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軍事戰略同盟關係的形成與發展:1919—1945

一、計劃的製訂

字體:16+-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羅斯福總統采取了除宣戰以外盡一切可能援助英法的政策。1940年6月法國敗亡後,美國政府加快了重整軍備的步伐,也更加認識到英國的繼續抵抗對美國安全的重要意義。盡管國內的孤立主義勢力依然具有相當大的政治影響力,但相信美國遲早將卷入戰爭的人越來越多。

在這一時期,美國軍方製訂的在參戰情形下的軍事聯盟戰略逐漸明朗,美國也擁有世界最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但如何將這種能力轉化為戰鬥力,既對盟國進行必要援助,又不至於嚴重影響自身的戰時需要,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緊迫問題。

1941年1月29日至3月29日,美英軍方高級參謀人員在華盛頓秘密舉行了確定“先歐後亞”戰略的“ABC”會談,表明美國在政治軍事上已堅定地站在了英國一方。3月11日,美國參眾兩院通過的《租借法案》生效,授權總統可以向對美國國防至關重要的任何國家予以物資援助。這一度引起了美國自身需要與盟國需要之間相當大的混亂,原來著眼於西半球防禦的軍工生產難以滿足對外援助的要求,而且相關部門缺乏來自政府最高層的政策指導,對未來的國家戰略方針沒有清晰的了解,這進一步加劇了因租借援助所引發的物資分配領域的混亂。例如魏德邁指出:“從一開始,馬歇爾將軍及其參謀部的每名成員事實上都認為,羅斯福總統將之置於軍方管理之外的租借計劃即使不會確實阻礙,也會妨礙美國全部的軍事計劃製訂工作。”[96]

為此,4月18日陸軍部負責物資采購的副部長羅伯特·帕特森(Robert P.Patterson)起草了一份備忘錄給部長亨利·史汀生(Henry Stimson),建議應充分動員和利用國家的工業生產能力和人力資源,而且最高當局應對國家的戰爭政策給予明確的界定。他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