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概論教程(第2版)

一、影像

字體:16+-

傳統電影中,通常我們把借助於感光膠片或數字載體這樣的物質材料,利用攝影這樣的技術手段,最終在二維平麵的銀幕上生成的具有三維空間感的視覺形象,稱為電影影像。

影像是一個動態性的概念。從對比的角度來理解,電影影像在成像原理上,類似於照相的影像,由一束可以分辨的光線投射在具有明顯邊緣性的兩度空間的平麵上,並通過觀眾一定的文化審美層麵的視覺認知而生成的三維空間的影像。但同時,電影影像又區別於照相的瞬間性靜態特征,它是運動的、連續的、流暢的,它不是物體直接在人的視網膜上成像,而是通過物體反射出來的光在特定材料的投影(膠片/數字載體),然後在銀幕上呈現出來刺激視網膜成像的。

影像又是一個發展性的概念。具體表現為:1.數字影像的出現。目前世界電影創作中,已經突破了純粹膠片製作的傳統方式,出現了數字電影和網絡電影(在網上製作並播放),電影的放映可以發展到由製作的電腦終端直接傳輸到電影院的接收終端(通過衛星、光纜,或移動硬盤傳輸,中間省略了膠片紀錄、洗印、複製和放映的載體環節),即電影的生產可以不再需要膠片、放映機等傳統電影生產的載體工具。但即便這樣,要成其為電影存在的人眼可感知、可見的視覺形象依然必須存在,影像的內涵和外延會有新的發展,但核心的東西還存在。2.跨媒介影像的創造。包括漫畫形態、油畫形態等影像不斷發展、豐富呈現,既可以是非一般的現實還原,也可以是虛擬科幻、濃墨重彩。在這方麵,《美夢成真》(What Dreams May Come)和《罪惡之城》(Sin City)等眾多影片可作為典型呈現。

從特性上看,電影影像具有如下多種特性:1.逼真性。攝影機記錄下來的影像,能夠最大限度地還原物質現實。2.假定性。影像對於物質現實的逼真還原,不是真實的,而是假定的真實。3.複製性。影像還原物質現實是第一層複製性,還有電影影像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被多次複製。4.符號性。影像作為符號,首先是標示出現實生活的物體本身,是某種程度的“缺席的在場”,物體、人物、空間、時間早已不是現在時,卻在銀幕上以現在時的影像展現;其次還可以達到更為深層的文化內涵,比如革命影片中青鬆翠柏等表達了英雄精神的永垂不朽。除了特定曆史文化語境下常規的約定俗成的符號意義外,還有特殊的象征、隱喻等符號意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