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是伴隨電視的誕生而誕生的。在電視的初期發展階段沒有錄像設備,因此電視都是直播,但它的輻射範圍比較小,直播的內容也簡單,而且操作困難,容易出錯。1938年9月30日,BBC的倫敦電視台播出了英國首相張伯倫從德國慕尼黑談判歸來的新聞事件,這次直播由三台攝像機拍攝,由電纜傳回亞曆山大宮,實況播出,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實況轉播的新聞事件。隨著電視技術設備的發展與更新,先後借助電影媒介、電視屏幕攝影機、磁帶錄像,電視素材才得以儲存,然後到電視台播放,這時的電視新聞也就進入錄播階段。有了錄像設備,記者便可以自如地進入新聞現場。而隨著ENG和SNG的出現,以及借助微波和衛星技術,電視新聞發展到了全球直播。
電視新聞的發展基本經曆了以下幾個階段。
(一)口播新聞階段
1936年電視產生之初,到1939年美國無線電公司在紐約世界博覽會上展示電子產品並播放羅斯福總統在博覽會上的講話之前,電視新聞基本上都是口播新聞。美國在1940年采用分割式播放,每五分鍾播報一新聞段落,出播音員圖像進行口播新聞,人們把這種方式叫為“lip read”,即“撕下來念”。
(二)影片新聞階段
1947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先後與電影廠商合作,生產專門供電視新聞用的16毫米攝影機和膠片,從此開始了電視新聞以形象畫麵為特點的傳播曆史。
我國電視新聞於1958年隨電視事業的誕生而起步,早期電視新聞多為影片新聞和口播新聞,內容多為中央會議和文件、國家領導人活動以及工農業建設狀況等,第一批電視記者來自廣播電台和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利用電影設備拍攝的新聞素材,回來之後還得經過洗印和剪輯,費時費力。因此當ENG出現之後,很快便淘汰了電影設備采取新聞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