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述宏觀文化意識的基礎上,當代中國影視文化的現實建構應是:
其一,“走向世界”的中國,首先需要一種清醒健康的文化立場。
站在偏執的立場上,過分誇大中西文化末節與表層的差異,處於過分緊張的文化保守主義視域內,絕對地以狹隘的“民族主義”乃至病態的“國家主義”來排除、拒絕科學的“人類主義”,一味強調抵製“西方霸權”與反對“文化侵略”,就當代中國的現實文化結構與應有的曆史大趨勢而言,難免有“日暮途遠而倒行逆施”之虞了。
當然,推動文化全球化,不等於單純地乃至絕對地唯西方文化馬首是瞻。文化全球化,實質上是一個各種文化良性互動、彼此影響、交流貫通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東方文化還是西方文化,都有自檢、反思、補充與修正的必然性。因此,西方中心主義以及與之相聯係的東方主義也會形成某種視角偏見和觀念誤區。
前一時期,中國電影圈內有種傾向:即僅以西方標準的國際承認作為判斷內地電影的唯一參照,也未免失當。相反,中國內地電影有許多優秀之作,如《背靠背臉對臉》、《三毛從軍記》、《四十不惑》、《心香》甚至包括陳凱歌早年拍的《孩子王》、黃建新的《黑炮事件》,它們在國際電影節並沒有獲得過大獎或榮譽,但是這些影片卻以中國式的風格和敘事表現了中國普通百姓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歡笑和煩惱,表達著作者對人生的思考。由於這種人生遭遇和人生體驗根植於中國的社會現實背景中,因而在影片中,無論是人物性格,還是風土人情,甚至是影片鏡頭的運用,每一個影像元素都傳達了一種中國人的人生體驗。與歐美電影,甚至同是華語電影的中國港台地區商業電影相比,風格都迥然不同。對於不了解中國文化的西方評論界而言,這些影片難於理解,因而不能有效地參與歐美文化視野中的國際電影節的競爭。然而,它們卻因其敏感的現實洞察力,及顯示出其藝術作為人的藝術所具有的理解與同情,使得製作者與本土觀眾的溝通更為順暢,並與中國觀眾達成對於時代生活和生命自我的健康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