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生死課

假如老舍先生看到……

字體:16+-

在後幾輪的教學中,我忍痛割愛,舍棄了“生死影劇院”這樣一個期末作業形式。所謂“生死影劇院”就是讓學生創造短劇和微電影,表現他們對生命與死亡的思考,在最後一堂課上呈現,並接受同學、老師的提問。之所以“忍痛”,是因為我看到對一些同學來說,這種創作型的作業能讓他們感受到**與快樂。不過,創作型的期末作業,從形成創意,到寫出劇本,再到找到呈現方式並把它表現出來,需要很大的投入才能達到較高的水平。而快到期末時,學生們學業壓力上來了,加上他們來自不同專業,很難把時間湊在一起。與其隻有少量精品,大多湊合,還不如另辟蹊徑。

不過,前兩輪學生的創作和演出,有的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第一輪課的“生死影劇院”上,有五位女同學以“老舍之死”為題,表演了一部短劇。

這是一部四幕短劇。第一幕在北京“文聯”的會議室裏,PPT上是一張“**”時期的照片:牆上貼著“以階級鬥爭為綱”標語和滿牆大字報,人們正在開批判會。在這個虛擬的背景下,我的學生們扮作紅衛兵,用他們並不熟悉的語言,對老舍先生進行批判。

第二幕,地點叫作“審判室”,學生們在括號中加上了“批鬥現場”幾個字。她們並不知道,在“**”中是根本沒有法治意義上的“審判”的,法律早已是廢紙一張。在這一幕中,紅衛兵們對老舍進行“口誅筆伐”和人身摧殘。但這些沒有經曆過“**”的女孩子,無論怎樣吼叫、推搡,都無法表現出“批鬥”的殘酷。

第三幕,學生們用了一張胡同人家門口的照片做背景,表現老舍先生被批鬥完後有家難回的痛苦心情。

第四幕,是老舍自盡的太平湖,那是離我們所在的北師大校園並不遙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