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生死課

討論也是需要學習的

字體:16+-

第二組抽到的關鍵詞是“討論”,他們要討論的題目是:

1.為什麽星老師非要花那麽多的時間讓學生討論,讓學生長時間處於焦慮的狀態,而不早早投出自己的一票?

2.你喜歡電影中的討論嗎?討論有什麽意義和價值?討論會不會也有弊端?這些弊端可以預防或減少嗎?

3.在你過去的經曆中,是否參與過這樣的討論?它帶給你的感覺是什麽?

4.電影中的討論,有哪些方法是你欣賞的,有哪些是你認為需要改進的?

《小豬教室》所呈現的教育方式,對於習慣於“被教育”的、少有自主空間的中國學生來說,是非常新鮮的。有的同學就認為,《小豬教室》中的討論是失敗的,因為討論了半天,還是13票對13票。但也有同學不同意“失敗”的判斷,認為票數沒有改變並不意味著觀念沒有改變。

我想,中國教育已經習慣於結果導向,結果導向讓人在判斷成敗時,會以是否解決了問題、是否成功為唯一標準。從這個角度看,《小豬教室》裏的討論貌似不怎麽成功。但教育是一個過程,如果用過程導向來看《小豬教室》,就會關注在討論過程中,孩子的思想得到擴展了嗎?他們對生命的思考變得深入或者豐富了嗎?

一位同學看到了這個過程,他說:“討論的過程就是孩子們發現的過程,尤其最後唱票的時候,讓大家看著,一票一票地統計,這個過程才是生命教育的精華所在。讓每個人等著一個不確定的結果,等著決定一個生命的去留,而且這個生命是自己用心血、自己投入感情養大的。在投票中,很可能由於自己的那一票而導致這個生命死亡或者繼續生存下去,這個階段每個人心裏都是極其難受的,是一種交戰的狀態。經曆這種交戰,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就像星老師說的,用教科書,講一個別人的故事,沒有衝擊力。這是實實在在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自己真正經曆的,一種真正影響自己以後如何為人處世、如何思維的東西會留在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