清、目標市場不夠明確。[4]電影局副局級巡視員欒國誌曾表示,目前中國電影在國際傳播方麵存在“三多三少”現象:即電影產量多,但真正能夠實現國際傳播的少;參加公益性對外交流的多,實現商業輸出的少;進入國外藝術院線的多,能夠進入國外主流商業院線的少。[5]的確如此,我國電影的海外推廣官方訴求強烈,許多電影節展活動依靠財政撥款支撐,不需要考慮經濟回報。即使是努力尋求市場渠道的海推公司自身也問題重重,存在著“政策上財政補貼少、內外收稅、通關困難”等難題。[6]加之公司由於沒有影片的版權和專項資金支持,在海外推廣過程中隻能起助推作用而並非“走出去”的市場主體。

(二)缺少中國電影海外傳播的頂層設計

近年來,為了轉變經濟結構,拓展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大力提倡發展文化產業,並出台了多項優惠措施以促使其早日成長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如2009年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印發的《關於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導意見》,按照“各部門組織推薦,進出口銀行獨立審貸”的原則,政府各部門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搭建文化、金融合作平台,以支持文化企業和項目“走出去”為重點,全麵支持文化貿易發展。2010年商務部等十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推進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項目目錄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更加全麵和完善的政策措施。在鼓勵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出口方麵,2007年出台了《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指導目錄》,並於2012年進行了重新修訂,其中提到對那些年出口金額50萬美元以上,具有較強競爭力、信譽良好的電影企業在出口方麵予以支持。不過,以上這些扶持政策多是從宏觀角度,對眾多文化產業門類給予“道義”支持,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電影產業,在其中均有所涉及,但過於籠統,缺乏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