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4年以来,与电影业相关的媒体报道此起彼伏,从百度的电影众筹项目,到阿里巴巴开放“娱乐宝”平台,再到腾讯提出“泛娱乐”战略,国内互联网三巨头先后涉足影视业的大行动,将“互联网”与“电影”紧紧连在了一起。在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跨界·颠覆:电影行业新格局”论坛召开,来自乐视影业、华策影视、大盛国际、合润传媒、腾讯视频、优酷土豆、爱奇艺、华美银行、中金公司等电影产业上下游的知名企业家,围绕“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这一话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我们看到,在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之际,电影产业化思维得到了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注入电影生产领域,与其说这是新兴互联网行业对传统电影业的“颠覆”,莫不如说这是新老行业间的相互渗透与资源优化配置。
下面以两个视频网站近年来的成长经历为例,进一步分析新媒体与电影的跨界奇观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1.优酷土豆:两个“五年计划”构筑起了电影生态圈
2010年12月,中国在线视频公司优酷网登陆纽交所公开发行上市,提出未来重在打造“Hulu+YouTube+Netflix”模式,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在当时的美国,以YouTube、Hulu为代表的视频网站已经成为好莱坞电影网络营销的主要渠道和获益者。有关报道表明,一部高投入的好莱坞影片往往需要3000万~5000万美元的营销费用,而这其中又有近八成的费用流向北美发达的电视网络,互联网广告投入与户外广告相当,占到总营销费用的5%。
赴美上市让优酷网较早地认识到互联网与电影业可以进行深度融合,为其领先于国内同行奠定了基础。优酷土豆集团的某位高层领导曾这样讲,“对电影生态圈而言,互联网除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宣传平台,更是加速电影票房变现的一个重要渠道”,这句话深刻揭示出互联网给电影工业提供新的可能,而利用新的技术再造传统电影工业,形成了多元互动的文化生态圈正是优酷土豆两个五年计划的核心注解。
2008年到2013年,优酷网的迅速崛起不仅表明与传统电影院相比互联网视频网站具有便捷、低成本、自主选择性强等无可替代的优势,是一个易被接受的观看渠道,而且还透露出新的产业讯号,即网络剧、微电影等非传统电影工业模式生产出来的产品同样具有消费价值。
2009年优酷出品团队成立,推出“青年导演扶持计划”五年来共与48位导演进行了合作,制作了78部小制作影视作品,其中包括18部网络剧和60部微电影。2014年3月,优酷“大师微电影”发布会在香港举行,开始实施“青年导演扶持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成立“优酷出品青年导演扶持基金”,预计五年内扶持10位导演发行30部大制作影视作品,包括大电影和电视剧。
在多屏融合的大趋势下,媒体边界概念趋于模糊,电影用户和视频用户的高度重合以及视频网站对电影用户的影响力持续增加,为互联网与电影业的跨界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线上营销成为最重要的营销方式,一些大导演、大明星、大影视公司开始通过互联网平台制作微电影,如张元《老板,我爱你》、韩国导演姜帝圭《恋慕》、舒淇导演的《海滩薄幕》、杜可风导演的《香港仝人教育》等,除了小制作电影,优酷土豆在大制作电影方面也颇有斩获,特别是2013年优酷土豆和博纳影院共同推动国产电影《风暴》的发行,标志着互联网视频行业首次介入电影出品。在《风暴》宣传过程中,优酷土豆集团充分发挥了互联网营销方面的优势,挖掘了电影与视频媒体更好的互动形式。从广告、视频、独立花絮、独立纪录片到互动营销、首映礼、自制节目等多种形式对电影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对优酷土豆集团来说,其并不仅仅是作为联合出品方出现在银幕上,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一跨界合作对电影业产生了从“营”到“销”的巨大影响,成为电影生态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对国内电影业来说,选择视频网站作为营销平台,也是逐渐向国际化靠拢的表现。
作为中国网络视频行业领军企业,优酷土豆集团在其成长期的第一个五年内打下了坚实的受众基础,第二个五年开始全力开拓自主创作局面,这样的生态圈战略是推动国内电影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乐视影业:借力移动互联网,引领中国产业变革新纪元
2013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217.6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7.51%,全国新增银幕5077块。而与此同时相关数据表明,全国各大影院的上座率呈下降趋势:2012年场均人次为22.42,而2013年场均人次下降到21.26,下降比例为5%。在此背景下,以市场驱动为核心的乐视影业,充分利用自身的互联网基因,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电影文化完美地融合于一体,爆发出强大的竞争优势,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成立最晚但成长速度最快的民营电影公司,是电影行业中异军突起的经典范例。
从某种意义上讲,乐视影业的发展模式类似于美国的Netflix公司,均秉持了服务观众的核心理念,注重数据库的建立。根据官方报告,我们可以将乐视影业的发展策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独立数据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的数据整合,获得影片详尽分析数据,在影片全流程投入之前,精准定位影片目标观众,为提升影片投资回报率、后续精准营销及精准发行提供依据;第二,在精确数据的基础之上,乐视影业打造了新媒体导航系统,在线上与目标受众进行互动,特别是其预售平台为受众线上购票、定点发行提供导流服务;第三,乐视影业地面发行导流系统目前已覆盖占80%市场份额的影院。
与此同时,对终端平台的自主研发使得乐视发行对于“客厅发行”网络与院线准同步的模式,有着天然主动权。在移动互联网日益覆盖的趋势下,乐视影业提出了“发挥乐视生态五屏联动的终端整合优势,实现电影产品的线上发行服务”的基本路线。所谓的“乐视五屏”,即乐视超级电视TV大屏、PC屏、Phone屏及电影Film大屏,据悉五屏目前已覆盖高达14亿用户,任何基于内容的在线点播,都能通过五屏的联动整合,最终获得最大价值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乐视影业开创了“技术+艺术”的企业发展模式,预示着未来电影行业的爆发点将在与互联网相融合的方向产生。
互联网视频网站并没有颠覆传统电影业,而是为传统电影的现代转型注入了强心剂。近年来,中国的新建影院数量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影院观影的潮流逐渐回暖,成为现代都市生活的刚性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影院观众与互联网观众的交集越来越大。从某种程度上讲,互联网观众已经基本覆盖了影院观众,而消费习惯的变化势必影响到观众的影院观影行为。因此,无论影院电影的内容还是电影院的服务,都必须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国产电影因为行业间的跨界合作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广大观众带来了集体观影的仪式感和视听效果的刺激感。顺势而发展起来的多功能影院,满足了年轻受众群体在观影过程中的情感交互需求,正在逐步转变为新型社交场所,为人们在多屏时代走进影院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优酷土豆和乐视影业的成长经历表明,互联网行业正在改变着中国传统电影业,这种影响贯穿电影产业链的各个阶段,进而波及整个传媒领域。无论是优酷土豆,还是乐视影业,包括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各大视频网站的异军突起,都践行了基本的转型思路:从资本驱动到服务驱动,从内容驱动到消费者驱动,从版权驱动到品牌驱动。这不仅是互联网思维对电影行业的介入,更是现代产业力量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只有高度重视并发挥新媒体在中国电影创作与传播中的作用,中国的电影创作和电影产业才能实现完美融合,以自信、成熟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电影舞台,展现中华文明独有的风采。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 杨俊蕾:《新青年电影的多元走向与文化意义——以“80后”导演部分新作为例》,载《电影艺术》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