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眉
課堂上大家就喬舒亞的爸爸是否該給孩子那樣的希望有很多精彩的發言,另外,曉婭老師又將《美麗人生》與《活著》並列,要大家討論。
因為在座的絕大部分同學都是準父母,所以,特別想與大家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一、希望的意義究竟有多大?
我想從反例說明這個問題。心理學中有個概念,習得性無助,指的是由於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布的行為,或者說是指通過學習形成的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
現在我們來看希望對人們,尤其是希望對孩子的意義究竟有多大。
我認為,對孩子而言,大人所給予他的希望是他未來人生的陽光基調,而陽光基調對人的重要性究竟有多大?我的觀點:大到能夠決定一個人是否願意活著以及活著是否具備體驗幸福的能力!
有陽光基調的孩子是能夠經風雨見世麵的孩子,因為他對這個世界有信心,所以他就敢於去闖這個世界;因為他相信人生的美好,所以他就能夠發現甚至創造美麗人生。
關於真實,心理治療學中有個觀點:我們所針對的從來都是心理現實,而不是客觀現實。因此,即使從客觀上看,集中營就是人間地獄,但是,在喬舒亞爸爸的頑強堅持與努力下,集中營在幼小的喬舒亞眼中,則是一個遊樂場。而他,則是一個隻要守遊戲規則就可以得大獎的孩子之一。
稍微說遠點,現在很多年輕人中流行一個算數:要多少錢才可以養(好)一個孩子。很多人被那個結論嚇得不敢要孩子。我想,除了拿此做借口滿足其做丁克族願望的人以外,那些被嚇著的大多數是不是反映了一種習得性無助?
……
集中營尚且可以創造出美麗人生的信念,這世界還有什麽困難是不可以克服的,包括做成最好的自己、找一個滿意的工作、創造一個美滿的家庭並且養育一個健康向上的孩子?!