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军事战略同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1919—1945

四、“四分仪”会议的召开

字体:16+-

1943年6月11日,盟军在突尼斯与西西里岛之间的潘泰莱里亚岛(Pantelleria)登陆,俘虏了1.1万多名意军,揭开了“哈斯基”作战行动的序幕。然而,以马歇尔为代表的美国军方决策者认为在意大利的作战行动最终目标和规模应是有限的,至少不能损害跨英吉利海峡的“霸王”作战行动;另一方面,丘吉尔和英军方人员则打算占领罗马,打败意大利,并尽可能地向北挺进,或是通过巴尔干北上。此时,丘吉尔设想的“哈斯基”之后的行动,“既非马歇尔将军所认为的消耗战略,也非美国计划制订者所担心的出于‘政治’驱动的战略。它们是机会主义的,真正的拿破仑式风格:他相信,如果利用敌人战线的崩溃直捣敌巢,将带来迅速且具有决定性的结果”[95]。

英美双方的战略立场可以简单概括为:英方认为,没有地中海行动大量牵制德军,跨海作战就不可能成功;美方则认为,地中海行动的规模如果不断扩大,跨海作战则不可能成功。

随着“哈斯基”计划的前期行动进展顺利以及意大利国内形势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也为了安抚一直要求开辟第二战场而未能如愿的斯大林,丘吉尔认为有必要召开英美苏三国的首脑会议,解决“三叉戟”会议上未定的意大利作战问题。然而,罗斯福已早他一步同斯大林进行了联系。

6月25日,丘吉尔致电罗斯福,称他从哈里曼那里得知总统打算在阿拉斯加同斯大林举行双边会晤,他提醒美苏抛开英国单独会晤给两国友谊和敌人宣传提供口实所造成的后果严重性,建议在斯卡帕湾或别的地方举行英美苏三国首脑和军政高官会议,以商讨未来的军事作战问题和战后安排问题。丘吉尔打算再次向罗斯福和斯大林兜售他的地中海战略。[96]6月29日,罗斯福答复道:他没有向斯大林提出单独举行双边会晤的建议,这是斯大林的想法,斯大林希望在7月末或8月初举行美苏首脑会晤,但他只能在8月25日左右同斯大林先进行初步的会谈,可以借此了解斯大林在军事战略和战后安排上的真实想法。[97]

事实上,早在1941年12月14日,罗斯福就曾向斯大林表示过两人举行会晤的想法,尽管他承认在那时的形势下这难以实现。[98]1942年11月21日,罗斯福提出举行美英苏三国首脑会晤的建议;[99]1943年5月5日,他又重新提出美苏首脑单独会晤的建议,主张在白令海峡举行。[100]上述会谈建议,最终都因斯大林以军务繁忙不宜离开为由而被婉拒。丘吉尔虽对美苏单独会晤有所不满,但口头上也只能表示赞同。[101]

7月14日,罗斯福电告丘吉尔,他没有收到斯大林确定会晤的进一步消息,即便斯大林不能与会,美英双方也应在9月1日左右举行一次军事参谋会谈。[102]第二天,丘吉尔在参谋长委员会会议上提出,9月1日召开会议有些晚,时间最好能定在8月中上旬;他强调,“同美国人一道确定‘哈斯基’之后的下一步行动是极其重要的,在他看来,唯一正确的做法是利用意大利国内出现的极其迅速的崩溃迹象,以占领罗马为即刻目标进攻大陆”。参谋长们支持丘吉尔的想法,他们与丘吉尔一样担心美方在“哈斯基”行动之后会将军事力量调离地中海地区。会议决定,为满足美方的愿望,应接受魁北克作为会议地点,并决定着手进行会前准备工作。[103]

事实证明英方的这种担心不是无根据的。迪尔告知三军参谋长,马歇尔担心越来越多的兵力投入到南欧战场,认为这是一场赌博,强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1944年5月从西面发起进攻,同苏联一道打败德国。而美国军方也越来越要求尽早在太平洋发起全面攻势。[104]

7月21日,罗斯福告知,同意将会议时间定在8月15日左右,如果斯大林与会,则最好定在8月17日。[105]但8月8日,斯大林致电罗斯福指出,由于战争形势需要,“我希望,在如此情况下,您会充分理解目前我不能进行一次长途旅行”[106]。8月10日,斯大林致电已抵达魁北克的丘吉尔:“我同意,举行三国政府首脑会议是绝对需要的……同时我应该告诉你,实在抱歉,在目前苏德战线的形势下,我甚至连一星期也不能离开我的工作岗位和前线。”[107]事实上,对于斯大林像卡萨布兰卡会议时那样难以与会,罗斯福早有预见。[108]这样,魁北克会议只在英美两国之间进行。

8月14日,代号“四分仪”的魁北克会议首先在英美两国军方人员之间开始进行,丘吉尔和罗斯福先后在15日和17日抵达魁北克。会议期间的19日和23日分别举行了2次全体会议,双方继续上演“三叉戟”会议上激烈争论的一幕,而美方做好了比上一次会议更充分的准备,最终于8月23日就此次会议的以下战略报告达成了一致意见,第二天由丘吉尔和罗斯福予以批准(除有关从军事角度考虑同西班牙关系的那一部分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